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27章 富人惜命穷舍身
“不知贵客临门,有何指教?”范三拔笑嘻嘻地望着眼前人,瘦瘦的,身披儒衫,脑后的一根金钱鼠尾比满洲人梳得还正宗,哪里像卫国的谍者,分明是大清的顺民嘛!
“本官来此,有两件事:其一、宣大汗口谕,‘介休范氏屡次资助大卫南征,实在难得。朕琢磨着,来而无往非礼也,特赐范永斗锦袍一件,以示嘉奖’;其二、我军目前正在太原与清军作战,乌衣卫万户长哈达大人听说山西各商号皆有护送商队的护卫,希望范氏能联络其他山西商号,共举义旗,在清军后方的平阳、潞安、泽州等地发动起义,策应我军掌控山西。此事若成,朝廷绝不会忘记介休范氏的功劳”,达木丁泯了口极品毛尖,不紧不慢地说。
听说大卫国的莲大可汗御赐父亲锦袍一件,范三拔不由得脸上乐开了。范氏有钱,甭管多名贵的袍子都弄得到,可由卫国皇帝御赐的锦袍,意义非同凡响,代表着大卫国对介休范氏的承认。不容易啊!付出那么多,终于得到了大卫皇帝的承认。可听到达木丁要求范氏出兵在清军后方造反、策应卫军夺取山西,他可就犯了难。莫说如今形势未明,就算卫国有实力胜过满清,当前张家口仍在清廷手中,范氏的基业主要还是在张家口,一旦反清,产业被清廷没收,可不是玩的。
“这些年范氏来往大漠贸易,全仗大汗庇护,区区一些孝敬,原属应该,家父何等福气,能得大汗亲赐御袍!只是如今家父卧病在床、神智不清,无法亲自跪领。只好由草民代领,还望千户长莫要见怪”,说完,范三拔赶紧焚香沐浴、跪接锦袍,给足大卫朝廷礼仪。
“哦,令尊身体违和?可方便本官探望?”达木丁皱眉问。
“家父正在后堂歇息,承蒙千户长关心”,范三拔老到地领达木丁来到范永斗居住的卧室。可怜一代叱咤风云的大商贾,如今已经老得连喝稀粥都困难。丫鬟们用小勺喂他,居然喝一口流出半口,弄得被上全是污渍。
“父亲,大卫朝廷的钦使来看望您了”,范三拔对着老爷子耳朵大声说。
“呵呵,父亲,您来看斗儿了?父亲恕罪,斗儿今后再不敢剩饭、糟蹋粮食”,范永斗瞪着浑浊的老眼,竟将儿子当成老子,直把达木丁看得目瞪口呆。
退出卧室、回到书房,达木丁冷冷地谓范三拔曰:“令尊既然病重,举兵起义之事还望范东家您多多出力”。
范三拔头直摇,面露苦色,“不瞒千户长,额们范氏虽然在山西商号中有些威望,可那皆是家父的面子。如今家父病重、仅靠草民自己,恐怕无人会响应,最多只能调动范氏自己的护院,济不得事。此事恐怕只能从长计议矣”。
无论达木丁如何软硬兼施,范三拔就是不松口,气得这“瘦儒生”愤愤然告辞。
——
汾州城北,靠近永泰门的一条小巷内,“周记饭铺”的杏黄旗迎风招展。饭铺的店面不大,两层小楼,一楼堂食,二楼也不过七八间雅间而已。周掌柜和浑家周白氏正带着几个伙计苦心经营着生计,儒生装扮的达木丁手持折扇潇洒地走入,一进门便笑道:“今日郊游归来,甚是肚饥。掌柜的,来间雅间,吾要一份虾仁豆腐、一份锅包肉,再烙三张肉饼,烫一壶酒”。
“好咧,客官您请”,周掌柜笑吟吟地命小二将他迎入楼上的兰间,又笑着对周白氏说:“吾观这位公子装扮,定是大户人家子弟,稍会儿我夫妻须好生招待”。
雅间内,达木丁一改方才的儒雅,面色不豫地骂起娘来,“可恶的范永斗,居然装病让他儿子糊弄咱!哼,当咱们乌衣卫是吃干饭的?尔有无生病,咱们会不知道?”“千户息怒,介休范氏家大业大、顾虑众多,不答应也在情理之中”,周掌柜给达木丁斟满一杯米酒,出言宽慰。
“哼!山西其他的商号是什么态度?”达木丁闷哼一声问道。
“其他七家张家口商号与介休范氏同气连枝,范永斗不点头,他们也不点头;太谷曹氏产业多在辽东,在山西并无太大势力;祁县渠氏不敢答应;平阳亢氏的当家人亢嗣鼎素来狂妄,吾本以为他有胆子搏把大的,不料他一听此事,胆子竟比渠氏还小,说什么他只会算帐不会舞刀弄枪,让他出多少钱都中,唯独上阵举义,实不敢为”,周掌柜垂下头禀告。
“嘭~”达木丁气得拍起桌子,“这些商人如此怯弱,我等如何完成万户长交办的差使?”
“噗嗤~”忽听一声银铃般的笑声,周白氏格格地笑起来。
周记饭铺其实是乌衣卫山西所设在汾州的窝点。周掌柜不是别人,正是赵义;周白氏亦是柳烟儿所扮。因为帮助卫军顺利夺取大同有功,达木丁由从三品二级千户长擢为正三品一级千户长,赵义由从四品副千户长擢为秩同正四品副千户长,柳烟儿由正七品总旗擢为正六品百户长。
“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丽),你笑什么?”见柳烟儿还有心情发笑,达木丁一怒之下喊出了她的蒙古名字。
“千户谬矣!万户长命您在清军后方发动起义,策应我军掌控山西,您却将希望寄托在那些富商身上。岂不知富人家大业大、过惯了好日子,命金贵,最是舍不得死;反倒是那些穷人,缺吃少穿,为了几口吃食,便敢拿命来搏。起义这种容易掉脑袋的事,依奴家看,还得在穷人身上想办法”,见上官发怒,柳烟儿忙收住笑容,轻声建议。
“在穷人身上想办法?”达木丁一愣,想了会儿问道:“你说说看,在哪些穷人身上想办法能将这把火烧起来?”
柳烟儿缓缓献计:“泽、潞一带乃是潞绸的产地,织户甚多。听说这些年因为伪清随意征贡、各级官吏贪污勒索,织户赔累,荡产破家者极多,很多人活不下去不得不逃亡。您何不在这些织户身上想想办法?”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