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更新安排,我努力做到日万,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陪伴。 大明出征,《大明》再出发,谢谢你们。 窗被推开,风抚而过。 蒯祥从帐篷后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杯残茶,看到陈珪,便再一次催促:“陈侍郎,那东西到底准备好没有,这主殿最大深坑都已经要挖到五丈了,再这样拖延下去,可是要耽误不少工期啊。能不能给个准日期,这深坑可不敢一直晾着啊。” 蒯祥愁眉苦脸,实在是想不通朱允炆非要在大殿的底部弄一铁架子,看图纸,这个铁架子还要从地下延伸到大殿的顶部,超出顶部好几尺,不仅增加了施工量和难度,还影响大殿的美观,这样不是乱来吗? 佛号一来,陈珪与蒯祥就知姚广孝到了。 “姚侍郎。” 姚广孝嘴角带着和煦的笑意,道:“铁架已经运来了,今日就能安装,我们去看看吧。” 营造北平新都的难度与工程量远远超出后世人的想象,不说整个北平城几乎搬空了,几乎所有的百姓、商人、富绅离开了北平城内,移居到城外咱住。城内许多建筑,因为不符合规划都被拆了。当然,这些建筑材料并不会随意丢弃,而是勘验之后投入到新的建设中。 按照图纸,整座城大部分区域都要重新规划,该取直的取直,该挖断的挖断,该填平的填平,该垒高的垒高,工程浩大。 不是稳定的王朝,没有雄厚的财政支撑,大明想要营造出气势恢宏北-京城,想都别想。 姚广孝等人都清楚,奉天殿是新京师规格最高、最大的一个殿宇,皇上登极在这里,大婚在这里,册立皇后,接受朝贺,举行朝会,赐宴大臣、外使都是在这里进行的,绝不容出半点差池。 眼前一处巨大的土方深坑,是数以千计的匠人,一铲子,一铲子,一背篓,一背篓,纯人工,耗时整整四个月才挖出来的,一夜都没耽误,哪怕是风雪来,天寒地冻时,也有不少匠人在作业。 姚广孝、陈珪、蒯祥等人看着眼前的铁架子,多少有些疑惑,这不就两丈高的细长三角铁架,这长度也不够啊,再说了,这点东西,至于打造一个多月吗? 姚广孝不由指着问:“只有这点?” 姚广孝等人顺着陈斌的手势,看到了一旁堆积如小山的钢材,正有匠人取下毡布。钢材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宽有窄,还有一堆筐子,走近了看,筐子里满是如小手指般细小的铁棍,只不过铁棍的底部似乎被压过一般,是个厚厚的圆形帽子。 陈珪有些疑惑,拿起来看了看。 “哦,那就准备拼接,安装吧,这深坑可不敢一直空置着。” 陈斌点头,安排匠人进入基坑,铺设钢材,看着一节节钢材铺在基坑底部,然后有匠人将螺钉放在一旁,有三波匠人入坑盘查,确定之后,留下批准签字,之后报给姚广孝、陈珪,两人拿着图纸再一次勘验,确定无误后,方签名,准许作业。 匠人用大铁块当垫子,用大铁锤,朝着螺钉顶端猛砸下去,几十锤后,顶端的螺钉钢铁已被砸成螺帽,与钢材齐平才罢手。 钢材的施工也不是一日之功,绑扎钢筋缺乏专业的工具,只能依靠人力去拧紧,到一定高度后,就需要匠人设置暗沟,铺入土方,然后再接续钢铁…… 看着延展朝上的一根粗大的钢铁,陈珪嘟囔了一句:“皇上管这东西叫针?” “这东西真有皇上说的那么神奇,有通天之能,化雷电之厄?” 姚广孝呵呵笑了笑,道:“皇上说能,那一定能。听说南京皇宫也在施工,准备埋设一些避雷针。若没有作用,皇上是不会如此安排的。” 姚广孝、蒯祥等人连连点头。 京师,武英殿外。掉了三大殿,可怜的上个朝都没地方,倒霉的大臣免不了扯几句老天反对迁都,这就是给你的颜色。 双喜走了过来,托着十几份奏折:“皇上,张思恭、陈珪、姚广孝三位侍郎联名奏报到了。” 这是营造新都的月报,每个月都会有一份奏报递送京师,详细说明建造进度,耗费,所需,困难,材料储备,匠人民工状态等,通过这些内容,朱允炆可以清晰了解新都营造的具体状况。 榫卯相合,天衣无缝。 除了木作匠人外,还有瓦作、石作、土作、油作、搭材作、彩画作、裱糊作,合称“八作”匠人。 各司其职,又能同时并举。 这是大明管理的智慧,是大明匠人的智慧。 朱允炆感叹了句。 朱允炆微微点头,北直隶那里的好木头不多啊,只能从江西、湖广、四川、山西等地砍伐,如此漫漫路途,耗费的人力不可估量。 以奉天殿内烧制的金砖(非黄金)来论,一个匠人一天只能砍磨十块,而整个奉天殿就需要铺四五千块金砖,整个皇宫,铺设的各类砖石数量将超出十万! 但匠人的伟大,每个人都可以体会,每一个踏入过那里的人,都可以体会得到,哪怕是六百年后。 齐川仰着头,看着鲜艳的日月旗迎风飘展,裂开嘴笑了起来。 荣耀,无上的荣耀! 自己要举着、扛着大明的国旗,插到西域去!听说那里的风很大,吹起旗帜来一定很好看。 一旁的老兵赵铁吆喝着。 赵铁看着舞动的国旗,啧啧两声:“你说咱们要把国旗插在撒马的马头上,皇上会不会给我们封个伯爵?” “我知道,是一匹马。” “撒马有什么稀罕的,参将不是说他们骑兵很多吗?” 齐川无语。 “去你的,老子硬得很!” 梁杰打量了下赵铁的身板,看得赵铁直发毛,拍了拍后背的大刀,威胁道:“咋滴,要不等下一个宿营地我们过两招?” 赵铁瞪了一眼梁杰:“你直接把帖木儿砍了,说不得升你为都司,给你个侯爷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