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还有呢!” “去年这个时候,他私吞了占城国的贡品,一直把您蒙在鼓里!” “前不久,他为泄私愤,滥用刑罚,杀害了一名马夫。” 涂节的为人,也的确够意思。 还没等用刑,就全给抖搂了,当场来了个胡惟庸的批判大会! 稍作总结,罪名大抵如下...... 滥用职权,阴结党羽,串通武将,草菅人命,还和对大明构成威胁的倭寇勾勾搭搭。 五条罪状,宗宗当诛! 这里边,最要命的当属串通武将,私通倭寇了。 一个是内患,一个是外敌! 至于草菅人命什么的,在这个时代,就算是放屁添风了。 堂堂宰相,打死你个马夫怎么了? 死也白死! 换做平时,那真不算个事! 但眼下,朱元璋有意搞倒胡惟庸,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的稻草! 是个罪名,就往头上按! 而老朱别出心裁,生怕不够重,又给多加了一条—— 胡惟庸图谋造反,有不臣之心! 反正造没造反的,完全是他说了算。 这里,有必要跑个题,历史上胡惟庸是不是真想谋反? 客观的说,没多大可能...... 因为,胡惟庸的权力来源于朱元璋,搞倒了皇帝,自己上位,名不正言不顺。 而且,有孔夫子的言传身教,后面的这些官僚士大夫,没有被植入造反的思想,也搞不明白。 更何况,这又不是世家门阀遍地走的年代,想学杨坚那样,架空皇帝,取而代之,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么,胡惟庸不肯安分守己,到处拉拢亲信,扩充实力,忙活了一溜十三遭,究竟为了什么? 两个字:自保! 不仅要保住性命,还要保住来之不易的权力地位。 在他看来,朝堂的本质,其实就是臣子和皇帝相互博弈。 到时候,就算干点出格的事,被皇帝知道了,只要手里的棋子足够多,车马炮咔咔一亮出来,阵容庞大,强悍如斯。 你朱元璋不满意能咋滴,有话憋着! 但他恰恰忽略了一点,这TM可是朱元璋啊! 下棋赢不赢无所谓,逼急了直接抄起棋盘,给对手来个物理超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后单方面宣布胜利! “毛骧,让他签字画押!” “迅速集合人手,你知道该怎么办的!” 了解了胡惟庸的罪行,朱元璋面色冷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锦衣卫下达了命令! 其实,这会儿他开心的要死!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完成那个夙愿了—— 废除宰相制度,由天子直接统率六部,独坐朝堂,将皇权推向巅峰...... 理由嘛,早就想好了! 自从李善长走后,咱连续任命了三个中书省丞相。 从杨宪到胡惟庸,个个欺君罔上,辜负圣恩,看来这宰相一职,是出不了什么好人了。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废除! 他朱重八,自幼就是个放屁崩坑,说到做到的人...... 果然,当天夜里,锦衣卫集体出动,挨家挨户抓人查办,搅动满城风雨。 首当其冲的,就是中书省丞相胡惟庸,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御史大夫陈宁等辈。 连带着他们的家族亲眷,一并带走! 而那个污点证人涂节,老朱也没饶了他,取了口供,关进了大狱。 没到一个月,胡惟庸带着他的九族和同党,以及运行了上千年的宰相制度,去向阎王爷报到! 刑场上,人满为患! 但他的死,仅仅是胡惟庸案的开始。 从这以后。老朱逐渐开启狂暴模式,频繁挥舞屠刀,凡是和胡惟庸有牵连的,一并按同党论处。 真是见一个杀一个,绝不姑息! 尸山血海,白骨皑皑! 像什么电锯杀人魔,开膛手杰克的威慑力,和老朱一比,简直弱爆了! 大明的京官,每天上朝,都像渡劫一样! 每天出门前,都要和妻子儿女挥泪告别,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或许在衙门办公时,就可能被锦衣卫上门带走,落得个胡惟庸同党的罪名。 用着名太监杨金水的话说:有些事,不上称没有四两重...... 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谁让他们平时和胡惟庸眉来眼去,勾搭连环的。 老朱大手一挥,甭管是谁,查出来全都给咱上秤! 就不信,没有足够分量的秤砣,砸死你们! 京城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熟人见面,都不敢打招呼! 其中,只有一个人,侥幸逃脱了法网! 李善长的儿子,李芳! 毛骧接到命令的一刻,立马派人通知了他,当天就乔装成乞丐,逃出了京城。 反正老哥一个,跑起来容易...... ...... 就在朱元璋挥舞屠刀,大兴牢狱,乱砍乱杀之际。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善长那边,并没有停下他向外扩张,积攒实力的脚步。 连续出兵,先后拿下了爪哇国,苏门答腊,锡兰,马六甲等岛屿,包揽了整个南洋的海运交通,风头一时无两! 同时,兵力激增至三十万,枪炮齐全,武备精良! 有人有枪有地盘,是时候有个番号了! 就这样,在李善长的一手操持下,横跨数百个岛屿的南洋帝国,就这样悄咪咪的建成了! 国号——汉! 毕竟,这个汉高祖刘邦创立的名号,延续千年,影响深远。 后面那些小的割据政权,争相效仿。 像刘渊的匈奴汉国,南汉、北汉,以及朱元璋的死对头,陈友谅的陈汉等等,都喜欢用它。 在整个华夏变迁史上,出现频率相当之高! ...... 建国的第一天起,李善长就马不停蹄的给老朱送去了书信。 主要告诉他两件事...... 以后,你是皇帝,我也是皇帝,咱俩平起平坐。 与此同时,正式向大明宣战! 很快,一叶扁舟,漂洋过海,将书信送往了应天...... 这个时间,老朱正为了废除宰相制度的事,和大臣们吵得急头白脸,不可开交。 毕竟,谁也没想到,他的胃口这么大! 一言不合,就要违反历朝祖制! 这也是胡惟庸案,带来的最大影响! 原本以为,这案子顶天杀的人多点,谁能想到,宰相不复存在了。 这可如何是好?喜欢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