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是毒物,不能要!”王世贞显然对鸦片心有余悸。 “烟枪烟灯是国粹?”苏轼想起之前看到的抽大烟的图片神情有些古怪:“鲁迅又是在讽刺吧?” 他认真考虑在大宋开一个博物馆的可能性,最好把五代十国和后面靖康耻的各类文献故实放进去,让大宋的官员士子都看看。 此话遭到了周围不少人的一致鄙夷:“长不长脑子啊!这是姨太太的事吗?” 而一些专心把水镜听下来的女子则是暗暗啐了那个说话的人一口:楚姑娘说了,纳妾是不对的!! 众人议论纷纷,楚棠翻着课件讲解。议论文本身枯燥,需要课堂的互动才能显出活跃的气氛,但线上显然没有条件,楚棠也不知道有一群老祖宗认真地客串学生在讨论。 但或许是年岁渐长,视野开阔了,越读迅哥儿的文章越觉得他眼光卓绝笔力深厚,不拉出来讲讲简直可惜。再说,越是怕的东西越要攻克嘛。 【很明显,这里也是一种比喻论证。鱼翅,指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我们要把它“吃掉”,也就是要吸收、使用。 明朝。 他眉心微拧:“阿芙蓉酸、涩、温而微毒,可治久痢、赤白痢下,本为医家入药之物,却不想在后世竟惹出如此祸端。” 之前楚棠放的那张吸鸦片的图就挺好的,届时一并画在旁边。他握紧拳头,只希望能为阻止鸦片之祸尽一点绵薄之力。 李世民将食指和中指屈起,有节奏地轻点着桌案,寻思道:“鸦片既可入药又含毒,这类‘双刃剑’一般的药物应该不在少数,是否可以由官府出面将这些药物管控起来?” 李世民颔首:“不错。药类繁多,或有商贾坐利,或有心怀不轨之人借医药而行毒,一旦生乱,为祸不小。不如设立药局,或可规治一二。” 他思路清晰,片刻之间考虑已较为妥善,李世民听罢满意地点点头:“房相言之有理,不是要设立医院么?两件事便一起商议吧!” 北宋。 【烟灯烟枪,可以送一点到博物馆展览,因为独具特色,有人买账,但也只需要保存一部分进行展览,其他的“大可以毁掉”。 “嗯?”苏轼神情古怪,“竟然真的不是讽刺?” 显然,东坡居士对迅哥儿的讽刺笔调印象深刻。 他为这一刻的交契激动,干劲十足地开始写祈建博物馆的折子。反面教材,多准确的名字。 闻言,刚刚瞪眼的女子扬起头,神情愈发骄傲:“听到了吗?陋习!” 对此,姑娘们只是呵呵一笑,用之前在水镜里学到的话反问:“从来如此,便对吗?” 明朝。 ??!! “你胡说什么?不要命了?!” “你……!”好友气结,“简直大逆不道!” 未央宫。 司马相如等一众:“……” 咸阳。 其他不少人倒是神情古怪觉得自己膝盖中了一箭,至于王安石等持身守正的名士大概是为数不多地为鲁迅论证的精密而喝彩的人了。 北宋。 苏辙跟上兄长的思路:“荀子《劝学》一篇,用青出于蓝、木直中绳来喻指学习的重要性,劝勉世人向学,便是楚姑娘所说的比喻论证?” 教出了两位名家的苏洵显然对此颇为认可。 唐朝。问题?” 刘禹锡也来了兴趣,看向第二句道:“‘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这是他先前说的‘怎样拿来’吧!” “怎样才能拿来?这人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说得好啊!沉着,则有定力;勇猛,则果断有魄力;有辨别,则可明精华、糟粕之别;不自私,则能一心向公不为所动。这位鲁迅先生着实透彻!”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通篇言‘拿来’,落脚却是在创新,新,恰为拿来之目要,此君是有大智慧之人!” 明朝。 看到此处,众人忽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鲁迅的逻辑太严密太自洽了,析错、明对、立新,他分明是对这个问题考虑得相当成熟! 【我们梳理一下。第一,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要拿来。第二,应该怎样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第四,怎样才能“拿来”?——主体必须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至此,鲁迅完成了他的逻辑闭环,闭关、送去、送来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拿来。拿来的手段、主体各有要求,而拿来到底还是为了创新,这是鲁迅为中国文化探求出来的一条道路。】 【在这里,迅哥儿总结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使用:直接学习;存放——化害为利;毁灭——完全摒弃。同时表明拿来主义者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即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嗯?”众人抬头,忍不住疑惑,“不是有感于当时闭关主义和送去送来的乱象么?难道还有什么别的隐情?” 拿来主义7 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破坏我国经济之外,还试图用资本主义享乐文化来麻痹我国人民,这桩桩件件都使当时的一些有志青年对外来的东西产生了盲目排外的思想。 ——果然。 未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