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节(1 / 1)

可现在才发现,自己竟如一只井底之蛙,不知天高! 众人有开始热闹起来,询问起郑和等人的航行,说起巨大的牺牲气氛又变得压抑,骆冠英有些郁闷,连忙转了话题:“王爷,你们倒是说说,我姐夫怎么样了?” “皇上身体康泰,你姐姐为皇上诞下一位小公主,极是受宠。对了,今年年初的时候,朝廷还派大军扫荡了东北野人女真,这群不听话的野猴子被赶到了极北之地。还有,朝廷已经四分水师了,你们还不知道吧,大琉球、小琉球都已经是大明的了,渤泥岛绝大部分也归入了大明,那里成为了南洋水师治所……” 郑和等人有些震惊,这才出去四年,东海、南洋格局都变了。 郑和惊奇地问:“什么是蒸汽机船?” 郑和、朱能、骆冠英等人震惊不已,离开四年,大明水师的实力已是天翻地覆!什么蒸汽机,什么滑轮,什么铁船都开始制造了。 国子监成为了第一大学府,站在了大明各学府的最顶端,科举考试逐渐弱化,国子监结业考试成为了朝廷取士的关键。 不同于过去,不同于往年,一切都在改变,特别是,大明的版图在变。 时代的变化,如同大西洋的浪潮,裹挟着厚重的黑色起伏,掀起惊涛骇浪。 在听闻朱权的使命之后,郑和等人更是投以敬佩的目光。 朱权一个藩王,竟愿意舍弃荣华富贵,别离故土,携家带口前往非洲去完成建文皇帝的战略部署,为大明安危铸造前沿屏障,无疑,他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郑和等人送走朱权、李素等人,再一次见到了熟悉的古里国王沙米德,沙米德对于郑和的归来很是高兴,设宴款待。 大明京师。 库雷山与孙恩回过头看,如此遥远的距离,明军到底是怎么动员军队前往昌都剌的,又是如何保障后勤的,路线每增加百里,后勤的压力增加的可不是一点半点,何况这是几千里跨度的后勤线。 大明拥有一种特殊的道路,这种道路很是平坦,雨天也不会泥泞,哪怕是夜间走,也不用担心颠簸,甚至可以在马车上安稳地睡觉。 这些路,利了民,但也护了国! 住入会同馆,库雷山、孙恩等人终于不再受寒,享受如春的暖炉,并在会同馆里直接修习了上朝礼仪。 库雷山、孙恩手持哈里国书,入朝觐见。 通事在一旁翻译。 命人接过国书,里面有一份译文。 帖木儿国此时还算是稳定,哈里成为了帖木儿嫡出独苗,几个叔叔也死在了西疆,没有人能从正统上击败他。至于地方上的乱象,确实存在,这与哈里横征暴敛有关,而横征暴敛的目的,是为了给大明钱财买平安。 但哈里想要舍了这一笔账,那是不太可能的事。 “这……” 朱允炆威严地说:“朕倒是有一个办法,即能让哈里完成进贡,也可让帖木儿国变得富足。” 孙恩着急地询问:“伟大的天子,是什么办法可以做到如此完美?” 库雷山与孙恩对视了一眼,库雷山不解地看向朱允炆:“莫不是伟大的天子打算给帖木儿国一座大型金矿?” 库雷山、孙恩很是震惊,虽说帖木儿国内有些金矿,但现在都已经在开采了,再说了,国内大型的金矿也没有一个啊。 解缙、杨士奇、徐辉祖等人也看着朱允炆,不清楚朱允炆从何处得到的情报。 夏元吉听闻之后,顿时笑了。 这样一来,哈里得了六成金矿的好处,可以铸造更多的金币,缓解国内矛盾,还可 库雷山心动了,孙恩也认为可行,若哈里真的可以得到一个大型金矿,那帖木儿国严重缺乏金币的现状就会缓解,民间也会趋向于稳定。 库雷山、孙恩几次说辞,都没有改变朱允炆的意志。 库雷山、孙恩见此,也无法再说什么,只好叩谢天恩。 长途跋涉,不休息两个月,熬过最冷的日期,也不好回去,正好赶上大阅兵,怎么都要好好看看大明的军威与战力。 杨士奇头也没抬,盯着文书说:“金矿而已,又不是银矿与铜矿。你是知晓的,钱钞能不能立住,关键在于白银、铜矿是否充足。这几年商业发展迅猛,市面上的钱钞变得紧俏,物价有所下跌,再这样下去,迟早会出大乱子。” 杨士奇抬起头,看向解缙:“只增加宝钞印制,却没有相应的银铜储备,一旦宝钞贬值,商人、百姓挤兑,那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皇室信誉,朝廷信誉,都将荡然无存,那时候才是灾难。” “我听闻国子监商学院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中央钱庄的主事也纷纷上奏,请求加印宝钞,说明现在宝钞不足,不需要拘泥于金银本位。” 杨士奇认为稳妥一些较好,并不太赞同加印宝钞。 朱高炽、朱允熥等人在与夏元吉等人商议之后,秘奏皇上,请求降低金银准备金,由原来的百分之百,调整为百分之九十,多出的百分之十准备金,全部增印宝钞,这些宝钞直接划归户部,充当建文十年的税。 朱允炆欣然同意,户部凭借着铸币税,一次性入库宝钞近八百万。 财政小分配 这些增印出来的宝钞,百分之百全部作为税上缴国库,也就是说,通过铸币税,户部白嫖了一大笔税钱。 这是大明户部一次稳健的调整,也是经济学理念在大明的生根发芽。 暖炉温烈酒,檀香自袅袅。 夏元吉瞪大眼,这算什么宴请,摆明了是针对户部的鸿门宴啊,这一刀刀下来,谁能扛得住,思索一二,谨慎地开口:“皇上,户部今年结余是有些,臣以为,这些结余可以存至明年二月财政预算时,再作安排。” 可朱允炆明显没这个想法,市面上宝钞日益紧俏,和捂钱的习惯有很大关系,捂着钱不花的并不是只有户部,还有无数百姓,大部商人,就是官员这种“铁饭碗”的家伙,也有存钱的习惯,以前银子都埋在土里,需要用的时候还得洗洗刷刷,现在宝钞也有人放箱子里,埋在土里。 手中有钱,心中更不慌。 这也就是京师繁华,京师外八十里清冷的缘故,小县城的商业几乎只是生活必需品,如粮、布、药材等,像是书籍、好酒、香料、优良家具等等,进入了也没多少人消费得起。 朱允炆不允许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年前正是商业消费的重要期,不撒点钱出去,怎么带动消费? 朱允炆下定了决心。

最新小说: 重生年代:神医娇娇美又飒 纪晓岚:开局杀乾隆 不复合,别沾边,姜小姐又美又飒 神秘小小说宝盒 野欲!小娇妻被强权大佬亲哭了 再世倾城:医妃与权谋交锋 总裁的私人医生:偏执爱恋84天 回来的儿子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灵气复苏下的诸天长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