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朱标复活后,再亲手处置吕氏和吕家? 不得不说,这一招太狠了。 就和逼朱元璋自己把郭惠妃处置了,是一样的道理。 正应了朱允熥那句话:自己的女人,自己杀,好想让人帮忙? 这正是要告诉朱标,这就是你丫的娶的好婆娘,这就是你丫的和你爹一起扶正的侧妃。 到时候,不管如何,也是朱标承担一切,还能让吕氏更绝望。 毕竟,没有比朱标杀她,更可怕的事。 什么,朱标不杀? 你看朱五四、陈二娘、马皇后、常遇春、朱雄英,外加一个里外黑透了的朱允熥,收不收拾你就完事。 尤其是常遇春,他敢把老朱举起来跑圈子,就敢把朱标吊起来抽鞭子! 而朱允熥这个提议虽然说残忍了些,但是朱元璋心里,其实是松了口气。 因为他还是有他的想法,当年之所以给朱标娶一个文官世家的女儿为侧妃,多少有些拉拢文官集团的意思。 毕竟,无论是朝堂还是整个天下,当时的淮西武勋确实太强了。 这朝堂需要平衡,怎么办呢? 于是乎老朱就需要让文官崛起,来和武勋们扳手腕,老朱就坐山观虎斗。 而随着时间,这种格局成熟,吕氏和朱允炆,几乎就成了文官们下的注。 而武勋,似乎没有选择权,甚至在慢慢被收拾。 眼下,随着朱允熥的强势崛起,朱元璋的平衡被强行打破,而且文官投注的朱允炆也彻底失利。 本身文官集团现在就开始被压制,偏偏朱允熥还开始团结淮西武勋,甚至复活了常遇春。 所以,朝堂现在已经是武勋压着文官了。 若是朱元璋再下令把吕氏杀了,把吕家灭了,那文官们会绝望,比之前的武勋,更加担心。 如此失了文官们的心,会让朝堂平衡更加崩溃。 所以,朱允熥这个提议就能暂时不收拾吕氏,不这么快让文官们感受到危机。 这件事,朱元璋也就同意了,不过这里人太多,他就要换个说法,不能说现在可以杀吕氏而故意留给朱标。 于是朱元璋就说:“雄英所言,也让咱有了调查的方向。此事,立马由锦衣卫调查。一旦核实,吕氏和吕家,万劫不复!!!” 还要个屁的证据,以前有朱允熥的猜测,现在有朱雄英的怀疑和提供的当时吕氏异常的举动。 在朱元璋这里,就足够挥刀了。 只不过,找个理由,按照朱允熥的意思拖一拖。 而朱雄英还是好似:“朱允炆呢?吕氏被贬,他没理由也不在吧?” “大哥,你还不知道呢,朱允炆现在是大孝侄,给他二叔守灵呢。也不知道演给谁看,二叔亲儿子一个没去,他倒是整日整夜的守……” 朱允熥这话一语双关,既讽刺了朱允炆,又狠狠的扇了秦王世子朱尚炳、秦王次子朱尚烈的耳光。 毕竟这两位秦王亲儿子,那是真没去看老爹尸体。 很明显,朱樉行为太恶劣,这些儿子故意划清界限,实际上,未免无情。 若是不管爹再混账,还重些亲情去悲伤下,朱允熥和朱元璋还高看他们一眼。 不该守灵的去守灵,该守灵的不去。 要不怎么说,老朱家奇葩多?没几个正常人! “好了,都散了吧,天色不早了。”朱元璋只觉得这一天太累了。 皇子皇孙嫔妃们离开,乾清宫就剩下朱允熥、朱雄英、常氏、马皇后,朱五四、陈二娘和老朱。 大家又在一起说了很久话。 如此,一夜过去。 第二天早朝! 朱雄英和朱允熥一起上朝,皇长孙雄英复活的消息传开,朝堂震惊,一个个都看着那个八岁小少年,又看了看朱允熥。 各自心里想的不同。 武勋们已经惊喜如常,文官们心中叹气。 还能怎么样? 说得好像朱雄英不复活,谁还玩的过朱允熥似的。 朱允炆不知道消息,但是早朝他还是要露脸的。 于是也来了,看到朱雄英的那一刻,朱允炆傻眼了,心中莫名恐惧。 朱雄英也不愧是曾经的皇嫡长孙,背着手看着朱允炆说: “怎么,允炆不认识我了?” 朱允炆咽了口唾沫,上前行礼: “拜见大哥,恭喜大哥回来!” 朱雄英点头:“嗯!” 随意点头,朱雄英收回目光,一个八岁孩子,努力装着和朱允熥、朱允炆他们一个年龄的沉稳,多说一句都怕露馅! 不得不说,这小子也真能装! 朱允熥都忍不住想笑,别人不知道,他可是清楚。 昨晚上回了东宫后,八岁朱雄英终于崩不住了,抱着常氏和朱允熥就在房间里哭起来了,把朱允熥整蒙了。 别看这小子一副小大哥的样子气场十足,可毕竟是八岁。 所以,此刻的朱允熥,更应该像个兄长一般,把曾经的兄长,当个弟弟来护着,让朱雄英,不必承受那么多。 那四年,有兄长雄英用幼小的心灵护他。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今以后,就由朱允熥这个现在的“大哥”,来保护这个“弟弟”! 这时候,朱元璋上殿,百官山呼万岁后,朱元璋说: “今日其他事先不说,咱有件重要的事。” 他说着,招手,让朱允熥、朱雄英上去。 两人走上丹陛,到了朱元璋身边,都疑惑老朱要搞什么。 就听朱元璋擅作主张,说: “大家都知道了,咱大孙雄英也回来了。如今,雄英和允熥,咱两个嫡孙都在。所以就要选出一个太孙,帮咱处理朝政。” 朱允熥和朱雄英都呆住了。 第一,他朱允熥不想当太孙处理朝政,他才不要每天被困在武英殿看那些繁重的奏折,处理那些头疼的事情。 第二,朱雄英毕竟才八岁啊?老朱咋想的,让朱雄英八岁帮他处理朝政? 疯了? 朱元璋感受到两个孙子不善的目光,咽了口唾沫,硬着头皮继续说: “咱年纪大了,每天没人帮忙,是累。所以,必须选出一个太孙,帮咱分担些……咱是这么想的,雄英虽然是大哥,可毕竟还小……” 朱允熥脸色一沉,妈的,还是冲他来的。 事实上在老朱心里,确实朱允熥现在最合适。 能力未知,但绝对强,毕竟能复活人,谁敢不服? 品德这一块,虽然有时候暴躁极端,但能坚守正义,也没毛病。 除此之外,就是自身能否震慑百官。 这一点老朱表示……他朱允熥连老朱自己都能震慑,还震慑不住百官? 现在朱允熥说话,甚至某种意义上,比老朱有分量。 老朱自称天子。 朱允熥却真有神仙手段啊。 所以综上所述,朱允熥无论如何,比朱雄英更有优势! 朱雄英毕竟才八岁,除了皇嫡长孙这个身份,目前没有任何优势强过朱允熥。 所以老朱说: “雄英太小,恐目前难以胜任,所以咱觉得允熥非常合适,百官以为如何?” “我反对!” 朱允熥第一个不同意,说: “有大哥在,我毕竟是弟弟,这太孙之位,我实在不妥。” 朱雄英一惊,他自己也清楚,自己才八岁,和神秘莫测的朱允熥怎么比? 于是说:“我还是觉得大哥你当比较好,毕竟现在你才是大哥!” 朱允熥:“不行,我当不了,我放荡不羁爱自由,一身轻松无约束,当太孙?我会疯的!” 朱雄英:“可是你能力超绝,手段通神。只有你当太孙,将来的大明才能蒸蒸日上啊?” 朱元璋见他们互相推辞,就说: “允熥,咱也觉得你合适。” 他朱元璋之所以在朝堂上来这么一出,就是逼朱允熥当太孙,咱赶鸭子上架。 朱允熥心里清楚,他才不想,所以就摇头: “这太孙谁爱当谁当,反正我不当,累的跟狗似的,每天处理事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这谁受得了?” 朱雄英点头:“有道理,反正我也不当。” 朱允熥:“是吧?这当着没啥意思。” 朱雄英:“就是,太累了。” 朱允熥:“嗯,狗都不当。” 朱元璋:“????????” 非要整这么难堪吗?越说越过分?还狗都不当了? 下方。 朱允炆:“?????” 谁说狗都不当?他做梦都想当啊…… 眼看朱允熥和朱雄英你一句我一句的,朱元璋快破防了,说: “两位爷,别玩了,商量出结果没有啊?” 朱允熥想了想,认真说: “我还是觉得,爷爷可以培养大哥,立太孙也好,以后当皇帝也罢,我实际上没兴趣。这种事,强迫不来,逼我也没用。 反而大哥可以慢慢学,起码他们静下心来,帮助处理一些事儿,哪怕看奏折,代笔啥的。我啊,那武英殿关不住我。” 他说的很认真,从未如此认真。 说真的,他对皇位没兴趣,毕竟如今的他,也是属于大明最顶端的人。 皇帝这个位置,他甚至都看不上眼。 而朱雄英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仔细想了想朱允熥的话,也给出方案: “太孙先不着急立,我可以帮助爷爷处理事务,替爷爷分担下。至于太孙还是未来的皇帝,以后再说。大哥到时候想当了,再当不迟!” 两兄弟都笑了,这是真感情。 朱元璋却哭了,尼玛这俩孙子,还没人愿意当皇帝了? 他却不知道,下方还有一个孙子,望眼欲穿啊! 可惜,没他朱允炆啥事儿! 朱元璋眼下也只能先同意,让朱雄英帮他,太孙之事,以后再说。 他就要说话,然而下方,那吏部尚书、左都御史詹徽却忽然站出来,开口说: “等一下,陛下,有件事臣一直憋在心里,不吐不快。满朝文武百官,乃至天下人恐怕都有怀疑。但他们不敢说,臣敢!” 朱元璋疑惑:“詹卿,要说什么?” 詹徽挺胸抬头,一派权臣气质,说: “已死之人,如何复苏?此乃千户未闻之事。以往臣不说,是因为所为复活的皇后娘娘他们,似乎确实让陛下很开心。臣等,不忍打破这等美好幻想。 可眼下,此事越发稀奇古怪,越发匪夷所思。这么多已死之人复活,未免太异常。如今甚至还冒出来个八岁皇长孙? 此事古怪也就罢了,如今还影响朝局军政,还要由这些所谓复活的人,来掺和朝政? 这……这不是妖物乱国吗?他们到底是不是复活?还是朱允熥有妖邪之术,或者找来相似之人冒充?” 此话一出,百官脸色巨变,纷纷低头。 朱元璋脸色也瞬间阴沉,只有朱允炆眼神里闪着兴奋,终于有人敢质疑了? 詹徽还牛逼呢,一旁的李原名都傻眼了,心想: 你就作死吧,谁有你嫌命长啊! 紧接着就见朱允熥却上前一步,指着詹徽说: “就凭你个老东西,也敢质疑你?早他么看你不顺眼了。” “黄毛,刀来!!!!”喜欢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