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感到动摇(1 / 1)

要不是韩成这样一个来自未来的人点拨,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这其中的奥秘。 并不是说韩成比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的生活年代比他们晚了几百年,身处一个信息**的时代。他掌握着后世的知识,也深知明朝未来的走向。 很多如今看似普通的事物,到了这个时代便显得格外新奇,甚至能引发深远的影响。 一番长谈之后,朱元璋父子俩站了起来,满载而归,打算告辞。正事说完,韩成也希望他们能尽快离开,毕竟时间尚早,他还想与自己的未婚妻继续相处。 所以,他对他们的离去很是期待。 然而就在这时,朱元璋突然止步,略作犹豫后问道韩成:“你能详细讲讲四哥登基后怎么对待那些藩王吗?” 提到这件事,朱元璋的表情有些复杂。韩成心里有数,肯定是洪武帝听了他的描述,知道了朱棣后来的作为,对他有了新的看法。 或许是对曾经深信不疑的藩王制度感到动摇。 此刻,他心中已有念头,想要对这藩王制度有所动作。 只是眼下尚未想出妥善的应对之策,于是转而想借鉴永乐大帝的经验,从中汲取教训。 韩成本打算告退,可察觉到朱元璋的语气与往日有异,虽细微难察,却能在其语调中感受到一种倦怠与疲惫。 朱元璋待他格外客气,这也让向来软弱的韩成更难以启齿告辞。 “自然是可以的。” 韩成说着便邀请两人重新落座,并自己亦归位。 此事并非一时半刻能够讲清,需得梳理一番。 整理思绪后,他开始了新一轮的讲述。 从朱棣继位后实施的诸多举措说起——削减藩王护卫、改善宗室生活条件,乃至推行宗室养猪等事,一一道来。 其中有些内容韩成先前已向朱元璋提及,但不够详尽;另有一些,则从未提起,如宗室养猪之事。 这次,他将所有细节都毫无保留地陈述出来。 朱元璋听罢,沉默许久。 片刻之后,他长叹一声,又轻轻点头。 此刻他最关切的,是如何妥善处理宗室问题。 得知自己引以为豪的宗室体系竟引发内乱,他便决心不把这个隐患留给后代。然而,他始终未能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 “陛下是否打算借鉴永乐帝的方法来应对藩王问题?” 面对韩成的发问,朱元璋本能地想摇头,却又意识到,在韩成面前,自己并无太多可隐瞒之事。这家伙来自数百年之后,且对大明似乎颇为了解。 在这种情形下,他对韩成已无太多秘密可言。 于是,他微微颔首。 这也正是朱元璋在韩成面前情绪难掩的原因之一。他认为韩成清楚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人。既然如此,再伪装情绪显得多余,不但让自己不适,还会让韩成看穿。 “陛下,此法万不可取,它同样是个陷阱。” 韩成苦笑着说道。 这是陷阱? 朱元璋听罢一怔。虽然他也觉得老四的办法有些欠缺,但从整体来看,这已是无奈之下的最佳选择。 如此方案,竟也成了一个陷阱? 朱元璋难以置信。 但随着韩成的详细解释,他很快接受了这一事实。 (本章终) “永乐帝所用的方法,乍一看确实很妥当。 放弃一部分利益,改善宗室生活,再加上些许强硬措施,使得藩王们虽然不情愿,但也接受了这套方案,从而削弱了许多藩王的军权。 暂时解决了藩王制度带来的隐患。 然而,这种方法并非没有问题。 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藩王谋反的情况。 这确保了明朝不会陷入内部纷争,皇位将永远传承于永乐帝这一支。 但藩王制度本身的缺陷并未根除。 它像一颗毒瘤,深深影响着明朝的发展。 明朝的衰亡,除了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以及太子和二皇子造成的影响之外,藩王制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若无藩王制度,明朝或许能多延续几十年。” 偏殿内,韩成的话语让朱元璋与朱标心中掀起波澜。 情况竟如此严峻? 朱元璋认为朱棣的办法很好,朱标也持相同观点。 尽管存在诸多隐患,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 削藩之举消弭了诸多潜在危机,对大明江山稳固大有裨益。同时,朝廷亦有所补报,以尽宗族情义。 然而,为何传到韩成耳中,这些措施竟成了不堪之事?竟会削减大明气数?这般严重、如此夸张? 并非众人不信韩成言辞,而是其话语与众人所思相去甚远。 “那些藩王凭借地位胡作非为,扰民害众?” 朱元璋听罢沉思片刻,目光落在韩成身上,语重心长地问道。此时他的心境颇为沉重。 韩成虽未直言,但朱元璋已能断定,实际情况与他预想相差无几。 如今藩王虽已分封,兵权尽失,再无反叛之力。 据韩成所述,这些藩王的确未曾**。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既然无反叛之举,却仍有如此恶行,唯一的解释便是他们仗势欺人,肆意妄为,荼毒生灵。 这并非不可能发生。即便是在第一代藩王分封后,便有不少人渐趋堕落。 若任由其发展,第二代、第三代恐更甚。 必是做了许多坏事。 韩成话音刚落,朱元璋便感到怒火中烧。他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可听韩成亲口说出来,心中依旧不悦。 “这些人忘恩负义,仗势欺人,夺人田产,简直无法无天!”朱元璋呼吸急促,脸庞涨红。 然而韩成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一时语塞:“虽然此事令人愤慨,但并非最要命的问题。他们于封地所为,不过是小患,远不至于动摇根本。” 韩成的评价让朱元璋难以置信。难道还有更可怕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过错,能比这些更大的罪行更为致命? 朱标也在一旁听得怔住,随即陷入深思。思索良久,他也想不出除了这些行为之外,这些藩王还能如何祸害江山。 最后,韩成缓缓道:“要说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在陛下您啊。” 在这问题上,朱元璋感到愈发困惑。韩成的话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有何种行为会危及后世呢? 经过长久的沉思,朱元璋依旧未能找出答案。韩成见状,并未故弄玄虚,稍作等待后,便直截了当地给出了答案。 “正是你确立的宗室供养之制,此制度使大明的皇族成了国家的一颗毒瘤,不断吸取国家的精华,致使大明日渐衰弱。” 宗室供养之制?韩成所指竟是这个? 听到韩成的答案,朱元璋与朱标皆感震惊。 他们之前费尽心力思索,却从未将此事与宗室供养之制联系起来。 “韩成,这说法恐怕有误吧?宗室供养之制实为善政,怎会在你口中变为祸根?这不合常理!” 朱元璋疑惑地望向韩成问道。 “善政?陛下可曾计算过每年供养宗室需耗费多少资财?” 韩成反问朱元璋。 “依我之规,我的儿子,即大明的亲王,每年不过五万石米粮,两千引盐,两万五千贯大明宝钞,一千斤茶叶,冬夏各千匹布……” 朱元璋的记忆力相当不错,特别是对自己重视的事情和亲手规划的内容,他能立刻清晰地说出赐予大明亲王的各种优待。 说完后,他看向韩成说道:“这数目听上去不小,但亲王也需要养活一大群人,还要维持王府属官及各项开支……” 韩成接口道:“单独看一位亲王确实不多,但陛下切莫忘了,大明不止有一位亲王。” “您有二十六个儿子呢!” 按照原本的历史,长子无需封为亲王,那么一口气就要封出二十五位亲王! 听到这话,朱元璋先是惊讶,随即喜上眉梢。 果然是自己的血脉! 自己怎么会如此出众! 朱家果然子孙满堂! 自己真是立了大功! 一个人便生了二十六个儿子! 早年因战乱,朱家人口几乎断绝。 只剩下自己与大哥两支血脉。 大哥一支仅剩一子。 如今如何?单凭自己就诞育二十六子,总算为朱家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 将来即便去了地府见到父亲,也能昂首挺胸与之交谈了! 标儿这小子,真是让朱家扬眉吐气了! “标儿啊,你得加把劲儿,多给我们朱家添几个后人,让家族兴旺起来!” 朱元璋转过脸对朱标说道,语气满是深意。 韩成讲过,就算算上可怜的大孙子雄英,标儿也才五个儿子,比起我来,这差距也太大了。 朱标正在盘算着二十五个亲王一年的俸禄要花多少钱,朱元璋却突然说起这样的话,直接把他搞蒙了。 父皇想的事情怎么这么独特呢? 这不是正讨论宗室带来的麻烦吗? 怎么忽然就扯到让我多生孩子上了? “好,好,我明白了父皇。” 朱标点头答应。 朱元璋还想继续说几句,催促一下婚事。 但一想到老四惹出的那些乱子,还有允熥他们最后的下场,朱元璋就把快出口的话咽了回去。 原本的好心情顿时消失无踪。 不仅消失了,还想要狠狠揍老四一顿! “二十五个亲王,不说其他,光是俸禄,一年就要一百二十五万石粮食,六十二万五千贯宝钞,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 韩成看着朱元璋开始给他算这笔账。 “确实挺多。”朱元璋点点头。 “仔细算来,这数目其实不算多,以大明之广袤,这点财富还是承担得起的。” 朱元璋依然认为这只是小事一桩,并未达到韩成描述的那种可怕境地。 小事? 韩成笑了笑。 “陛下切莫忘记,亲王也会有子嗣。 除了继承王位的那个,其余的仍需封为郡王。 郡王的儿子中,除却继承王位的,还得封为镇国将军…… 而那些从父辈手中继承王位的人,同样会繁衍后代。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新生的儿子里,一个继承王位,剩下的则封为郡王。 更何况,大明的亲王并非仅有这二十五位。 通常而言,每个登基为帝的人,都会留有其他兄弟。 皇帝的兄弟会被册封为新晋亲王。 于是新一轮循环便开始了。 按照陛下所设的宗室制度,除非某个亲王断子绝孙或犯下重罪,否则亲王爵位会世代相传。 如此发展下去,暂且不说别的,单看亲王经过数代之后的数量,就已相当可观。 他们的子孙后代更是难以计数。 依照陛下规定,郡王每年禄米六千石,镇国将军则是两千石,更不用提各种杂项供给。 光禄米一项,数额就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而且,如今计算的,还只是陛下当前的标准。” 若依陛下之意行事,仿效永乐帝提升宗室待遇之策,则所涉数目必将更加庞大! 一世、两世、三世尚无大碍,然世代繁衍过多,此数便将骇人至极! 更甚者,自对宗室圈养起始,诸多宗室闲暇时便热衷于生育之事。 其中竟有一人,子嗣竟超百名。 逢节日相聚,兄弟姐妹间往往难以相认。 乃至自身,亦难辨其子。 这般繁衍之力,与西汉中山靖王相较亦不逊色。 孕育之举实为快事,众人皆乐此不疲,且尤为重要者,诞下子女后,均由大明朝廷供给。 非但无损,还可借此敛财。 以此法牟取国库者,岂止一二! 朱标本在心算亲王俸禄,其算学尚佳。 然韩成一番陈述后,初时还在飞速演算的朱标,终是放弃努力,甘拜下风。 实在无法继续,此数既大且繁,令人无从着手。 尽管无法确切统计,但他心中明白,这一定是个极为骇人的数字。 韩成话音刚落,偏殿便陷入沉寂。 朱元璋与朱标都未开口。 片刻之后,朱元璋看向韩成问道:“到了明朝末年,我朝宗室究竟有多少人?” 韩成思索良久答道:“亲王和郡王合计约三百余人。 至于能领朝廷俸禄的,因战乱损毁了许多档案,现有记录并不完整。 不过后人估算,在二十万至百万之间。” “老天爷啊!这么多?!!” 朱元璋震惊得失声喊了出来。 旁边的朱标也被这数目震撼得哑口无言。 虽然他早知数目巨大,却没料到竟如此夸张! 二十万到百万啊! 别说百万,光是二十万就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喜欢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洪荒之我带领人族守护不周山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 寿命推演,从杂役开始苟到万古无敌 都市空间王 苍天剑歌 游戏入侵,异界杀神是我那早死的男友 镇压仙女门三年,出世即无敌 我成了一只白狐 从炼器开始在斗破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