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轻轻说道。 徐辉祖拿了一份文书,递给了朱棣,说道:“此乃新军的政策篇,在京营已施行月余,获得极大成功。皇上说了,天下兵马,皆是朝廷之兵,理应享受一样的政策,无分内外,无分亲疏。” 这些政策,涉及后勤、晋升、士兵本身、士兵家属,甚至还包含了士兵退役后的养老政策! 如此政策一旦普及至大明,所有军队必然归心朝廷,归心朱允炆! 他们只会为朱允炆卖命! 士兵当兵,不就是来吃苦的,用力气换口饭吃? 可现在朱允炆的新兵之策一旦传播出去,那当兵就不再是苦哈哈的差事,而是令人满意的“好差事”! 自然是大明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这个……皇上,这新兵之策,恐怕耗费银钱、粮食无数,推行的话,是不是有些冒险,一旦不能做到,岂不是容易引发兵变?” 否则的话,自己根本指挥不了几个人! 朱棣吞咽了下口水,低头看了看文书,又说道:“这政策太过优渥,恐会降低士兵死战之心,若至战场,士兵惜命不已,畏惧不前,如何是好。” “再说了,朕不认为对他们好他们反而不敢拼命了。难道说,朕以真心待四叔,四叔不会真心待朕?这样荒谬之言,朕是不会相信的!” 看着手中的文书,恨不得将它撕碎。 徐辉祖看着沉默不语的朱棣,说道:“此番政策,于京营取得成功,深得军心,自当惠及帝国每一位士兵。皇上与五军都督府一致认为,燕王忠孝仁义,又是北方统帅,声望极高,故想将此事托付给燕王,负责北平府周围军队新军之策。” “臣恐能力有限,如此大事,还请皇上另选高明……”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说道:“既然四叔不愿意,那就让北平都指挥司平安来施行吧。至于燕王三卫……” 朱允炆向湖水中丢了一颗棋子,说道:“由四叔管理,朕便不操心了。” 但朱棣也明白,随着朱允炆一步步动作逼近,自己已然没了还手之力! 而自己手里,只剩下燕王三卫与亲卫,满打满算,不过五万余兵力罢了!靠着这点兵,去对抗齐心齐力,封锁自己的四十万大军,肯定是送死! 这是因为北平诸卫中,虽然吃的是朝廷的粮食,但毕竟很多人都是燕王旧部,尤其是将校军官,多是朱棣一手提拔上来的,一旦朱棣有异动,那些人将会为朱棣送上兵力。 到这一步,朱允炆还是给了朱棣很大面子。 这些人名义上燕王卫队,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卫队是北直隶经制之兵,真正的指挥权,归北直隶都指挥使。 除了燕王三卫之外,燕王还有亲兵,这些亲兵近万人,朱允炆也没有去动。 朱允炆的“家宴易封国” 原本十五日需要临朝,但朱允炆认为,中秋佳节,应与家人团聚,便下了旨意,将朝会推迟一日,改为十六日,并安排官员,上午将机要、重要事情处理之后,可回家团聚。 马恩慧一早便忙碌起来,安排后宫内官准备家宴。 繁文缛节。 礼崩乐坏,那是亡国之兆。 穿什么衣服,配什么腰带,见活人该怎么说话,见死人该怎么哭喊,这都是有礼数的。 身在古代,自然要遵循古代的礼仪,不能太过惊世骇俗,喊一句人性解放,穿衣自由,那会被骂死的…… 马恩慧携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连带后宫所有内侍,内官,向朱允炆跪拜行礼。 马恩慧恭谨地施礼。 众人振奋,纷纷表示绝不辜负皇上厚望。 朱允炆示意大家退下之后,看到桌案上有一个文书,不由问道。 朱允炆拿起奏本,展开一看,顿时笑了。 朱棣贺礼重点,朱允炆可以理解。 可辽王朱植也送重礼,便有些意外了。的,现在训练新军,需要大量的钱粮支持,虽然裁撤了十万兵马,节省了一部分开支,但只靠节省,还远不够支撑起新军。 “家宴名单你定便好。” 晚间,朱允炆于省躬殿设家宴,招待众叔叔、驸马、兄弟、亲族,恭贺中秋。 “谢皇上。” “臣等为皇上贺,中秋月明,万民安泰,愿大明文昌武盛,威名四海,愿皇上龙体康泰,万事顺遂。” 朱允炆微笑着再次让大家起身,然后才是落座。 朱允炆带着真挚的情感说道。 辽王朱植看着朱允炆,眼神一转,说道:“皇上挂念,乃是人情之本。臣有个想法,不知当不当提?” 朱允炆看着只有二十一岁,与自己年龄相当的朱植,微笑着说道:“家宴有什么不可以说的?讲来。” 朱植还真的没有开玩笑。 自己生在南京,还没来得及享受够江南的秀丽风光,十五六岁就跑到了不适宜居住的寒冷地带。 一有军报,就得像个狗一样,哆嗦地钻出来,有时候连个安稳觉都睡不好,可怜自己这些年,不知道多怀念京师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