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劲,不对劲。 刘禹锡凝眸,斟酌道:“这语言……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尖刻啊!” 这‘捧’字‘挂’字,招摇之丑态毕现,‘大师’和‘发扬国光’又全是反语。犀利之至,句句如刀见骨,我生平实是未见此等文字。” “不错!”柳宗元点头,“批判讥讽之章并非无有,那东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舐痔结驷,正色徒行。’‘邪夫显进,直士幽藏。’笔调不可谓不尖锐,然愤懑郁结一气之下,颇见慨然不平。可鲁迅之文句竟是全然冷意,直似白刃寒光,讥诮至极啊!” ——太恰当了。 晚唐。 “这所谓的‘送去’‘送来’,该是就所谓‘文明’而言。”皮日休分析着,“‘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此语简直诛心。” 陆龟蒙冷哼一声,讥诮道。以他的文才,自然能看出鲁迅这段到底是何意,正因为看懂了,所以愈发觉得气愤,所谓的送去主义,不就是把本国的东西全然送给别人么?此等卖国行径,简直令人不齿! 皮日休忍不住叹息,他想到了自己和好友平常唱和的文字。他们运笔如刀,针砭时弊,痛骂世道浇漓、庙堂昏聩,看似是不合时宜的愤世嫉俗者,不也正是希望能骂醒那满堂朱紫、邪曲奸佞之徒,骂醒一团泥沼似的大唐吗? 想到这里,皮日休不由得以手掩面,复又展开纸笔,将水镜上的文字一一抄录下去,日夜诵读,每读一遍,便见一遍后代志士殷殷赤心。 “枪炮,打、破、大、门。” 若说诸朝老祖宗最糟心的事,除了自家后代与别人家后代愚蠢而又让人火大的操作之外,就是后世那段被外族侵略的历史了。 唐朝。 一涉及后朝历史,他骄傲归骄傲,但恼怒也是真的。 刘彻的不爽几近实质化,他黑着脸冷哼一声,气恼道:“蕞尔小国,也敢冒犯上朝之威,简直胆大包天。” 明朝。 呵呵,还枪炮,下次别撞在咱的枪口上。 楚棠的声音传来。 “啧~”李世民先觉出不妥。 “闭关?这不是大国姿态吧?宣德化柔远人,闭关锁国又是什么举措?” “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俨若皇居而作固,穷千祀兮悠哉!如此盛景,后朝竟是不曾得见了。” 【“自从给枪炮大破大门”这句大家应该也知晓,指的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行打开我国国门,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仿佛一个炸弹扔下,众人呆愣一瞬顿时又是气恼无比。 李世民气愤道:“除了日本,还有其他国家入侵华夏?!” 刘彻脸色愈发沉了几分:“殖民” “殖者,养殖、孽生,难道那英国打开了我华夏国门,还在这里住下了?简直荒谬!” “外邦狼子野心,听其意,他们的国力也胜于我邦,若异邦强居我朝,那我们的百姓” 秦朝。 清朝。 【“碰了一串钉子。”课本下面有注释,指的是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众人惊怒了。 嬴政一个个地数着水镜上的那排小字:“英、法、俄、日七个国家,足足七个国家入侵华夏!” 汉朝。 下首的卫青满含悲愤:“外邦肆虐,竟至于让本国签下丧权辱国之条约,那清朝的将在哪里?兵在哪里?泱泱华夏就这样沦为外邦异国鱼肉的对象吗?!” 李世民面沉如水:“华夏千里沃土,富饶之邦,国力强盛之时,外邦兀自艳羡,低手称臣,竞相来学;一旦国力衰退,便似匹夫怀璧,家挟重宝而无力守焉,则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宋朝。中,正在与宋孝宗议事的辛弃疾满脸悲愤: 他不是那些只知尸位素餐的庸官,国库之毫厘,哪一项不是取之于民? 仿若惊天一响炸在耳边,辛弃疾扑通一声单膝跪地,言辞切切: “辛卿!”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铿然地再次说出后世那句对他影响深深的话:“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中唐。 “‘战败后的国民——尤其是初出生的小国民,当然是畸形,是有恐怖狂,是神经质的。’郁达夫这番话,初看只觉惊心,此时我才略可感受一二他落笔时的心境啊!” 明朝。 “哼!” “标儿啊,开海禁是个好想法,但也得多加留心各方宵小,需妥善运筹。另,海军的操练也要加强,勿要被人轻易欺了去。” 一耳朵一个“四弟”的朱元璋: 【了解完这些,表格的第一条就非常好填了。闭关主义的表现用原文来表示就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结果就是大门被枪炮打破,又“碰了一串钉子。” 其实上面这些大家在近代史上也了解过,闭关锁国,错过了世界发展潮流,固步自封,最后的结局便是落后挨打,这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沉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