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节(1 / 1)

大明百姓还是好样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因为这一幕而变得怯懦,更多的人投来的眼光,是敬畏,而不是戏弄,是敬重,而不是轻蔑。 张辅连连点头。 小教场,高彩楼。 解缙、徐辉祖等人返回,对朱允炆禀告一番,便坐在了右手侧,朱棣、朱权、朱植等一干藩王坐在左手侧,文武大臣战立两厢,就连吕太后、皇后马恩慧、宁妃、淑妃等人也走出深宫,坐在了彩楼后左侧的阁楼中。 当张辅骑着马缓缓进入小教场时,吕太后、马恩慧等人随着众藩王、大臣一起起身,对张辅与京军行礼。 这些人为大明出生入死,开疆拓土,值得大明权贵与所有人敬重。 虽然在后世看过许多血腥的画面,看过战场血肉横飞的影视,可荧幕之上与现实之中的冲击力完全是两码事! 心头猛地一热! 解缙立于楼前,一脸肃穆,展开旨意:“赦曰:诸将士,为国征战,安南事毕,王将班师,虏获敌酋,归我家园,现听君令——卸甲!” 一群礼官扯着嗓子喊道。 听着古老而悠远的《出车》,张辅、铁铉、俞让、俞通渊、袁岳、杨荣、杨溥、程宽等十八人下马。 皇后马恩慧拍了拍手,身着盛装的宫女端着托盘缓缓而去,宫女到时,内侍刚刚完成卸甲,托盘上,盛放着冠,衣,裳,靴,玉带和笏板,内侍帮着其换上新衣。 张辅手持笏板,上前一步行礼,高声喊道:“臣,张辅!受天子命征剿安南胡氏父子,如今敌酋已押至京师,特来缴令!” 张辅拿出配剑与大印,放在了内侍的托盘中,转而奏报:“安南胡氏父子杀尽陈氏皇室一脉,臣原想在陈氏中选人复立陈氏,然陈季扩等人为贼寇所害,陈氏宗亲覆亡,加之安南百姓归附大明心切,盼望天下和平日久,臣遵民意上书,奉命戡平地方,整顿交趾郡。” 朱允炆看了一眼人头车辆,如此多的人头,往少了说,至少也有三千人吧。 朱允炆肃然,然后看向囚车里狼狈不堪的胡季犛,问:“胡季犛,你可知罪?” “我不知罪!安南的事轮不到你们大明说了算!朱允炆,你记住了,安南永远不会臣服于大明,你们将陷入沼泽之中,被牢牢拖拽到地狱里,你们将不得好死!” 朱允炆哈哈大笑,对胡季犛说:“安南百姓请求内附,大明遵循民意而为,又有什么不妥呢?胡季犛,你错就错在,不应该招惹大明。燕王,将他带到宗人府,改日公开斩决!” 朱棣大笑着,命人将胡季犛父子等送到宗人府。 一份长长的清单,以二十八斤的牛头金为首,之后是大量白银,随后是珍珠、玉器、玳瑁、珊瑚、上等木料…… 夏元吉听着很是舒坦,如此多的财富能够办许多事,来年新军之策还可扩大一些,按照这个速度,不出五年,新军之策便可覆盖全军。 商人拿出一千万两买下安南国财富,事实上只出了五百万两,剩下的五百万两是皇家中央钱庄出的,里面就有后宫一百万多两银子,多年积蓄都投到里面去了,若不是还把持着一干生意,元旦时估计都没办法发赏钱了。 朱允炆很是满意,但考虑到军士疲惫,也不打算让礼官将所有名单一点点念下去,对众将士喊道:“你们得胜归来,朕想过无数话语来夸赞,可看到你们,朕只想说一句:你们是大明的好男儿!” 众将士听闻双目一热,尸山血海爬出来,赢得这一句,足够了! “军中大宴三日,三日后朝廷论功行赏!” 众将士高兴不已,去年七月出征,眼下三月多回来,十个多月的时间里,不是行军就是打仗,鲜有好好休整的时候,眼下回到了京师,回到了最安全的地方,自然要好好庆贺下! 铁铉可不敢喝多了,陪着众人喝了几口就连忙回到了兵部,同时还找来了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徐凯,安全局汤不平,为的就是一件事: 考虑到军功事关军士封赏与晋升,不容有半点马虎。为了避免有人徇私舞弊,贪了军士功劳,此番安南之战军功薄设了三本,五军都督府一本,兵部一本,安全局一本。 朝廷论功行赏,这三本军功簿是关键。 南征的财富都 经过三年多的经营,皇宫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每年所得早已自给自足,还有大把大把的剩余,留着这么多钱财在后宫也没个用处,不如交给户部,让户部将钱花出去。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基建计划,也是一个花钱如流水的计划,因为有些地方很荒凉,混凝土材料都需要后方供应,加上有些地段不适合直接铺设混凝土道路,必须深挖造个路基,工程量非同小可。 内阁在如何封赏张辅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毕竟张辅现在还年轻,正是壮年,不适合一封到顶。 “封侯,以国公俸。” 这对张辅而言是合适的,毕竟他有着卓越的能力,日后大明少不了他出力,总需要给他多一点晋升空间。最重要的是,一旦给张辅国公,那参与此战的韩观、沐晟还怎么封赏? 韩观倒是可以提为侯爷,毕竟此人是攻克清化、活捉胡季犛的关键人物。 薛禄、袁岳、纪纲、耿韦等人在此番作战中十分英勇,表现很是出众,尤其是纪纲,凭借着“投机”、“运气”、勇气与拼杀,在军功簿中十分靠前。 苦笑连连。 袁岳早晚是需要进入京军的,张辅力荐此人,希望重用在前线,朱允炆考虑再三,决定尊重袁岳的个人意见,将其送到甘肃镇历练几年,在宋晟的手下磨练磨练,地方虽然有些远,也很困难,但那里是锻炼骑兵将领最好的地方,谁让那里马多呢…… 朱允炆找来舆图仔细看了看,准备让他去和武定侯郭英作伴,老郭毕竟年纪大了,总是在大同城墙上打地铺也不是个办法,总需要有个合格的人来接班,薛禄就很不错…… 杨荣在出谋划策方面展示出了自己的能力,多邦城作战方案的细节,都是杨荣与张辅等人一起敲定的,而张辅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活捉胡季犛,与杨荣周密而紧凑的作战计划有着很大的关系。 就连兵部尚书铁铉也毫不吝啬夸赞,说杨荣是兵部职方司设置以来最厉害的人物。这倒不是夸张,毕竟洪武时期的职方司都是虚名,有一干名将在,都督府一家独大,兵部都算不得什么,何况是兵部的职方司…… 朱允炆没有意见,杨荣在这方面确实是有天赋的,成为侍郎,他日成为尚书,也好进入内阁办事。 对于此人的功劳评判,内阁、兵部也存在分歧。 可内阁认为杨溥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军中常事,发布檄文、安抚百姓,这都是战场常态,即便不是杨溥提出来,其他人也会提出来,实在是谈不上功劳多大,提到正五品已经给他面子了。 这足以给足杨溥面子了,侍讲学士,是给朱允炆上课的,而杨荣还是詹事府的人,是给太子办事的,如此一人即侍奉皇上又侍奉太子的人,其未来官途可想而知。 如此多的军士,全都提拔起来是不可能的,官位也没那么多,唯一的办法,那就是给钱,给赏赐。当然,像是神机营的官员还是需要提上一提,军士中也需要向上选一些人向上走一走的。 朱允炆看了一眼双喜,双喜了然,安排内侍拿出两个托盘。

最新小说: 重生年代:神医娇娇美又飒 纪晓岚:开局杀乾隆 不复合,别沾边,姜小姐又美又飒 神秘小小说宝盒 野欲!小娇妻被强权大佬亲哭了 再世倾城:医妃与权谋交锋 总裁的私人医生:偏执爱恋84天 回来的儿子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灵气复苏下的诸天长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