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196章 我倒是真有些想法

第196章 我倒是真有些想法(1 / 1)

时间推移,朱元璋再向韩成求援时,已不再介意面子问题,也不担心影响自己的形象。 韩成正期待着这句话! 仅靠对外贸易无法实现大明的领土扩张,必须要有稳固的根基。 在这个过程中,困扰朱元璋的藩王正是关键所在! “陛下,我倒是真有些想法。” 听到韩成这么说,无论是深陷烦恼的朱元璋,还是尚未从韩成给出的数据中回过神来的朱标,都迅速将注意力转向韩成。 生怕遗漏任何一个字。 自从了解韩成提及的未来计划后,藩王制度便一直盘踞在两人的心头。 他们渴望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然而,单凭他们自己,实在难以想出什么有效的策略。 “陛下的藩王制度本身并无错误,尤其是在建国初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韩成整理好思路后说道。 韩成的话让朱元璋和朱标都吃了一惊。 自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以来,始终有人批评制度的各种弊端。 尤以韩成传来的情报,更确定了藩王体制确实不可行。 怎料传至韩成嘴里,竟成了藩王体制无疑? 这论调倒挺新颖。 “所谓用错了藩王制度,是不该用在何处?” 朱标还未发问,朱元璋已然抢先开口。 韩成说道:“陛下把诸多藩王都安置在大明之内。 久而久之,宗室子孙不断增多,藩王亦随之繁衍,难免会生乱。 若陛下把藩王们分封到大明境外呢? 如此一来,岂不是卸下了大明的重担? 不仅卸下,这些海外的藩王还能助大明开拓疆土! 让大明版图持续扩展! 将更多地域纳入我华夏文明之中。” 分封到大明之外? 朱元璋和朱标听后先是一怔,继而眼前豁然开朗,好似浓云被刺目的阳光穿透! 对呀! 可以将藩王往外分封啊! 外派的话,让他们自力更生,打出一片天地。 这岂非远胜于将他们留在国内,处处警惕,时刻担忧他们惹出祸端? 才华横溢且志向远大的亲王,无须因出身而受束缚,压抑的情绪终将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明朝自身,也可借此机会摆脱宗室带来的沉重压力。 无需再忧虑宗室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甚至拖累整个帝国。 藩王已远赴他乡,既减少了见面的机率,又各自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利益矛盾并不严重。 在此情形下,最能避免子孙因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 太好了!太好了!! 实在令人称叹!! 真是妙极了的外封藩王政策! 真是妙极了的韩成! 果然是来自未来的人! 果然是一位出色的好女婿! 寥寥数语间,便将困扰自己多时、难以应对的重大难题迎刃而解! 这女婿堪称上天所赐! 朱元璋心中激动不已,眼中几乎要放射光芒。 整个人兴奋至极。 再回想韩成时,也早已不再对他有偏见。 那个曾被**许婚却桀骜不驯的小子,如今成了上天眷顾的佳婿。 这转变之大非同小可! 朱标同样目光闪烁,心情澎湃。 韩成这寥寥数语,对朱元璋父子来说,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天地的大门。他们瞬间领略到未曾设想的领域,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前进方向。 无需韩成赘述,两人已自行思量到这般行事的诸多益处。 一时间,两人沉默无言,各自心潮涌动,思绪万千。 韩成静立一旁,不发一语,耐心等待朱氏父子“顿悟”。 对此反应,韩成颇为满意,毫不意外。他深知,朱元璋素来追求尽善尽美,力求为后人奠定绝佳制度,一旦知晓藩王制度日后带来的种种问题,必会绞尽脑汁弥补。 若一开始就提及藩王外封,朱元璋极可能不允。但如今,韩成再提出此建议,朱元璋断无拒绝之理。 让这位开国皇帝将藩王外封确立为祖制,从国家层面固定下来,这对大明而言,利处颇丰;对整个华夏亦然。 如此制度与大航海及相应科技进步相结合,必将推动华夏文明迈向新的巅峰。 在这些事项敲定之后,即便韩成不再费力推动,历史的步伐也会自行加速前行。 寿宁宫偏殿内,摆放着绘有方格并盛满米的器具,看似寻常无奇。 然而,此处正酝酿着非同小可的事物,它注定会改变整个世界。 许久之后,朱元璋与朱标的情绪才慢慢平复。 深吸一口气后,朱标对韩成说道:“你的提议的确很好,不过其中有不少难题。 境外多为荒蛮之地,恐怕许多藩王都不愿前往……” 朱标话未尽,韩成还未回答,朱元璋的声音便已响起。 “不愿外出?嫌境外土地太过荒蛮?这事由不得他们! 我说了算! 他们被派往外地封王时,有朝廷提供的三卫军队和各种援助,还能差到哪儿去?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我当年经历过的艰难困苦吗? 我从乞丐做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有了我的扶持,他们凭什么不去闯荡一番,成就一番事业? 我的儿子应追求超越祖辈,而非躺在父祖打下的基业上虚度光阴,做寄生虫! 我们姓朱,不是猪,不能把子孙当作猪养! 我也绝不容忍子孙变成猪!” 朱元璋话语掷地有声,不容置疑。此前他对宗室问题毫无良策,只能参考朱棣的思路。然而,从韩成处得知藩王外封这一妙计后,他态度大变,再无兴趣沿用旧法。 相较老四的举措,韩成提出的方案简直天壤之别,根本无法同日而语。于是,朱元璋当即决意推行此法,绝不让子孙如猪般被圈养,更盼他们有所作为。若能出现胜过自己的后人,他即便身在黄泉,也会开怀欢笑。 韩成本欲向朱标说明一二,但听闻朱元璋所言,便将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如今有洪武帝坐镇,无需多费口舌。果然,朱标未尽之意就此中断。 稍作停顿后,朱标续道:“此事违背常理,恐怕许多人不会认同……” “认同?”朱元璋笑意盈然,“谁敢反对?反对者,杀无赦!” 朱元璋此刻已下定决心,成为藩王外封的坚定拥护者。 韩成提出的这个方案,正中他的下怀。 韩成在一旁听着他的话,不禁竖起双手为朱元璋喝彩。 果然是老朱!果然是洪武大帝! 这样的气势,这样的风范,无人能及。 “陛下,殿下,此事看似越界,实则合情合理。 此事有迹可循。” 韩成开口说道。 他要彻底打消朱标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 有迹可循?他们竟不知晓! 朱元璋与朱标都把目光转向韩成。 韩成说道:“分封制的历史非常悠久。 有人说,自尧舜时便已萌芽。 在我看来,分封制是一项卓越的制度。 它既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又是一个促进疆域扩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华夏文明初兴时,地盘狭小,正是靠一次次分封,一场场征战,才不断拓展疆域。 特别是西周建立后的大规模分封,影响更为深远。 原本很多地方并不归周所有,但通过此次分封,让华夏文明更快传播、发展,华夏的疆土得以进一步扩展。” 七国混战之后,秦终于吞并其余六国,为了巩固集权统治,始皇废除了古老的分封体系,改行郡县制度,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 这无疑是一项极富远见的举措。 自此以后,无论何人坐拥皇座,都会把统一视为终极追求。 它让这片土地即便历经硝烟与纷扰,依然能重新聚合,愈发辉煌。 然而项羽实行分封,引发楚汉鏖战;刘邦建立汉室后虽设郡县却仍行分封,结果又酿成七国之乱;晋代则有八王之祸。 因此,后世**渐渐觉悟,分封时仅予虚名而不授实质领地。 直至当今圣上,同样广封亲王,终致靖难之变…… 由此观之,分封制似乎该被淘汰。 毕竟它已不合时宜,不仅阻碍发展,更常致内乱频发。 不过……我并不认同。 因为后来者大多未能掌握分封制的真谛。 分封并非简单地将已有疆域再行分割。 真正的分封制,需要在未完全掌控的新土上施行,借此拓展版图,增强实力。 他把自身掌控范围以外的土地,分封给了诸侯王。 让这些诸侯王带领部属和兵卒,前往荒芜之地,逐步开拓疆土。 而他们所开辟并建立起来的地方,在名义上依然归属于周天子! 后来那些效仿者,却是在已有土地上施行分封。 这种方式显然违背了国家统一的趋势,难免会造成各种问题,显得不合时宜。 陛下若能将藩王们派遣至边远之地,这分封才真正符合古制。 也是对分封制度核心价值的准确把握。 与大明现有体制相结合,定能相辅相成……” 分封制竟能如此解读运用? 偏殿内,朱元璋与朱标听罢韩成之言,都觉得甚是新鲜。 朱元璋早年确实未受过正规教育,但在稍有地位后,便在马皇后鼓励下,抓紧一切时机充实自己,求知若渴。 直至今日,从未中断。 韩成认为评价一个人的学问,不应仅看他早年是否读书,而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 毕竟人生漫长,不应因前半段经历,而否定后半段可能取得的进步。 否则此刻,朱元璋顶多只是个乞丐或和尚,而非洪武皇帝。 即便如今,朱元璋练功或用餐时,仍喜欢请饱学之士讲述历史给他听。 对于分封制度及其相关内容,朱元璋并不感到陌生。 朱标更是从小便接受了正规教育,对西周的分封制度更为熟悉。 正因如此,当他们听到韩成的这番言论时,才觉得耳目一新。 这是他们之前从未知晓,或者未曾有人告知,亦或是自己未曾思考的方向。 韩成的话乍一听令人觉得有些怪异,但仔细推敲,却显得合乎逻辑。 “原来如此!” 朱元璋带着豁然开朗的表情点头,随即暗自记下了韩成所说的一切。 他决定今后按照这种方式行事,一旦有人反对并指责不合礼法,他就拿出这套说辞反驳,让对方无言以对。 接着再除掉对方。 这样处理起来更加干脆利落! “我就说嘛!周天子与周公等人怎会如此愚笨,把大片肥沃的土地分封出去呢?喜欢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仙祭传 洪荒之我带领人族守护不周山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 寿命推演,从杂役开始苟到万古无敌 都市空间王 苍天剑歌 游戏入侵,异界杀神是我那早死的男友 镇压仙女门三年,出世即无敌 我成了一只白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