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节(1 / 1)

大明海军是无敌的,如果有人敢来侵犯大明,那就御敌于海门之外,只有卵蛋才缩在陆地上,任由敌人进出家门! 宝船到了巅峰,既然都到顶了,看看日出,吹吹冷风,也该下山了,这似乎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可是,这一次下山,标志着大明与西方在造船业上的差距正式缩短,并在半山腰时相遇。 历史很多事,不可能用风水、气运之说来解读,但如果观察大明与后清衰落与西方崛起的曲线,找一个决定上山还是下山的点,那一定是在明朝…… 围困人最坚固的城,是定势的思维,是自认为已经没有出路了,是觉得做到了最好,没有了改进空间。 所以,这些人既然都到了山顶了,那就别忙着下山,看看初阳,休息下,再抬头看看前面的白云处,还有一座更高的山峰,打起精神接着爬吧。 “皇上,已经准备好了。” 朱允炆微微点头,对众人说道:“既如此,那朕就让你们开开眼,希望你们永远记住今日。” 眼前是一处水池,是专门用来浸泡木料的,船只中有不少位置需要让木头弯曲,而这就需要阴木头,然后再作其他处理。 “呃……” 朱允炆刚想走近水池,一旁护卫连忙走过来拦住,道:“皇上,水池危险,还请让属下来。” 朱允炆自然不会将这点水池放在眼里,后湖都游了几次了。 “铁锅为何能在水上飘着?难道铁锅不是铁,是木头?换言之,既然铁锅都能在水上漂浮着,那为什么铁船就不能在水上漂浮着?” 梁尚才、王二等人都惊呆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水面上的铁锅。 可是,铁怎么能浮在水面上,莫不是皇上施了什么法术? 对啊,锤子…… “这是怎么回事?” 梁尚才突然想到了什么,从一旁匠人身上取下来一柄锤子,小心地放在了铁锅里面,铁锅微微下沉,虽然吃水深了一些,但还不至于沉没。 王二看着眼前一幕,一时结巴起来。 这怎么可能不沉呢! 许多匠人也开始了思索,这突破想象的一幕。 对于浮力的学问,很多人会想起阿基米德。 比如“曹冲称象”的典故,实际上是曹冲看过历史书,学习了战国时期燕昭王“称象”的旧智,只不过曹冲年龄小,好面子,没备注转载或引用两个字…… 在《墨经·经下》中记载:“荆之大,其沉浅,说在具。” 只不过汉代独尊儒术,墨家学问基本上都被打入了杂家之流,上不了台面,所以很多人都没有研究过其中学问。 “如此说来,这铁也是可以浮在水上……” 如果将铁锅比作一种船的话,不也一样可以在水面上,不也可以载物载人? 而且铁船还有很多好处,它不怕火,一般的弓弩也不会损伤船只,最主要的是,它还不漏水。 梁尚才吞咽了下口水,不知道这个疯狂的念头能不能实现,就算真的可行,朝廷也未必可以吃得消吧。 铁的产量跟不上且不说,皇上一手操持,省省肯定能省出来。 江边木头砍下来,运过来就能加工,可这铁矿是需要挖,需要熔炼,需要人工打造…… 朱允炆也考虑过制造铁船的可行性问题,后世有机器挖矿,有高炉冶炼,有电焊加工,可这是在古代,纯人工时代,真的能制造出铁船吗? 能! 中国人是有智慧,有能力解决一切难题的! 没有机器挖矿,那咱就用人挖,没有高炉冶炼,那就用矮炉,没有电焊,那就用锤子敲,铁壶都能包出来不漏水,船你们包不出来? 一般铁船还好,没有风的时候划桨也还能跑跑,但如果是大铁船,没有风怎么跑?喝也能坚持一段时间,可大铁船自重更重,吃水更深,把长橹挥断了,也未必能提供多少动力啊…… 看来需要在国子监专门开设一个蒸汽动力学专业,总靠人力也不是个办法…… 梁尚才、王二等人低头,一脸愧疚。 “说到底,是我们没有想过制造铁船罢了,毕竟木材到处有,取材方便,打造起来也方便,而铁料本就少,拿来造船属实有些浪费,加之造船不易,纵有人动过这心思,怕也无法实现。” 朱允炆收敛笑意,严肃地说道:“前人没有做到,我们后人做到了,不是更显得伟大吗?” 梁尚才不太明白这个词的内涵,但似乎自己的余生,不再是那么迷茫了,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有了一个更有奔头的目标,那就是: 朱允炆粗略地解释道:“其实先人在这方面已经有过研究,墨家还专门论述过。朕简单的说下,这物体在水上是漂浮,还是沉下去,与物体是铁,是石头,是木头本身没有关系,而是与水有关系。” 梁尚才等匠人惊讶不已。 若这是正确,那锤子、榔头、石头……都能漂在水面上? 水有什么? “等等,皇上,何为体积,何为密度?” 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就连工部侍郎黄福也都是一脸木然,这都什么跟什么,虽然听清楚了皇上说的每一个字,但怎么组合在一起就听不懂了。 “怎么来的?朕怎么知道谁弄出来的公式……” 朱允炆很是无奈,自己就是一个文科生,知道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已经证明自己上课的时候没睡觉了,还让自己给出论证办法,一脚踹到池子里去!

最新小说: [FGO/APH] 此刻你我皆永恒 [家教] 全是性转的错 [综] 一岁一世界 [海贼同人] 间谍在伟大航路中成为五皇 我在垃圾桶里捡到一个千亿老公 我的体内封百鬼 快穿从魂穿六零开始 替罪羊:十日往生 莱奥的超凡笔记 四合院:我的姐姐何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