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在美洲占据了巴西,在非洲和亚洲建立了众多的沿海殖民城市或者殖民据点,基本掌握着“大明南疆经济体系”从印度洋开始卖往西亚与欧洲的绝大多数丝绸、瓷器、香料(香料主要来自京华控制的南洋)、茶叶等高档货,利润巨大。
然而盛世之下,却已然危机四伏。西葡帝国(以下简称西班牙)在欧洲面临许多困难,其中尤以战争和经济困难为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战争困境。在英西战争中,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遭遇英国海军的袭击,最终惨败。这场战役虽然并没有如后世某些说法表述的那样让西班牙的海权被英国立刻取代,但确实使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出现动摇,也标志着西班牙帝国开始走向衰落。
几乎同一时期,荷兰贵族和官员因不满西班牙王室的税收政策和宗教裁判所而发动起义。经过长期战争,荷兰各省于1581年成立乌得勒支同盟,宣布独立于西班牙。西班牙在这场战争中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终未能保住对荷兰的统治。
尤其是在当下,即1601年至1604年期间,西班牙军队围攻“叛乱”的荷兰控制的奥斯坦德堡垒,虽然最终占领了该城市,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城市被彻底摧毁,且对西班牙财政造成了巨大负担。
与此同时,西班牙和法国也爆发了多次战争,双方继续争夺领土和霸权。这些战争进一步削弱了西班牙的实力。
西班牙面临的第一难题,就是过度扩张导致的财政赤字。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带来了大量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和管理开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开销逐渐超过了西班牙的财政承受能力,导致财政赤字不断加深。
美洲殖民地运回的海量金银一方面让西班牙王室自觉拥有无限金钱,一方面也导致西班牙国内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与王室的货币贬值政策一起加速了通货膨胀。这不仅损害了西班牙的经济稳定,也削弱了西班牙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西班牙国内的各种产业不仅未能受益,反而日益凋敝。
按照高务实前世的历史来看,到17世纪中叶,西班牙将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人口减少。这主要是由于粮食歉收、瘟疫、天花、战争以及对外移民造成的损失所致。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西班牙的经济困境。
与此同时,西班牙在殖民地的管理和防御上花费巨大,而偏偏这些投资并未带来相应的回报。此时的殖民地刚刚开始建设,其市场却很有限,而且受到其他欧洲国家的竞争压力。此外,禁止非西班牙人迁入西属拉丁美洲也限制了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简单总结的话,西班牙在欧洲面临的战争和经济困难是其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它作为一个虔诚到堪称模范的天主教国家,以及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大国,又几乎不可能从欧洲争霸战争中抽身而出,因此它的不断自我放血,直到最终无力回天,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对高务实或者对大明而言,这可能还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当自身产业愈发无力的时候,西班牙已经开始向南疆进口火器了,这是高务实颇为高兴的一件事——倒不是因为能赚多少银子,而是当这条贸易线路建立起来,高务实就能始终保持南疆的火器发展水平,即便将来自己离世,南疆乃至大明的火器发展也不会落后于西方。
高务实从来不觉得欧洲在今后几百年的强大来自于什么政治制度,他们的强大来自于需求!
因为各主要国家的实力相差不大,其在产业上的互相竞争,甚至互相爆发的战争几乎一刻都不消停。于是你追我赶,产生了工业进步,产生了火器更新。内部打着打着,顺便往外打,这一打就忽然发现——诶,你们怎么这么不经打?于是开始了殖民时代。
归根结底,不是中国制度落后,是中国在其已知世界里实在太强大了,几乎没有真正的、全面的竞争者,于是失去了快速进步的需求!
有人或许要说,蒙古不是一直被大明视为强敌吗?大明最后不是被鞑清取代了吗?怎么就说没有竞争者呢?
蒙古确实能依靠快马强弓威胁边疆,但他真的是能和大明全面对比的吗?鞑清确实取代了大明,但灭亡大明的是内部起义,灭亡南明的主力是投靠鞑清的明军。归根结底,大明的灭亡其实是自杀,不是他杀啊!
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中国各大统一王朝,有哪一个是在国势上升期内,在国家内部矛盾不显着的时候被外敌打崩的?一个都没有。
江山在德不在险。这句话放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真有道理的,只要你把这里的“德”理解正确就行了。这个“德”,不是道德,其意涵是内部和谐。内部和谐的中国,从来无惧一切外敌,因为它的基础实在太好了——广土、巨族、文化一体、中央集权。
它天生、天然,就该是一个领袖国家!
既然说到领袖国家,那么看看在原历史上“领袖”了二百余年世界大局的带英吧。此时的英格兰还没有戏剧性的与苏格兰“共君”,更别提“统一”了,其对爱尔兰的征服也只完成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