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 皇帝此言一出,就算群臣再有所准备,也是彻底炸锅了! 北伐行军总管,对于皇帝创造出来的新词,群臣没什么感觉。 但从字面上来看,这什么北伐行军总管权力应该很大。 但群臣没想到,这权力竟然会这么大。 都督北地诸军事! 这是什么意思? 要是陛下之前没改态度,还是执意北伐,那以皇帝之尊,便是自然而然的统御各军,都督北地诸军事。 而现在,只不过是把陛下换成了于谦,皇帝换成了臣子而已。 但其中权力,却一点没变。 这是何等的器重! 于谦成为了北伐总管,只要和北伐有关的事,于谦都能管! 并且,不仅能管,他还是最高的负责人! 相较于群臣的人声鼎沸,身为当事人的于谦,则显得十分平静。 因为,他也想不明白,为何皇帝会将这么重的权柄交给他。 北伐行军总管,都督北地诸军事! 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乎大明国运的位置。 一旦做不好,大明势必衰亡。 同理,只要能做好,并且成功击退瓦剌,那自然是青史留名。 到时,就算他于谦不如诸葛丞相,但在诸葛丞相之下,他于谦也能位居首位。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正因为如此,于谦才格外困惑。 为什么? 这是为什么? 所以,于谦抬起头,在群臣汹涌之中,静静的看着皇帝。 而皇帝,似乎察觉到目光,也直愣愣的看着他。 看着看着,两个人竟然相视而笑。 随后,只见皇帝再度缓缓走下御阶,来到于谦面前。 而随着皇帝缓缓而下,群臣再度收敛其声。 “爱卿,北伐行军总管,卿能胜任否?” 刘禅开口问道。 “陛下,陛下恕罪!” “在臣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陛下能否先回答臣一个问题?” 于谦拱手道。 “自然可以。” “爱卿,你有何疑问,朕必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刘禅说着。 “臣只有一问,于谦不过是一狂悖进言的逆臣,陛下何以举如此大事交给于谦?” “陛下何以信臣?” 于谦说着。 “哈哈哈哈,爱卿,你这是两问啊!” “朕何以信卿?” “凭什么信?” “哈哈哈哈!” “爱卿,朕也不想说这些弯弯绕的废话,但朕选你的初心,你可能不会相信。” “朕选你,是因为你刚才说,会写出师表!” “既然你会写出师表,那北伐,自然是非你不可了!” “就这么简单!” 刘禅说着。 听得皇帝所言,于谦当即跪地,拱手以行大礼: “臣,谢陛下!” “臣之前所言,于谦之才,远不及诸葛丞相。” “但既然陛下信臣,也愿意让臣效诸葛丞相行北伐旧事,臣必定肝脑涂地!” “陛下!” “诸葛丞相北伐未竟之事,不会在大明朝上演!” “诸葛丞相北伐成功之夙愿,于谦替丞相补全!” “此次北伐,必定凯旋!绝无例外!” “好!” “说得好!说得好啊!” 刘禅长叹一声,似乎被于谦所言感染,眼眶微微有些湿润。 稍稍控制了一下,才再度开口: “只不过,于谦,朕不需要你肝脑涂地。” “只需要你在北伐主力大军出征之前,把出师表写好交给朕,就足矣!” “当然,北伐也要胜,这是必然之事!” 刘禅说着。 “臣领命!” “好!” 说着,刘禅在下方扫视群臣,挥袖开口。 “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 “末将在!” 二将走出,单膝跪地,拱手行礼。 “你二人率京营三万兵马,井源为主,陈怀为副,整顿军资,明日出发,支援大同!” “末将领命!” “五军都督府同知都督王贵,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 “末将在!” “你三人率京营两万兵马,行军总管说给你们一万五千人,朕再给你们加五千人。” “王贵为主,二吴为副,火速支援宣府!” “末将领命!” “兵部尚书邝埜” 刘禅点名道。 “啊?臣在!” 邝埜默默走出,心想,不是,这里面还有我的事呢? “宣府都指挥佥事杨俊不战自溃,其中疑点甚重,朝廷不可不察。” “而杨俊又是宣府总兵杨洪之子,若要处置,非朝廷大员不能制!” “邝埜听令,朕命你以兵部尚书加大同宣府巡检总督之职,巡视大同宣府防务!” “若两地守将有何不诚不端不利之举,朕许你以兵部尚书加两地巡检总督的身份夺大同宣府之兵权!” “若是有必要,可号令井源,王贵等两地援军,以维持大局!” 刘禅说着。 “臣,邝埜领旨!”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放心,只要邝埜在大同宣府一日,瓦剌鞑靼就别想越过这两地!” “嗯!” 刘禅点点头。 “你们二人也听清楚了?” “必要之时,需受兵部尚书节制调度!” 刘禅看向井源,王贵。 “末将明白!” “接下来,便是遣使往东察合台汗国和朝鲜。” “东察合台汗国为重,朝鲜次之。” “鸿胪寺!” 刘禅点名而出,因为大汉管外交这个部门就叫鸿胪寺。 不知在大明朝有没有什么变化。 但好在下一刻,就有人应声出列: “臣,鸿胪寺寺卿杨善,参见陛下!” “嗯!” “爱卿,按行军总管的计划,东察合台汗国乃是偷袭瓦剌后方的重中之重。” “朕意,为凸显我大明朝对东察合台汗国之重视,就由爱卿你亲自走一趟。” “以鸿胪寺卿的身份,想必也足以让东察合台汗国重视!” “至于朝鲜国王那边,也由你来安排使者出使,将朕的意思传达出去。” “并且沿途一路散播!” 刘禅说着。 “臣明白!” “臣领旨!” 鸿胪寺卿杨善行礼道。 “还有何事遗漏?” “百官进言补充,若无事,则退朝!” 刘禅说完,四周一片沉寂。 “无事吗?” 刘禅正问着,下一刻,一群内侍端着翰林院学士编写的一大批圣旨,就送到了皇帝面前审阅。 刘禅眼神一扫,正是之前所议之事,随后拿起传国玉玺,一一用印。 “既无事,百官退朝,所有钦点出兵出使之人,稍待片刻。” “拿了圣旨和兵符之后,再出宫做事!” “诸位爱卿,朕不愿多语,只是,朕需要你们明白!” “我大明,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关头!” “大明,历此事之后,是继续强盛无比,称霸天下。” “还是经此一战,日渐虚弱,走向衰亡!” “这一切,都握在你们手中!” “朕,在看着你们!” “大明的百姓在看着你们!” “华夏的后世子孙,同样在看着你们!” “是怂包软蛋,还是名留青史,决定权,在你们自己手中!” “去做事吧!” “吾皇万岁!” “万岁!!!”喜欢大明:会写出师表?那北伐你上!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会写出师表?那北伐你上!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