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58章 临大战二王失和(下)
此时,清廷正利用南明内讧、孙可望来降的时机调兵遣将准备大举进攻。面对清军即将南下的危机,大明内部李定国和刘文秀竟然不和,临战之际,李定国把刘文秀和众多处于一线的将领调回大后方昆明,严重地削弱了前方指挥部署。
在皇帝的圣旨面前,刘文秀选择了服从。他本是陕西延安人,本名刘若琦,被张献忠收为义子后,改名文秀。前半生一直做贼,追随义父建立大西国,名列大西四王之一,受了朝廷的招安方才洗脱脑门上那个大大的“贼”字。所以,后半生无论如何都不想再做贼矣!
尽管明知道召自己回昆明并非皇帝的本意,而是李定国的意思,他依然选择了遵旨。好不容易重获清白的他最怕那些读书人骂自己是操莽之辈、贼性难改,抗旨的事不敢干;况且他也能理解永历帝的难处。如果一定要在自己和李定国中间选一个的话,陛下一定会选李定国,毕竟李定国在救驾中功劳最大,势力也胜过自己,为了朝局稳定,只能选择听从李定国的建议,召回自己。
他不怨皇帝,遵从圣旨、乖乖回到昆明后,第一件事便是入宫陛见。他坚信自己的忍辱负重一定能获得皇帝的信任和理解,一旦见到龙颜,陛下一定会抚慰自己。
昆明的皇宫原先是云南的贡院,算不上太大,不过却井然有序,周围有侍卫把守。
“蜀王殿下稍候,吾已命人通传,相信陛下很快便会宣您入宫,请先随吾在厢房歇息”,执掌禁卫的是老熟人黔国公沐天波,一见刘文秀,便笑脸相迎。
“多谢黔国公”,刘文秀冲沐天波拱了拱手。
“您说的是哪里话?咱哥俩的交情还需要说谢吗?”沐天波呵呵一笑。
很快便有内侍通传永历帝在寝宫召见,即将见到龙颜,刘文秀心里激动,大步流星往寝宫走去。
“臣刘文秀参见陛下”,一见面,刘文秀便向永历帝行了大礼。自从孙可望之事发生后,晋、蜀二王待皇帝十分恭敬,生恐朝臣们骂自己是第二个孙可望,这让永历帝的日子好过许多,慢慢恢复了帝王威仪。
“平身吧”,永历帝脸色苍白,威严地说道:“来人,给蜀王赐座”。
“谢陛下”,刘文秀慌忙谢恩,等待真龙开口。
按说他击败孙可望、留在贵州善后,成功稳定住内部、防止清军乘衅进犯,于国家是有大功的,皇帝召见时本应慰劳一番,不料永历帝赐座后的第一句话却是:“孙可望是如何逃脱的?”
这句话语气并不严厉,声调也不高,却隐隐有一层质问的味道。若是平时,刘文秀并不见得计较,可如今被夺去军权、召回昆明,正是敏感的时候,被皇帝这么一质问,不由得心中冰凉,失望伤心至极。可至尊问话,又不能不回答。刘文秀定了定神,勉强回奏:“彼时杀败孙可望之际,不料他走小路。臣带兵只从大路追去。及至盘江细问,把桥兵云:‘不曾从此过’。始知走小路奔逃,只得仍从大路追下,且可望仅马上不满百人,随处有马即换,他不说大败之故,谁不应承?连夜前去。臣只一日一站追,故追不及。臣到贵州,冯双礼云已去四日矣。即再发兵追之,已莫可及,可望故此得脱”。
永历帝沉默很久才说道:“若捉不住,原日也不宜追他。今追之不获,反激之投他处,恐滇南之祸不远矣”。这话其实是懊悔加恐惧,害怕孙可望投降满清后勾引清军来攻云贵,还不如放孙可望回贵州自立,充当阻挡清军攻打自己的一道屏障。历经风雨的永历帝虽然胆小,却并不傻,此时已经看出孙可望降清后,可能会给大明朝廷带来巨大危害,心中不由惶。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落在刘文秀耳中,更让他以为皇帝是在责怪自己办砸了差事、没捉住孙可望,不由得愈发伤心难过。自己一片赤胆忠心,没换来皇帝的一句抚慰,有的只是质问和责备,怎不让忠臣痛断肝肠!
“让孙可望逃脱,臣之罪也,请陛下责罚”,刘文秀愤愤地伏地请罪。
“蜀王言重了,朕没有责怪汝的意思”,永历帝此时方觉自己做的有些过,慌忙转園。
然而心一旦凉了,想重新焐热,难矣!又聊了几句,刘文秀告退出宫。
政治斗争向来残酷,李定国既然将刘文秀召回昆明,便绝不会善罢甘休。不仅解除了刘文秀的兵权,还将他的众多心腹将领撤换闲置,换成自己信得过的人。朝廷在晋、蜀二王之间已明显地倚重李定国,一应人事任免听之任之。永历帝不肯维护刘文秀,或者说不敢违逆李定国,一些目光短浅的举措使刘文秀深为不满。他内心非常苦闷,甚至私下对人说:“退狼进虎,晋王必败国”。
这话将李定国比作孙可望第二,过于偏激,但李定国大权独揽和处事不当的确给朝廷带来巨大危害。此后,刘文秀落下心病,日趋消极,“凡大朝日始上朝一走,常朝日俱不去”,“将一切兵马事务悉交护卫陈建料理,亦不出府”。
心病最是伤身,刚开始刘文秀只是托病不肯上朝,不久便真的发病卧床不起。永历帝和李定国都曾亲去探望,再三宽慰,派医调治。但心病无药医,日渐骨瘦形消,终至病卒。临终前,上遗表云:“北兵日逼,国势日危,请入蜀以就十三家之兵。臣有窖金一十六万,可以充饷。臣之妻子族属皆当执鞭弭以从王事。然后出营陕、洛,庶几转败为功”。
这篇遗表建议永历帝联络夔东十三家经营四川,以作对抗满清的基地,然后夺取陕洛、恢复中原,充满真知灼见,是其智;愿意献出私银十六万两充作军饷,让妻子族属执鞭弭以从王事,是其忠。
见此遗表,永历帝和李定国都不禁动容,可尚来不及施行,前方便传来清军南下的消息。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