“叔父?” 两小歪头看着这些公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叔父好!” 赵钰琪大方问候。 “叔父好!” 赵迟紧随其后,生怕落后。 听到孩子们的话,诸公子反应不一。 有人皱眉思索,有人露出诧异神色,也有人毫不意外。 胡亥反应迅速,笑着回应道:“哎呀,这两个孩子真可爱。” 赵高瞥了一眼,心中暗喜:幸亏提前告知胡亥公子,大王对赵家兄妹的喜爱,或许公子能借此机会与赵家结缘。 此刻,祖龙忽然抬起头,眉间微皱,冷冷扫视扶苏、公子高等人:“难道没听见他们在叫你们?” 此话一出,大殿气氛顿时凝重。 “啊。” “嗯。” 诸公子急忙回应,生怕祖龙记挂在心。 自此以后,他们明白了祖龙对这对兄妹的重视。 在祖龙心中,自己与冬儿所生的儿子才是真正的血脉,其他妃嫔所育之子仅是维系王室血统罢了。 在他眼中,眼前的这些儿子远不如两个孙儿重要。 “阿爷。” 赵钰琪好奇问道,“他们似乎害怕你?” “你们也不怕阿爷?” 祖龙温和一笑。 “我们怕父王,不怕阿爷。” “阿爷是天下对我们最慈爱的人。” 两小紧紧抱住祖龙撒娇。 “哈哈。” 祖龙开怀笑道,“你们也是阿爷的好孙儿。” 此情此景令周围几位公子深感触动。 自幼至今,他们从未感受过如此深厚的宠爱与温情,甚至连父亲的身影都难得一见,且每次相见都是冷峻面孔。 “今日入宫所为何事?” 祖龙语气严肃,目光如炬,“在外已参与宗室事务,想必已有不少作为。” “回禀父王,儿臣听闻父王归来,特来拜见。” 众公子齐声回应。 “嗯,莫要荒废正业。 若无他事,即可退下。” 祖龙注视着眼前的儿子们,心中无多言语。 他们对他心存敬畏,而他也无意多言。 相较于现今的王宫,祖龙更怀念昔日居于赵迟府邸的日子。 在那里,他能无忧无虑地享受宁静生活,不必顾虑重重,也不需维持威严。 短短数日,赵迟便显得亲近随和,少了拘谨,这正是祖龙向往的氛围,尤其是有两孙相伴,更觉温馨惬意。 “父王。” “不知这是哪家的孩子?” 扶苏挺身而出,儒雅气质尽显无疑,是诸多公子中最出众的一位。 “这是赵迟的孩子。” 祖龙瞥了扶苏一眼,满是疑问。 “难怪,原是赵迟的儿女。” “赵迟乃我国最年轻的上将军,看来父王如此钟爱他的子女,实因对赵迟的信任。” “据说日前赵迟成婚时,父王还特意赴雍城主持仪式,并赐予许多珍宝……” 提及赵迟的名字,众公子恍然大悟。 然而,刹那间,一幅令人胆寒的画面浮现在众人脑海。 “父王。” “依我国律例,外臣入宫不得超过一日,纵使赵迟之子年幼,此举亦不合规矩。 章台宫乃父王处理国事之地,关乎国家根本,外人不得涉足。” 扶苏神情严肃,虽外表儒雅却透着刚毅。 听完这番话,祖龙眉宇紧锁:“竟敢以律例教训朕?何人教授于你?” “乃父王亲自任命的儒家贤师淳于越教导孩儿,承蒙恩师指点,才知万事皆受律例约束。 若无律例,天下必乱。” “身为秦帝国之君,唯有自身守律,方能名正言顺治理天下,使百姓信服,共同遵循礼制。” 扶苏丝毫不惧祖龙的震怒,继续说道。 众人凝视着这一切,无不震惊地看着扶苏。 他们万万没想到,平日温文尔雅的大哥竟如此大胆,竟敢指责父王过失,并欲以律例驳斥父王。 “扶苏真是愚昧,竟敢违抗父王,注定失败。” 胡亥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他虽为长子,名义上有理,却因冒犯父王,看他日后如何赢得宗族支持。” 赵高暗中冷笑,认为扶苏过于愚蠢。 此时,祖龙脸色已铁青。 “扶苏,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祖龙声音冰冷刺骨。 “儿臣明白自己所说,即便父王震怒,扶苏依然直言。” “治国理政需遵律守例,为人君者应为臣民表率。 儿臣直言,实为护持律法。” 扶苏神情笃定,无畏无惧。 “淳于越之儒学,确对你影响甚深。” 秦王祖龙注视扶苏,眉宇间怒意隐现。 多年以来,他对诸子寄厚望,盼其卓尔不群。 故而为诸子延聘名师教导。 岂料扶苏离咸阳不过数载,竟已成这般姿态? “长兄莫非失常?竟敢与父王争辩礼法?” “他岂能不知父王之威严凌驾于礼法之上?” 众公子皆对扶苏之举震惊,此番举动远超预期。 小事一桩,外臣之子因宠入宫却失礼,却被扶苏以礼责罚,实在出乎意料。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继续。” 胡亥暗喜,期待扶苏再露破绽。 “先生教诲,铭记不忘。” “儒家礼法乃天下根本,广布于世,方可使万民安康。” 扶苏依旧从容应对。 “你……” 祖龙听扶苏侃侃而谈,怒不可遏。 忽闻殿外传来沉稳之声:“扶苏公子所言,老夫不敢认同。” 众人循声看去,一青年将军披甲佩剑缓步入殿。 “爹爹!” “何事至此?” “许久未见爹爹。” 赵迟身旁的赵钰琪与赵熙欢喜起身,奔向父亲。 “哈哈,这两个小淘气记得我。” 赵迟揽住两女,笑容慈祥。 祖龙原本严肃的面容亦露笑意,见到赵迟,情绪似有好转。 “莫非他是赵迟?” 扶苏与众公子皆注视赵迟,惊异于其年少威名。 “去玩耍吧。” 安置好子女后,赵迟让他们离去。 转身向祖龙行礼:“臣叩见大王。” “来得正好,烟言呢?” 祖龙微笑道,冷峻尽散,换以温和。 此情景令诸子心中酸楚。 片刻前冷淡如冰,赵迟一到即展笑颜,亲和无比。 祖龙不仅优待赵迟子女,更对其本人格外重视,这种偏爱令皇子们未曾体验,甚至觉得赵迟如亲子一般。 “烟言在府中理事,随后前来问安。” 赵迟答道。 “此女颇有分寸。” 祖龙点头浅笑。 赵迟一到,祖龙怒火渐熄。 “若无要事,你们退下吧。” 祖龙对儿子们说道。 “遵命。” 众人纷纷领命,准备离开。 唯独扶苏如未闻般伫立不动。 “想必您便是威名远播的大秦上将军赵迟。” 扶苏注视着赵迟,语气中含着几分试探,“先前我直言冒犯,将军何以沉默?是将军另有见解,还是轻视我大秦礼法?” 赵迟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扶苏,心中暗叹:“果然如此,史书所载无误。 这扶苏果真顽固,被儒家束缚住了。 难怪先皇虽重其才,却终未立为储君,或许对他期望过高,最终难免失望。” 赵迟明白,此时的儒家与后世大相径庭。 当时儒家崇尚仁义,视礼法为次要;而汉代独尊儒术,实则是法家思想的融入。 真正的儒家以忠孝为根基,辅以法家手段稳固君权,这奠定了后世治国的理论基础。 “你的意思是,要用礼法质疑君主是否应守礼法?” 赵迟笑着反问。 “父王乃一国之君,理当作百姓表率,岂能不守礼法?” 扶苏郑重答道,“若连君主都不遵循礼法,百姓又如何仿效?” “那么,儒家最看重的是什么?” 赵迟平静追问。 “儒家倡导忠孝仁义,以仁义和礼法治国。” 扶苏毫不犹豫地答道。 赵迟针锋相对:“那你斥责父亲,也算尽忠吗?” 扶苏沉思片刻:“为大秦江山,为国家安定,依礼法举荐贤能,何谈不忠?这才是真忠诚,无所畏惧。” “那顶撞父亲,也算孝顺?” 赵迟追问。 “父亲若有错,子女规劝正是孝道。” 扶苏坦然回应。 “很好。” 赵迟微笑,“你信奉儒法治国,相信这是最佳之道?” “自然。” 扶苏坚定回答,“以儒法治天下,必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看着这一幕,扶苏对儒法的执着已近偏执。 “这孩子,愈发难懂了。” “竟被淳于越教得如此糊涂。” 祖龙眉心紧锁,怒火升腾。 他环视其余皇子,有的惊惧不安,有的暗自庆幸未受牵连,还有人幸灾乐祸。 此即他的儿子们。 表面温良,内心各怀算计。 祖龙既感失望,又满是忧虑,担心他们能否守住基业。 然而,当他望向赵迟时,心中稍安:“这些儿子,个个不省心,若将来真能统一四海,我恐已不在人世,他们能守住这份基业吗?还好有迟儿,否则大秦未来堪忧。” “这些不成器的后辈,终究难成大器。” “儒家纲常……” “何其荒谬。” “难怪岳丈当初劝我不要急着认下迟儿,也无需为冬儿追封或迁葬王陵。 连亲生子女都受制于礼法,那些宗室与朝臣岂会有所收敛?” 祖龙冷眼旁观,对扶苏的坚持深感失望。 儒家纲常,不过虚妄之谈。 他祖龙为何要被这些陈规束缚? “罢了。” “我已经明白你的想法了。” “在你心中,儒家纲常堪称诸子百家的至高典范。” “儒家纲常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无论何人,都不应违背儒家纲常,是也不是?” 赵迟的笑容渐渐淡去,神情严肃地回应:“正是如此。” “秦帝国、国家乃至天下,都应尊崇纲常,唯有此才能安定四方。” 扶苏语气坚定,秉持这一信念。 “这只是你的个人观点罢了。” “那今日我们就深入探讨一番。 这里虽是章台宫,却非秦王议政之处。 章台宫不过大王的居所,家中行事还需拘泥于你口中的纲常?你在家休憩时,是否也被纲常束缚?难道百姓居家时,也需要遵循你的纲常?仅仅因小事便想否定君父,用纲常彰显所谓大义,岂不可笑?” “你称儒家纲常以忠孝为本,仁义为先。 但在君父面前这般无礼,何谈忠孝?以此宣扬纲常礼仪,不觉可笑?” 赵迟直视扶苏,毫不留情地指责。喜欢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