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很好,下次别再说了。 【另外除了比喻,大家还要注意一点,这种宕开一笔写景物的方式也用到了“兴”的手法,所以这几句是比兴哦,做理解性默写的时候要注意一下。】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对人才的渴求甚至让他产生了幻觉,老板开始畅想贤士投奔他的场景了。“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前一句忧,后一句喜,这种一忧一喜、忽忧忽喜的矛盾心理,把老板那种思贤若渴的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读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想要去投奔他了!不怕对手是政治家,就怕对手是个会写诗的政治家,情感上拿捏得死死的。】 怎么,欺负人不会写诗是吧? 曹操:我的求贤诗果然厉害,没听水镜都说忍不住想来投奔他吗? 换句话说,楚棠是普通人,水镜不是普通东西啊!还能全历史播放,背后一定有神仙操纵。如今楚棠拥趸他,何愁天下贤士不归附? 此时的曹操显然忘了,别说他了,上次人家还直呼秦皇汉武的名讳呢! 短歌行4 正是夜幕之时,有的人家摆上了晚饭,兴致勃勃地等着水镜里的“八卦”下饭,结果下一秒就听到水镜里说: 诸天万朝的老祖宗们:…… 刘彻愤而将一颗果脯放到案上,咬着牙没好气道:“在朕的面前还敢卖关子,当真是无礼至极!” 怎么算在您面前卖关子呢? 下次的作业朕不交了! 如果楚棠知道这一切的话一定会大呼冤枉,她只是想浅浅地卖个关子留一个悬念,顺便给后面的主题分析做铺垫,真的不是故意戏耍听众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里是一句写景。月明星稀的夜晚,乌鸦纷纷南飞,找寻依托,绕着大树飞了好多圈,不知道可以栖息在哪些树枝上呢?按照老板一贯的心机,大家一听就明白他的言下之意了吧!】 白居易但笑,学着他的样子挑眉反问:“微之可明白?” “汉末诸雄鼎立,天下才士好比这彷徨无归乌鹊,欲寻明主,却无所适从,魏武此句,却是在提醒他们要择善木而栖。” 白居易起身,负手仰头,似是在看水镜上的诗句,又似是透过它们看到了遥远的三国风云。 《却东西门行》是曹操的另一首乐府诗,写征夫怀乡之感,暗含人民流离迁徙之叹,乌鹊南飞的彷徨,未尝不是人民流离的惶恐。 白居易摇摇头:“不单单是乱世,如今也不见得升平,积弊已多,百姓深受其苦啊” 元稹拍掌:“好,我们也效仿三百篇,来个以诗讽谏!” 最后几句披肝沥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意思是说,大海不拒绝天下水流,所以汪洋无际;高山不拒绝一土一石,所以博大巍峨;圣明的君主不满足于麾下的才士,所以才有彬彬之盛。读过《管子》的贤才一看就明白他的意思了,所以还是那句话,这是在求贤,也是在选贤。】 嬴政眼神微眯,这几句表达的意思他很熟悉,来自一份谏书。 当年,韩国派水工郑国到秦修灌溉渠,阴谋消耗大秦国力,事发之后,宗室唯恐来秦的客卿都是为了离间秦国,故而请命,希望他驱逐一切客卿。李斯是楚人,也在驱逐之列,故而上书劝谏。 他读罢觉得气势纵横,卓有见地,故而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放弃了逐客之令,并重用李斯,封他为廷尉。 【顺便提一下,《管子》的这几句话大家可以做个积累,下册学到李斯的《谏逐客书》大家会觉得似曾相识的。】 当时陛下没有处罚他,甚至收回成命,他愈发觉得秦王明辨是非,可图大业,于是尽心辅佐,助他灭六国而定天下,创统一大业,当年那谏书早被选择性忽略了,结果这时候被水镜点出来,听意思是后面还要专门评讲。 虽然他很高兴自己的作品可以流传到后世并成为学子们学习的范本,但他并不想在自家陛下面前被公开处刑啊喂! 别问,问就是敬畏。 嬴政微不可察地点头:确有壮心。 李世民敲着桌子认真评价:做将帅,曹操的能力绰绰有余,但要想以此做天下之主,却是显得有些不足了。 水镜画面变换,将三重忧思分列一侧,继续讲到。 曹植眼中闪过一丝兴趣,猜测道:“应是父亲驻军之时宴饮所作吧?” 苏辙支着下巴问他哥:“兄长,你觉得这首诗作于何种情境?” 元末明初。 他又叹了口气,听水镜中这后世女子的话,似是对曹操颇为欣赏,然而如今蒙元主政,汉人深受其难,人心思汉,曹魏一脉终究是落了下乘。 曹操猛然一惊,他眼下即与孙刘联军在赤壁隔江对垒,水镜言明此次战役,不知是否会泄露相关战机。 【比如说,苏轼在《赤壁赋》里就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显然是认为在赤壁之战前;还有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也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定在大战前夕。】 苏轼有些懵:“是吧?我也不能确定,我还没写《赤壁赋》呢!” 我刚想出来的情节就被剧透了???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写于建安十五年左右,曹操最没作为最低落的时期,希望有新人来助他应对困境。】 短歌行5 许都。 不久前丞相率大军讨伐孙刘之属,他留守后方总揽诸多事务,北军不耐水战,前些日子丞相来信,说军卒染病,此行并不顺利。他心存忧虑,但观其字里行间仍有磊落好气,不想水镜竟说丞相第二年会陷入困境,莫非此战,会败? 鲁肃喜道:“曹贼会陷入坑困境,真是苍天有眼!” “计将安出?”鲁肃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