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靠着精锐军骑,在大明朝几座边镇上来去如风,而大明朝却无力组织有效反击,便是因为战马太少了。
纵观整个世界东方,精锐战马全部存在于草原,再确切地说,存在于鞑靼草原、黄土高原的交界之处,黄河三面环绕,形似套状的河套地区。
凭借着黄河灌溉之利,河套地区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又兼得阴山、贺兰山之地利,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战国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向北扩展获得此地设立云中郡,其后秦朝改置九原郡,汉朝则设五原郡。
唐初设朔方军,与突厥划河为界,唐中宗时,在黄河以北筑有三座受降城,唐末藩镇割据,地方崩坏,河套地区逐渐为党项拓跋氏占据。
宋廷不提。
元廷灭亡西夏后,设立宁夏行中书省,不久并入甘肃行省。
大明朝建立后,太祖高皇帝驱逐元朝大将王保保于塞外后,光复河套并设东胜州。
永乐元年二月,发动靖难之役获得明朝统治权的成祖文皇帝,为防漠南诸卫及塞王异动,将漠南诸卫及塞王尽迁关内,东胜卫大多被迁往京城拱卫京师。
河套东胜卫城逐渐荒废,便注定河套地区已不能再为大明朝所据。
正统三年,大明朝廷新设东胜卫,但孤悬草原、粮草不济,守御困难,又迁至延、绥地区。
期间河套地区防务空虚,逐渐为漠南北虏诸部占据,成为其侵扰大明朝内地的大本营。
你争我夺的局面,又在河套地区上演。
可是,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一战,大明朝五十万将士毁于一旦,连大明皇帝都为瓦剌生擒。
大明朝对外攻势在那一时刻,仿佛画上了个句号,自此进入全面防御状态。
在之后的百年来,大明朝廷对河套之地进行数次大议。
成化年间,以军功授爵的文臣,威宁伯王越三次出塞,收复河套地区,换来大明朝二十年掌握河套地区的和平。
但由于成化、弘治二帝的消极保守,使得“弃套”之事重演,最终河套地区又为北虏所据。
正德元年,延绥、甘肃、宁夏三边都御史杨廷和上疏提出防边四策,指出控制河套地区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
计划在沿河套南端的延绥至横城一带设置墩台卫所,增加兵备,修复边墙,随即大明朝开始修筑定边营。
但由于此后,杨一清得罪了朝中专权的刘瑾而被革职,杨一清的“复套”主张随之遭到冷遇,朝中无人再提及收复河套。
大明朝廷,彻底失去了河套之地的控制权。
嘉靖二十三年,总督三边侍郎曾铣力主收复河套,期间修筑大同西路、宣府东路边墙,主动出击河套,大败俺答部。
并上疏《请复河套疏》得到时任内阁首辅夏言的支持。
但那时严嵩为攻杀夏言,称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同时勾结败将仇鸾,诬告曾铣对俺答实败未胜,克扣军饷,贿赂夏言以求加官进爵后为严嵩勾连诛杀。
自此,大明朝廷近二十年来“无敢言边事者”。
没有河套地区,就没有战马,没有战马,就无法主动出长城反攻鞑靼。
张居正没有想到,俺答汗为了把汉那吉,为了重开互市,竟然愿意出让战马。
内阁几人甚至能想象得到战马,大明朝训练出精锐骑兵,再次进入草原,犁庭扫穴的盛景了!
这一次,大明朝廷不会再错过机会了!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