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5章 大明贤王第二弹 (上)
朱允炆到底不算是正经的藩王,不过有些流程还是要走。
比如说回到了应天府之后,首先就是要去奉先殿。而在那里,他也看到了自己最不想看到的人。
朱允熥一身冕服手持玉圭,这个皇太孙姿态让朱允炆更是心塞不已,可是也只能规规矩矩行礼。
理论上来说,藩王回京先拜宗庙,然后去见皇帝。可是朱允炆这两年也习惯了,他回京后从来都只是去奉先殿祭拜,能见到的只是朱允熥这个皇储,他见不到皇帝。
到了偏殿,作为兄长的朱允炆算是搬回一城。可是刚刚他是跪拜行礼,而现在朱允熥只是站着躬身,这么一想的话,朱允炆心里更加不舒服了。
“老四前两天回老家了,该准备准备了。”不管朱允炆心里怎么想,朱允熥笑着说道,“我这个弟弟也要封王了,只是他现在年少,没打算让他即刻就藩。”
朱允炆连忙恭敬说道,“殿下仁慈。”
“谈不上仁慈,到底是我弟弟。”朱允熥笑着说道,“总不能刚到十岁就让他就藩,也没这个理。过几年吧,这样没坏处。”
朱允炆也心里清楚,他就藩这件事情是没得选,因为他和朱允熥争过储君之位,败者自然很难留在应天府。现在这样算好的,起码没有被贬为庶人或者关在凤阳。
有些时候他也是在想,如果皇祖父不在了,朱允熥肯定会变脸。
至于自己的两個弟弟,应该不会被清算,皇帝也是需要脸面的,总不好将手足兄弟都给清除了,那实在是太难看了一些。
看着气质已经偏儒雅、柔和的朱允炆,朱允熥还是挺欣慰,“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还是有些道理。这两年你在杭州,去了那些地方看看?”
“王府就在西子湖边,天气好些我就喜欢泛舟湖上。”朱允炆就笑着说道,“这两天看了好些景致,打算凑个西湖十景。宋、元时曾有湖心寺,后倾圮了,我现在想着要去修个湖心亭。”
朱允熥愣了一下,西湖十景名气很大,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完成成形。
据说西湖十景之名源自南宋山水画,只不过是清朝康熙南巡至杭,逐一品题西湖十景,当地官吏将康熙皇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西湖十景石碑由此成为景点标志。此后,乾隆皇帝南巡杭州时,又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石碑阴面。
现在的话,十景还真的谈不上,起码没有明显的标识。
朱允熥笑着说道,“那好,要是十景弄好了,过些年有时间了我也去看看。”
朱允炆继续说道,“再一个就是现在潜心修佛,洪武三年的时候皇祖父召灵隐寺住持见心来复召京说法,那也是轰动一时,皇祖父亲封他为十大高僧,授以金褴袈裟。只是现如今灵隐寺失火,现如今住持慧明重建了觉皇殿,只是资金短缺。”
朱允熥立刻装聋作哑,自家这位二哥什么时候变的厚脸皮了,居然拐弯抹角的来伸手要钱了。
灵隐寺的名气很大,元朝之前可谓是盛况空前。但是元朝时毁于兵火,现在大明虽然崇尚佛法,但是老朱没少以整顿为名对各寺庙采取种种限制措施。
就比如说这灵隐寺,在老朱整顿的时候,主动将在杭州、嘉兴的庙田一万三千亩交还朝廷,以免灭顶之灾。灵隐寺僧的这种做法,深得明太祖赏识,所以他把其中的部分田地赐还给灵隐寺。
这可是一万三千亩啊!
所以不怪老朱现在对于宗教有不少的限制,实在是有些寺庙不事生产也就罢了,关键是他们的资产太多了。
不只是土地非常多,还各种隐藏人口、雇佣佃户,要是不加以限制的话,这些宗教等等就可以成为朝廷的巨大负担。
朱允熥就笑着开口,对朱允炆说道,“你也刚回来,去看看你母亲吧,明后天我们兄弟聚聚。”
朱允炆自然乖乖离开,他曾经有些看不上朱允熥,可是如今越来越害怕这个弟弟了。
就算是害怕,有些事情也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在的朱允炆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权利。不只是他,他的母亲、胞弟,性命、地位,都要看那位太孙的安排了。
在朱允炆离开后,朱允熥到了文华殿,“夏原吉,陛下这几天可召见了你们?”
如果是其他人探问皇帝的动向,夏原吉这些人打死都不敢说。
可是特殊情况下就不一样,皇太孙询问皇帝的动向一定要知无不言。要是有所隐瞒,太孙不高兴,皇帝也会生气。
皇帝如果询问皇太孙的动静,肯定不是猜忌,也要说的特别清楚。要不然皇帝未必发火,皇太孙这里就要先动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