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弟说话,何必拐弯抹角。” “你口中那人,不正是那早年丧父,隐居南阳,躬耕农亩,好为梁甫吟的诸葛武侯嘛!” 其实,李善长本想喊一声‘卧龙岗亮子’的。 但考虑到,罗贯中毕竟是古人,思维趋于保守,开不得这种玩笑。 略微停顿片刻,又自顾自的往下说。 “诸葛孔明确才堪经纬,志虑忠纯,是不可多得的辅弼贤良,。” “执法严明公正,以身作则,把原本积贫积弱的蜀汉打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齐声夸赞。” “尤其他不畏艰险,亲身用命,屡次出兵北伐,意图匡扶大汉,再造中兴,始终没忘先主遗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份矢志不渝的忠心,很值得后世称颂,流芳百代!” “只可惜......” 话至中途,罗贯中瞪大了眼睛,神情分外疑惑。 “可惜什么?” 他觉得,像诸葛武侯这样的天纵之才,堪称完美无缺,总不会有什么缺点吧?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如果有,那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吃饱没事干了! 似乎察觉出了他的心思,李善长眉毛一扬,不紧不慢的说了下去。 “缺点嘛,倒也谈不上!” “别的都还好,只是在《隆中对》里,给刘备制定的战略方针,想割据天下,成为一方霸主,的确做到了。” “但如果更进一步,意在重整河山,收复中原,希望不能说没有,只是非常渺茫。” “即使没有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继而引发了后面的夷陵之败,使得元气受损。” “那么,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制衡,大概率就是蜀汉事业的顶点了。” 不得不说,这个论调,罗贯中还是第一次听到。 当下来了兴致,迫不及待的追问。 “哦,愿闻其详!” “诸葛孔明的战略布局,为何无法三造大汉,请先生不吝赐教!” 李善长也不推辞,很喜欢这种酒桌上指点江山的感觉,仿佛乐在其中,越来越上瘾。 “还记得,《隆中对》里是怎么说的吗?” “——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刘将军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这里,便出现了第一个问题。” “千里之遥而二兵,乃是兵家大忌!” “荆、益二州虽互为唇齿,却相距甚远,发生紧急情况,很难及时支援。” “等到开战之时,若曹魏集中优势兵力,先打掉一路,剩下的一路孤立无援,能有什么作为?” “其二,当时北方属于中原核心,物产丰足,人口众多,曹魏在国力上呈碾压态势。” “就算经历了赤壁那样的惨败,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 “其三,哪怕双方实力对等,在曹家两三代人的经营下,内部逐渐稳定,边境部署重兵,轻易无法取胜......” 罗贯中皱着眉头,仔细思索着话中的道理。 好半晌,才回过神来。 “难道说,蜀汉一方毫无胜算?” “仅能偏安一隅,坐等灭亡?” “若是稳扎稳打,积蓄国力,恐怕永远比不过坐拥北方九州的曹魏。” 李善长摇摇头,表示自己还没说完。 “唯一的可能,就是等曹魏发生内乱,根基动摇。” “比如,像高平陵之变那样,或许能抓住机会,孤注一掷,彻底打开局面。” 这么说,并非无的放矢。 毕竟,现实世界的战争不是儿戏,动动手指就解决了。 像什么只要打进城里,出榜安民,规定法度,再派个政治80的坐镇,这块地盘就归谁所有,纯属是扯犊子。 真正的两国交兵,在对方不犯大错,自乱阵脚的情况下,想攻占领土,并掌握在手里,难的很。 要不然,诸葛亮拼了老命,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前赴后继,也没从曹魏那抢下几块地。 更别提先取陇右,再夺长安,兵锋直逼洛阳,实现复兴大汉,一统天下的美好愿景了。 兵法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恰恰证明了这个道理。 历史上的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等等,皆是如此。 李善长侃侃而谈的同时,眼睛观察着罗贯中的表情变化,见他有些明白了,便饮尽杯中残酒,做了总结。 “当然,诸葛孔明有生之年,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言及至此,罗贯中不禁神色动容,眼眶湿润。 李善长对诸葛亮的评价,恰恰是他心中所想,分毫不差。 他仿佛在人生的迷途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促膝长谈,受益良多。 并且觉得,不愧是做过宰相的。 仅凭这份见识,远非寻常的凡夫俗子可比。 一念至此,他忽然下定了决心。 趁着酒意未散,扶着桌子站起来,神情庄重的拱手下拜。 “先生,今日一见,让罗某三生有幸。” “在下远道而来,以后想留在定远县发展,有个不情之请,不知能否答应?” 李善长听罢,豪气的一摆手。 “贤弟有话,但讲无妨。” “在这一亩三分地,我还是有几分薄面的。” 见状,罗贯中取出随身的包袱,旋即奉上了一叠书稿。 “这些,是在下的老师,施耐庵留下的着作。” “名为《忠义水浒传》,他老人家临终前,交由我来完场后续。” “到时候,希望能借助三味书屋的名气,帮忙刊印发表出去,也算告慰先师的在天之灵了。” 李善长闻言,不由得眼睛一亮。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水浒传》人物丰富,内容精彩,在四大名着中,是能坐二望一的存在。 一经发表,肯定是财源滚滚,生意爆红啊! 而且,书里写的是占山为王,对抗朝廷的故事,但好在最后都诏安了,问题不大。 即使老朱知道了,也无话可说。 “好,我同意了!” “贤弟还有别的要求,一并说出来吧!” 罗贯中没想到,人家答应的如此干脆,有点始料未及。 来不及高兴,赶忙说道。 “作为回报,我愿入驻三味书屋,坚持创作,将小说发扬光大......”喜欢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