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1 / 1)

你没听错,一个一百四十七万人口的扬州城,只剩下了十八户(后来将这些人住的地方称作十八家巷,一直存在至今),估计下,还不到一百人。 被吃掉了。 元军将领张明鉴几乎把扬州城完完整整地消灭干净。 元末明初,整个山东、河南、河北,几乎可以说是空无一人,你奔波数百里,能遇到一个活人,那你运气放在后世,绝对是中几个亿彩票的主。 那时候的华北大地,满目疮痍,令人心碎。 大明建国,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起步的,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吧? 朱元璋的对策是: 不客气地说,若是诸位身在华北之地,那你自己或身边的亲戚或朋友,他们的祖先,极有可能是山西人(以惊雪来论,惊雪是山东人,在族谱上的祖先便是山西人),而他们来到中原的时间,便是明初。 人有了,便开垦种地。 朱元璋是一个基建狂魔,他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可谓是不留余地。 虽然朱元璋的移民政策给当时的山西人带来了极大的情感创伤,但从中华文明的层面来看,山西人的迁移,是有功的。 历史上的“永乐盛世”可不只是朱棣的功劳,他老爹打下的底子是绝不容忽视与埋没的。 郑赐答应下来,但心中却不以为然。 朱允炆看向户部尚书齐泰,道:“催促地方,加快运粮至京师。此外,让各地农水司局呈报屯粮状况,不足无以抗灾之地,报送各地布政使司,让其优先协调。” 朱允炆犹然有些不放心,对张显宗道:“朕希望你能去一趟淮安、宿迁、徐州、开封等地,探查黄河河道与周围水道,若需整修,则联当地衙门,先行征调民力及早处置,一应耗费,可后续报送布政使司与朝廷。” 朱允炆起身,走向张显宗,道:“此番要辛苦了,夏汛一定会来,朕将此事托付给你,莫要让朕失望。” 朱允炆欣慰地看着张显宗,道:“等你归来,朕给你摆庆功宴。” 张显宗含笑行礼,与其他人一起退出武英殿。 经过两日的筛选,杨士奇与姚广孝从落罢试卷中,遴选出二十份,与之前三百份试卷放在一起,合计三百二十份。 很多人的印象中,既然是排名,应该是从第一名开始吧。 排名之前,考试官先将所有试卷,用字号编定名次,然后填写名次草榜,草榜填写是从第十八名开始的,明中期调整为第十九名。 考官按照草榜之上的名次,调阅朱卷与墨卷,查对三场考试试卷,都不存在问题之后,则将朱卷与墨卷放在箱子里,贴个封条做标记。 这里的各房卷首,需要解释下。 把这些题的数量加起来,正好是十九道题。 至于一开始为什么是十八名,可能是有一房不太重要,被忽视了…… 这其实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客观的。 只有到了中后期,明代才出现了“五经魁”,即以五经论输赢,只要你八股文写得好,其他如判语、经史策等,纵是鬼神不通,谁都看不懂,也能中第。 这也可以理解,像是经史策之类的,后期字数动不动就千字以上,比写论文还难。 而且审阅官人少,卷子却很多,天天在这里评阅卷子,半个多月没办法回家陪老婆孩子,也不是个事。 说到底,八股文的危害,虽是朱元璋埋下的苗,但真正桎梏天下的根,还出在这群偷懒的考官身上。 天下举人想要上这艘船,只能拿出八股文的票,拿错了票,是不会让你登船的。 对于大部分举人而言,只能回家研究八股船票的问题。 “此番取士合计三百二十名,俱以填入正榜,只待明日,便可张榜于贡院之外。” 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道:“这些时日,辛苦你们了。” 一一扫过,在二十名位置,才看到了杨溥的名字。 朱允炆轻轻说道。 而他们,将辅佐我朱允炆,开创建文盛世! 科举提前一年,搞得如此紧张,说到底,只是为了杨荣与杨溥这两个人。 姚广孝与杨士奇是不错,但他们并非是科举出身,也还没有朝堂积累,毫无群众基础,只凭着朱允炆的欣赏,是站不稳朝堂的。 至于姚广孝,他做的事更多,不仅需要辅助编写《太祖实录》,还需推动国子监革制,时不时还得出趟门,去中军都督府转转,与徐辉祖、朱棣等人商讨三大营战阵配合问题。 所以,在杨士奇与姚广孝还没站稳之前,朱允炆需要杨荣与杨溥这两个科班出身的人,早点把这些人磨练出来,朱允炆才能更好掌控朝局。 步步掣肘的朝堂,耗费了朱允炆太多的精力。一年来,可以说是施政三分,内斗七分,大部分精力都拿去和官员扯皮了。 发榜,二杨初识(三更) 胡靖、王艮、李贯、金幼孜、杨荣五人虽也来到了贡院外,却没有围在墙边,只是站在不远处的河边,一副悠闲自若的神情。 杨荣有些不解地说道。 “没错。” “嗯。” 杨荣皱了皱眉,又说道:“季夏已过,孟秋已至,但看这天,还是热。” “没错。”

最新小说: [FGO/APH] 此刻你我皆永恒 [家教] 全是性转的错 [综] 一岁一世界 [海贼同人] 间谍在伟大航路中成为五皇 我在垃圾桶里捡到一个千亿老公 我的体内封百鬼 快穿从魂穿六零开始 替罪羊:十日往生 莱奥的超凡笔记 四合院:我的姐姐何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