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云奇见状,立刻快步走入殿内,动作敏捷地从蒋瓛手中接过了这一封捷报,然后又快步跑到朱元璋身边,双手高高举起,将捷报呈奏上去。
朱元璋立刻伸手接过来,目光迅速扫向捷报内容。
看着看着,他那饱经沧桑的老脸上,神情愈发诧异。
当扫视完捷报后,朱元璋又反复看了好几遍,似乎是在仔细确定其真实性。
但看着捷报内,李景隆以性命担保的战果,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相信了。
“这战报未免也太过惊人了?”朱元璋心中暗暗想到:“咱当初一路南征北战杀出来,也未曾有过这般辉煌的战果吧?”
“昔日文正守卫洪都城,杀敌无数,可也未曾达到如此惊人的杀敌数目啊。”
“杀敌超过千人,还斩元将十数人。”
“北疆都说朱应如西楚霸王之勇力,可如今看来,西楚霸王与之相比,恐怕也逊色不少吧?”
想到此处,朱元璋心中也是波澜起伏,久久难以平静。
“父皇。”朱标看着朱元璋,眼中满是疑惑,忍不住问道:“是九江传回来的捷报吗?如今进攻北元才刚刚开始,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有捷报呢?”
特别是看着朱元璋脸上那复杂的神情,朱标心中隐隐有些担心李景隆会谎报军情。
毕竟李景隆是第一次上战场,对于这个表侄,朱标一直非常看重。
毕竟。
这是朱标的表哥的嫡子。
也是他的亲表外甥。
“标儿啊。”朱元璋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深意,缓缓说道:“难道你不知朱应之悍勇吗?”
听到此话,朱标面带诧异,忍不住脱口而出:“难不成真的是捷报?还是朱应所为?”
一时间,朱应之名再次在这朝堂之上响起,而且是久违了一年之后。
毕竟这一年多时间以来,大明一直没有战事。
“云奇。”朱元璋也不再多做迟疑,直接将手中的捷报递了过去。
但是看着云奇接过去后,朱元璋又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补充道:“简短说一些,只把战果宣读出来就行了。”
显然,朱元璋看到了李景隆在捷报之中添加了不少修饰之词。
大多都是对朱应悍勇的赞赏,各种夸赞不断。
“奴婢领旨。”云奇恭敬地应了一声,然后走到阶梯一侧,清了清嗓子,大声宣读起来:“臣李景隆上奏皇上!”
“臣与燕王殿下奉皇命,北伐北元,为吾大明铲除北疆之祸端。”
“今,吾大军兵临北元所谓镇夏城之下,由大宁指挥使朱应将军领军为先锋,进攻此城。”
“经一日鏖战,朱应将军顺利攻破镇夏城,率军杀入城中,斩敌超千众,斩将超十五人,并斩元主将马哈吾,顺利攻克镇夏城。”
“北伐首日就攻破北元坚城,夺首功。”
“朱应将军之悍勇,当世第一。”
“臣,深为敬服之。”
“特此以飞鸽传书,上奏皇上此捷报喜讯。”
“臣以及北伐所有将士必将攻灭北元,还吾大明北疆安宁。”
云奇的声音在朝堂之上回荡,虽然不大,却格外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重地敲击在群臣的心上。
而此战报宣读之后,朝堂群臣听到朱应所斩获的战果,顿时面面相觑,眼中纷纷透出惊异之色。
“斩敌千人?”
“莫不是在开玩笑吧?”
“就算他的刀砍卷了,都不可能砍这么多人吧?”
“这个数字似乎太夸张了。”
“李景隆这是初上战场,该不会是谎报军情吧?”
“斩敌一千人,还斩了几乎整个北元边城的将领,这怎么可能?”
“我也觉得这个杀敌数字绝对是谎报了。”
“不过,应该也没有理由啊,曹国公初临战场,与朱应并无什么旧交情,而且这战报直面皇上,他应该不敢谎报。”
“难道这朱应真的杀了这么多元军不成?”
……
此刻,朝堂上的大臣们都不由得议论纷纷,就好似当初朱应之名第一次出现在朝堂时一样。
那一次,朱应斩敌百人,被誉为大宁猛士,威名传入朝堂,就让许多人难以置信。
而这一次,杀敌数量更多,而且还破千了,这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哪怕是昔日在战场冲杀无敌的西楚霸王,也不可能做到这个地步吧?
“父皇。”朱标满脸疑惑,再次看向朱元璋,问道:“这个数字当真为真吗?斩敌千众,这未免太过匪夷所思了?”
一直对朱应颇为看重的朱标,此刻也不禁对军报的真假产生了几分怀疑。
“此军报是九江临时所拟定,不过其中所述已然得到了都镇抚的认定。”
朱元璋神色平静,缓缓说道:“此军报,属实!”
“而且九江说了,真正的军报相比于此番上奏的数字更多。”
说罢,他脸上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闻言,饶是朱标,此刻的表情也是十分复杂难言。
显然,这军报的内容,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让他震惊不已。
“斩敌千人。”
“这已经非人力可以办到了。”
“朱应,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朱标心底也不由得暗暗思索。
“臣恭贺皇上。”
“吾大明北伐首日就攻破了北元边城。”
“此乃吾大明之喜。”
唐铎当即站出来,大声恭贺道。
“臣等附议。”
“恭贺皇上。”
“北元边城,北元费尽心思,耗费财力而修筑。”
“只为抵御吾大明兵锋。”
“此番被吾大明攻破。”
“吾大明之喜,皇上之喜……”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