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指望不上山东的兵马,便从南直隶和京畿调兵.." 半晌,终于受不了厅堂内愈发压抑气氛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一脸急切的起身,朝着表情各异的三位阁臣嚷嚷道。 既然知晓叛军势大,还不赶紧调兵遣将,勤王救驾?! 他就是山东济南府人氏,深知当地百姓受"白莲教"的荼毒有多深,何况这些人还饱受"饥饿"的困扰,只怕早已将生死和律法置之度外。 "景会兄,稍安勿躁.."望着因为着急而脸颊涨红的户部尚书,身材消瘦的韩爌先是摆了摆手,随后便将目光投向了兵部尚书,嘴角涌现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勤王救驾?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吧... "景会兄,"迎着毕自严不解的眼神,近些时日与其配合颇为默契的王在晋满脸苦涩,断断续续的迟疑道:"没有天子的谕旨,兵部如何调的动兵?" 虽然自土木堡之战过后,五军都督府的军权便被收归兵部,但作为大明之主的天子手中仍是掌握着绝对的权利。 尤其是驻扎在西山脚下,负责戍卫京畿的"京营"更是在天子一系列的操作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子亲军",岂是兵部能够调动的? 硬要说的话,倒是世镇南京,承袭南京守备,并且提督漕江操江的魏国公拥有"临时决断之权",可也要得到南京兵部的行文。 "这.." 毕自严作为入仕多年的老臣,自是对于大明的诸多规矩和秩序了然于心,刚刚语无伦次,也是因为情绪激动所致。 此时冷静下来,便明白了当下的症结所在,陛下走的实在是太过于仓促了,全然没有考虑到当下的时局! 难道真要效仿正统年间的旧事,拥立天子幼弟行监国之事? 近乎于下意识的,此等念头便在首辅方从哲,兵部尚书王在晋等"帝党"脑海中浮现,毕竟中枢悬而不决,人心惶惶的时局便会愈演愈烈。 但拥立信王监国,真的能够改写当下的局面吗? 一时间,诺达的文渊阁正堂鸦雀无声,诸多位高权重的朝臣们只是面面相觑,各种各样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 只是很快,正堂外便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在场朝臣们凌乱的思绪。 "阁老,两炷香前刚刚抵京的奏本.."在十数道犀利如刀的目光注视下,一名吏员小心翼翼的推开了帘门,双手将一封奏本递给了内阁首辅方从哲。 闻言,方从哲便是迫不及待的将其接过,并且下意识瞧了一眼坐在角落处的通政司卿。 依着过往的惯例,各地呈递进京的奏本通常要由通政司首先处理,随后再交由司礼监"审阅",最后才会来到内阁。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最快也要用上一日的功夫。 但眼下这封奏本两炷香前才刚刚抵京,便被直接递到了内阁,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难道是远在千里之的天子有了消息?! 顾不上许多,方从哲赶忙将其掀开,却不曾想在看到奏本上的内容之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甚至双手有隐隐有些颤抖,不断的喘着粗气。 见方从哲脸色如此难看,一旁的韩爌赶忙伸手将其接过,呼吸急促的同时,眸子中狡黠之色更甚。 相比较之下,次辅刘一璟的反应更为强烈,脖颈处青筋暴露,惊怒的声音更是响彻整个文渊阁:"借口,都是借口!" 这都什么时候了,南方那些人不想着尽快营救天子,居然还寻了个如此蹩脚的由头"按兵不动"? 咕噜。 眼见得连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次辅刘一璟都忍不住雷霆大怒,心有所感的兵部尚书王在晋便忍不住吞咽了一口唾沫,并抢在吏部尚书之前,接过次辅手中的奏本。 "好一个汪应蛟!" "其心可诛!" 只几个呼吸的功夫,身材魁梧的王在晋便面色狰狞的将手中奏本摔倒了地上,朝着南方咬牙切齿的咆哮道。 刚刚那封奏本乃是南京户部尚书汪应蛟亲笔所书,声称因山东流民愈演愈烈,凤阳府等地也出现了"骚乱"的趋势,特向中枢请示,调兵镇压。 此外,作为封疆大吏的汪应蛟还不忘在奏本末尾旁敲侧击的提及天子杳无音信,导致南直隶官员人心惶惶,特请中枢尽快拿出章程,以安天下民心。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如今山东乱局愈演愈烈,朝廷还没有追究凤阳府流民北上的罪责,这汪应蛟倒是主动叫起苦来? 须知,凤阳府乃是大明的龙兴之地,周围驻扎着多个精锐卫所,根本不容宵小作祟,何须调动南京大营? 这汪应蛟分明是打算借机堵死朝廷征调南直隶大军北上驰援天子的意图。 "这汪应蛟的举动虽是有所不妥,但也是为了大明国本着想。"就在厅堂内的诸多朝臣沉默不语,气氛如冰雪般冷凝的时候,韩爌突然如鬼魅般起身,眼神飘忽不定的说道:"拥立监国一事,怕是迫在眉睫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话一出,王在晋和毕自严等人便是面色一变,忍不住朝着"阴阳怪气"的韩爌怒目而视。 此时此刻,他们终是清楚的感受到了这位曾经投身东林,后又与东林若即若离的朝臣的立场。 "岂可如此草率!" 短暂的错愕过后,首辅方从哲怒不可遏的声音便在厅堂中响起,令王在晋等"帝党"不安的内心得到了少许慰藉。 关键时候,这位内阁首辅还是展现了应有的担当。 "阁老,不好了!" 就在韩爌气势不断攀升,打算出言反驳的时候,又一名小吏急匆匆闯进文渊阁,浑身颤抖的禀报道:"庄妃娘娘突然于佛堂昏厥,幸得信王殿下前来探视,这才被发现.." "太医院那边的御医们已然都赶过去了.." 哗! 话音未落,文渊阁内便哗然一片,各式各样的表情浮现在诸多朝臣的脸颊上。 庄妃娘娘虽然于后宫中的身份不显,但终究是先帝嫔妃,颇受当今天子礼遇,且曾将信王殿下养育膝下,地位不可小觑。 这外朝前脚刚有拥立信王监国的声音出现;庄妃娘娘后脚便于佛堂中晕厥,且刚好被赶来探视的信王救下? 这一切,未免有些太过于巧合了吧。 "速速进宫.." 慌乱之中,已然不知晓是谁的声音于文渊阁中响起,但首辅方从哲却下意识将目光投向了同样满脸凝重的兵部尚书王在晋等人。 看样子,已然有人迫不及待了。喜欢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