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求不得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求不得(1 / 1)

榜上列名二十三人,皆为各地举荐俊才,有庶出寒门者,有旧臣之子,更有以艺理之才列榜前位者,震动四方。 与此同时,京中学子奔走相告,东宫风气为之一变。 而在朱元璋深宫之中,一份无字密折被焚于手炉之上,只留一行朱批: “标儿渐稳,瀚弟之助,功莫大焉。” “命户部送三万金,暗拨瀚王府。” 大明朝堂之上,风云涌动。 有人只见太子春风得意,却不知,那位沉静如潭、不言不语的王爷,已替他一寸一寸,踏出了一条皇图之路。 皇城深处,永和殿前夜风微扬,一只纸鸢翻飞过檐角,被夜鸦惊散。 朱瀚立于庭前,手中执一枚棋子,指尖轻敲掌心,未落。 屋内灯火昏黄,身后是王缜低声汇报近三日“才榜”后续所引之风。 士林震动,言东宫气象再起,不似往昔沉滞,已有学子从外郡入京,欲图一试。 “这就是人心。”朱瀚淡淡道。 “朝中诸部虽不语,却皆暗留意。”王缜拱手,“不少旧臣虽未言表,实则态度微松。” 朱瀚将棋子轻轻落入棋盘,似随意,却正卡入一角死局,逆转全局。 “他们只信服力量。” “如今太子仍太弱,若非吾兄以天子之势暗护,早已掀起风浪。” 王缜迟疑了一下,终究问出一句:“王爷……太子可堪大任?” 朱瀚不语,望着庭前那棵老梅,枝影疏瘦。 许久,他才缓缓说出一句: “他心足仁,志已立,只差斧钺之锋。” “那这锋——”王缜抬眼。 朱瀚回望,唇角轻挑: “我来磨。” 次日清晨,未时未到,太子朱标却已至尚书台外,非奉诏,非仪访,仅随意走动。 “孤来探望诸臣,顺道也想亲眼看看,朝政之气息究竟何如。” 言辞温和,语气却自有不容违逆的分量。 几位年长尚书虽惊,仍不敢阻拦,只得躬身迎进。那一日,朱标沿朝堂诸司之道,步步而行,看案牍万千,听吏卒言辞,看得久了,竟生出几分眉宇清冷之势。 消息传出,满朝侧目。 谁都未料,昔日那位温润谦和、沉于宫中的太子,竟如此主动踏入庙堂泥泞之地。 有人道是王爷授意,有人道是太子脱胎换骨,但朱标未言,朱瀚未应。 可夜中一封密谕却悄然递入皇城深处,由内廷内侍呈至朱元璋案前。 那是朱标亲手所写,仅寥寥数语: “愿以身勤庶政,承皇志于寸心。惟恐识短,幸得叔父助之。” 朱元璋读罢,沉吟许久,喟然道:“标儿终究不是我。” 胡昂听闻,不敢接声。 “但这天下,终归不能全是我这样的人。”朱元璋眼中泛起异色,“否则铁蹄虽能定国,却难安民。” 他合上密语,命令道:“传宣内官,于午后三刻将翰林学士周简调至东宫讲书。” “是。” 皇帝调人,天下皆知,而这一次,无旨明示,却一步直通太子府。 又是一枚棋子落下。 王府之内,朱瀚清晨照旧练剑,身形不急不缓,剑锋所至,似舞非杀,剑意如云。 “王爷。”一名亲随快步而来,躬身低声:“昨日三殿下又至东宫,只说是‘探望太子殿下’。” “哦?”朱瀚收剑,拂开额前薄汗。 “三殿下与太子殿下,院中对弈两局,皆未分胜负。” 朱瀚微一点头,眼中却不见波澜,只道:“让人盯紧了,莫让他们动了真气。” “王爷是指……”亲随试探。 朱瀚淡淡答道:“朱棣聪慧,有勇有谋,又年少不羁,标儿未必能镇得住他。” “可惜,不在嫡正。” 一句话,如利刃藏鞘。 当日黄昏,朱瀚独坐于王府东亭。 灯未点,茶未沸,风过屋角。 忽而一道熟悉声音响起: “瀚弟,夜凉,怎独坐于此?” 朱瀚转身,竟是朱元璋亲至。 不带仪仗,不随侍从,仅着寻常蟒纹常服,神色温和却带三分疲意。 朱瀚起身作揖。 “兄长夜来,有事?” 朱元璋在他对面坐下,摆摆手,道:“朕只是想看看你。” “你性子寡淡,从不邀功,如今帮着标儿行了许多事,却从不曾主动来宫中说上一句。” 朱瀚笑而不答,只为他斟了一杯温酒。 朱元璋看着他,道: “你知我为何将那周简送去东宫?” 朱瀚点头:“臣弟知。他是旧友之子,亦是少年有为之人,笔锋锐利、眼界通透。送他去,是为磨太子的棱角,也是给太子添一位真正能与他辩事论道之人。” 朱元璋轻叹一声:“还是你看得透。” 他顿了顿,才缓缓低语: “朕年岁渐长,也疲了。但我不怕敌国,不怕乱臣,我只怕……子孙庸碌。” “瀚弟,你是我最信之人,若有一日朕不在了……” 朱瀚猛地抬头。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元璋却摆手笑道:“莫急,我还活得好。但话总要提早说。” “若那一日真至,太子不稳,你便扶他。” 朱瀚神色沉定,不悲不喜,只郑重开口: “臣弟谨记。” 御马监以北,皇城外三里,一处名为“文清台”的园林悄然开张。 其地不属朝堂,不列庙籍,却一时文人汇聚,琴棋书画,墨香绕梁。 太子朱标,今日便携数位东宫少臣至此。 园中主屋幽雅,四壁无饰,惟一墙挂《幽篁图》;亭中水榭回廊,随风泛起涟漪,湖心画舫缓缓飘来,一女子素衣持箫,未言未笑,箫声却婉转如泣。 朱标立于榭中,听得久了,忽而低语一句:“这是《落梅》。” “殿下好耳力。”一旁的沈然笑道,“正是《落梅》,乃陈宫旧谱,据说箫谱失传百年。近日此女重得古音,便引来京中士人相访。” 朱标轻轻点头,心底却另有一思。 此曲、此地、此人——若无人指点,岂会恰逢东宫之行? 他并未点破,只举步上前,向那女子微拱一礼。 “此曲若雪,落而无声,不知姑娘名讳。” 女子盈盈起身,缓缓福身,声如泉响: “小女子名唤清越,非敢称艺,只因得一旧卷,略试音律。” 朱标微笑:“落而无声,是为高音。” 他转头看向沈然:“此地雅静,东宫才子日后可来几次。” 沈然低声应诺。 傍晚时分,朱瀚接到消息。 王缜禀报道:“殿下今日所至之地,乃东宫近臣一月前悄然布设。起初仅作聚文之所,实则背后多与京中新晋举人暗通来往。” 朱瀚听完,只将棋盘轻轻一推:“果然开始用了。” “谁的主意?” 王缜答道:“应是沈然与魏谨共谋,近来太子言语中已有锋芒。” 朱瀚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却不语。 屋外桂花初开,香气馥郁。他缓步走至窗前,望着夜色中皇城的方向,轻声问道: “这‘文清台’,今日可有旁人探入?” 王缜顿了顿:“三殿下的人,也到了。” 朱瀚笑了,语调中透出一丝玩味。 “朱棣这小子,果然心细。” 夜中,皇宫内殿。 朱元璋披衣未眠,独坐案后。手中翻着的是一卷朱标近来御前所呈书,字迹整肃,文辞自成一气,已然不再有半分懦弱。 他一字一句看完,竟将书卷轻轻合上,良久未语。 胡昂小声问道:“陛下,可是……” 朱元璋摆手,冷然一笑。 “朕那弟弟,果真比谁都懂事。” “标儿……终归是被带出来了。” “若非那瀚弟步步为营,朕怕是还要再等五年。” 他站起身,负手走向殿前朱栏,眼望夜色中的京城。 “但瀚弟也该知道——孩子终有一日要独行。” “不能一生都有人扶。” 王府中,朱瀚端坐灯下,正在看一页旧谱。 那是当年朱标十岁时所写,书中错字连篇,笔力稚嫩,却有一句他至今未忘: “愿使天下无寒者,父母皆安。” 他合卷,望向庭中。 那日他随朱标游过乡校,亲眼见那少年在稻田边静坐,看孩子们读书的模样。 那时他便明白:朱标心中是有光的。 只是这光太温,太缓,若不以铁壁护之,终有一日被风所灭。 “今日他已敢在棋盘上动子。”朱瀚低声自语。 “我,便再替他护一局。” 京中入夜,秋意沉沉。 钟鼓司刚落三更,朱瀚府中却依旧灯火通明。 偏厅檐下,几枝腊梅先于时节悄然绽放,香气隐约。 朱瀚身着便服,独自坐在灯下翻看一卷图册。 那是朱标命人所绘《东宫近臣册》,每一位心腹皆有画像、出身、言行、所长。 “沈然,多智寡言,善藏锋。” “魏谨,性稳,善书奏。” “邹默……性仁直,擅讲学。” 他一一读过,神色沉凝。 王缜缓步入内,低声道:“殿下,内侍传话,太子明日欲往鸿胪寺听讲,沿途会过香积寺一拜。” 朱瀚轻叩桌面,未语。 他自然知晓——朱标此行,实为一探香积寺中的那位“徐老”,昔年在地方讲学,因言辞激昂被削籍,如今幽居禅房,门下却隐有数位翰林私访。 此人不涉政,却颇得文生敬仰。若得其一言赞许,于东宫声望助力甚大。 朱标,已懂得“以声望驭士”。 “再过十日,便是玄门大讲。”王缜低声提醒,“众儒生赴京,礼部预设三场论讲。太子如能夺一筹,自可聚势。” 朱瀚点头,却并未直接言语赞许,而是淡淡道:“看得出来,他已不再依赖我给的路。” 王缜欲言,又忍住。 朱瀚将图册缓缓合上,轻声道:“不过世事难料,东宫羽翼尚浅,若一时声誉盛而行止未定,反生祸端。” “要有人,懂得在他锋芒外,再铺一道软土。”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缜一愣:“殿下是要……” “让韩正备一席文宴,于竹林书屋设局,邀几位前翰林旧臣,不讲天下,只谈诗酒。” “顺便——请香积寺那位徐老,也来坐坐。” “以逸待劳,不如让人自己归心。” 第二日,天尚未明,朱标已整装出宫。 他骑白马,衣冠不饰,仅一随侍、一近侍,姿态谦和,言笑之间,路旁百姓多有称颂。 行至香积寺外,朱标下马自步。 寺门未启,晨钟初响,庙中一僧迎出,乃是徐老门下弟子。 “太子远临,家师拙疾缠身,恐难接驾。” 朱标并未恼,只笑言:“先生在,我便静候。” 一语未毕,忽见寺后侧门缓缓开启,数位老者出门同行,手中皆持折扇谈笑。 为首一人鹤发童颜,正是徐老。 他远远一看朱标,未曾作揖,也未称号,只拱手笑道: “你来了。” 朱标笑着迎上:“先生邀我听讲,小子怎敢不至?” 众人皆惊。 徐老哈哈一笑:“你倒不是那般木讷的太子了。” 朱标低声道:“学生日夜思量,若天下之人,皆不以我为木讷,而能信我仁心,此生足矣。” 徐老盯他片刻,忽而转身: “随我入寺——香积茶久未奉人。” 午后,书屋竹影斜斜。 王缜入内禀道:“徐老,已应邀赴宴。” 朱瀚笑了笑,将一卷书信推至案边:“既然东宫已开始立声,那就替他多开几扇窗。” “光亮从里边照出去,也要让外头的人,愿意推窗看进来。” 深秋已至,宫中换了冬装。乾清宫廊下挂起厚重帘帐,内外温隔如春。 此时,朱瀚却并不在府中。 他着一身浅灰便衣,立于寿安山半腰,一座香火清淡的古庙前,凝视着那尊尘灰未拭的观音石像。 山风穿松,带起一缕淡香。庙虽破,香火却未绝。 系统提示忽然在耳边轻响: 【签到成功】 【地点:寿安山·静华庵】 【奖励:紫檀木藏经一函(内附六朝讲学札记)、心算妙诀(可提升逻辑与推演能力)】 朱瀚神色微动。 这不是第一个奖励,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他从不炫耀、从不声张。既得之,便以用之。 “六朝讲学札记……”他低语,“东宫少臣,正需拓识。” 他回眸吩咐道:“回去后,将经函送至竹林书屋,不署名,只言乃旧学士遗赠。” 随行内侍领命而去。 朱瀚独坐庙前,静思良久。直到一位老僧缓缓步来,垂手问道:“施主此来,可为所求?” 朱瀚看着眼前这位风霜之僧,轻声一叹:“我求——人心归正,道理长存。” 老僧低笑,合十:“那便是求不得。” (本章完)喜欢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血炼妖帝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大唐双龙之阴后 第六办花的誓约 一点崭新的世界 魔法没前途,还得靠修仙 凤凰交错,逆命妖妃 山海烛龙 谁让这家伙穿越的 兴风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