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 第62章 太子求教,达者为师!

第62章 太子求教,达者为师!(1 / 1)

“殿下之言差矣!” “且容老夫多嘴,先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片刻之余,李善长调整了下坐姿,开始据理辩驳。 “都知道,养狗是为了看门护院。” “如果某天,一只狗狂病发作,咬伤了喂养它的主人,理应受到处罚。” “可因此,全天下的人,都视犬为恶类,不再养狗了吗?” 话音一落,朱标正色道。 “当然不会!” “毕竟,大多数犬类善通人性,忠诚可靠!” “如果因为一条狗犯错,所有的狗都不被待见,那岂不是矫枉过正,因噎废食了吗?” 见他想明白了这一层,李善长颔首而笑,将话题继续向下延伸,循循善诱。 “殿下说得不错!” “诚然,商贾一行,历来良莠不齐,专心逐利者不在少数。” “小则藏奸耍滑,缺斤短两......” “大者圈钱弄势,暗中买通官吏权贵,作恶多端,谋财害命。” “以上两种,并不少见!” “难道,一些败类的存在,就要禁止商业买卖行为,而忽视了其中带来的好处吗?” 言及至此,他不知怎么想的,又鬼使神差的补充道。 “我这么说,只是为了理解。” “不是要将商贾和犬类画上等号,别会错意了。” “但追根溯源,道理是相同的。” “行业本身,不能决定人的好坏,落到实处,还是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的。” “商人并非都是好的,这话没错。” “难道,那些种田的农夫,都是本性纯良,安分守己的吗?” “恐怕其中贪财好利者,大有人在吧?” 说了一溜十三遭,朱标点点头,似乎有点醒过来了。 “叔父,您的话在情在理。” “一个商人的道德品行,不能代表所有。” “我以前,在父皇的引导下,过于关注他们坏的一面,没有在意好的一面。” “如今想来,的确有些偏颇......” 恰在此时,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突兀响起。 只见蓝玉大步上前,开口便道。 “末将倒是觉得,商人的存在,会成为国家强大的绊脚石,不应鼓励百姓从事。” “而且,他们整日东奔西走,行踪不定,很不便于官府管理......” “昔日秦国偏安一隅,百年内能横扫六合,席卷八荒,振长策而于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终成帝王大业!” “关键之处,就是采纳了商鞅的策略,鼓励农桑,开垦荒田,从而实现粮食增产,富国强兵......” “并不是什么支持商贾,互通有无!” “如果人人都有利可图,丢弃田产,跑去经商,那谁还种地?” “没有粮食,大家饿着肚子,一旦强敌进犯,寇入中原,如之奈何?” 说完,还很不忿地哼了一声,退回角落。 转瞬间,气氛悄然凝固。 朱标少见地板起了脸,眼中光芒如箭,扭头呵斥道。 “蓝玉,不得无礼!” “谁也没说让百姓都去种地,你瞎起什么哄?” 李善长见状,却摆了摆手,笑容如沐春风,根本没往心里去。 毕竟两世为人,牛鬼蛇神见得多了,怎么会为了几句不值当的话,和一个只会喊打喊杀的武夫计较? 气坏了身子,算谁的? 甩一个“你懂个屁”的眼神,自己体会去吧! “呵呵......太子休要恼怒!” “蓝将军文武全才,连《过秦论》都能信口拈来,想必读了不少书吧?” “可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李善长没理会蓝玉投来的目光,神色静好,语气从容不迫。 “如你所说,商鞅变法,的确让秦国走向强盛,兵马雄壮,虎视四方。” “但他重农抑商的举措,弊端尤为明显。” “经过一番操作,整个秦国百姓,只剩两条活路。” “要么蹲在家里,安心种地,早出晚归,给国家生产粮食......” “要么披甲持刀,外出作战,争夺领土。” “这套法则,用在战乱年代,尚且显得极端苛刻,不近人情,何况眼下太平时节?” “况且,商鞅那个屌人,有一段时间,连秦国的货币都给废除了,禁止私下买卖,百姓需要什么,得拿军功说话......” “难不成,这也值得学吗?” 论斗嘴抬杠的本事,他李善长还没服过任何人。 区区蓝玉,立马哑口无言。 朱标不禁莞尔,闭目沉思了许久。 若果真如此,秦朝治下的百姓,是有够惨的。 这种反面典型,大明不会效仿,更不会重蹈前人覆辙。 “好了,叔父继续往下说吧。” 氛围得以缓解,李善长也终于转入正题。 “一言以蔽之,农业和商业,譬如人的两条腿,想要走路,缺一不可!” “如果将国家比作人来看待,农业增强的,是人的元气和力量,支撑身体行动。” “而商业,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使各方面达到均衡。” “当钱币通过交易流通起来,形成良性运转,一个国家的富强,指日可待!” 说了这么多,并非李善长喜欢浪费口舌,长篇大论。 而是因为,种了几千年地的古代人,对商业抱着固有的偏见,不给他们掰开揉碎讲透,思维观念很难转变。 “想要发展商业,就离不开官府和朝廷的支持。” “可以制定一些政策,予以帮助,比方减免部分税金,以及向新加入的商贾租赁店铺等等......” “甚至,向他们提供无息借贷,先把摊子撑起来再说。” “有了钱,再分批次偿还......” 朱标听得一头雾水,觉得很是吃亏。 “叔父,如此一来,好处都让商人占了,朝廷的利益在哪呢?” “横竖都要支持,倒不如将商业纳入官府的体系中,就像朝中的官吏将领那样。” “按年或者按月,给商人们发放俸禄,其余所得利润,全部上交,岂不更好?” “既充实了国库,又便于监管,不至于闹出乱子。” 能想到这一层,李善长不禁刮目相看。 不愧是史上权势最大的储君,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已经会举一反三了。 真是后生可畏! 不过嘛......喜欢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先天神算,看到未来的我死亡 仙魔同修 我靠同修闯江湖 俺不用修炼,吃就行 神之殁 北宋:我成了赵佶 开局人皇幡,我以诛天证大道 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 世子凶猛,造反是真敢啊 散修系统:从凡人到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