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原本想要躲藏在暗中小心翼翼的捞钱就行,现在却被这个突如其来的计划给打乱了,大明向外开战,所有官员都要忙活起来,出现什么事,就需要他们上。这种情况之下根本就没有任何人能躲起来,哪怕是一时间能侥幸躲过去了,事后被清算,结局也会是相当凄惨,类似的事情不是没有,正因为这些历历在目的事,才导致不少官员对大明主动挑起的战争很是反对。
现如今大明处境安定,这种情况才符合他们贪污的预期环境。
真到了开启战争的时代,这群肮脏的东西根本就不乐意选择接受。
然而朱元璋的这个计划很快就得到大部分武将的支持。
他们扯开自己的喉咙大声呼喊朱元璋万岁大明万岁类似的话。
不少武将都是跟随朱元璋从最慌乱的那段时间开始崛起,当时的老朱已经成气候。
能给这些武将建功立业的机会太少太少,等到建国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北元又选择蛰伏下来,大名军事力量也就慢慢沉寂。
除了少部分武将因为统兵能力强大,现在还有机会到前线去跟敌人对峙之外,剩下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机会。
他们也知道是因为自己太年轻的原因,可是当兵的人有几个愿意自己的军衔永远停留在这个位置之上。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当他们迷茫之际,朱元璋给予了他们机会,这如何不让他们感到激动?
没有当场站出来表示自己可以代替大明出征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面对诸多声音,朱元璋抬起双手,示意所有人都给他安静下来。
此时此刻,朱元璋的号召力推到了最高的位置之上。
“这一次,咱想要让曹国公率领他的部下代表大明武将出使日本,不知道诸位可是有什么意义?”
既然是文物代表,武力方面让开国六公的曹国公李文忠出马自然是相当合适。
群臣面面相觑,都在商议这个决定到底好不好?
到最后,每个人都认为相当不错,很合适的一个选择。
唯独是李文忠本人感到十分诧异,按照资格来说,他是六公之一的身份倒也能说得过去。
可是排名在他前面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会选择是他。
更为关键的是,前往日本并非是直接开战,而是以出使的名义。
在这里“出使”两个字就具有很特色的意味。
其实去日本也没有什么,毕竟之前朱元璋就已经召集过武将们私底下对这件事进行一个浅薄的讨论,大明将来对日本发动战争是一个盖棺定论的事。
偏偏现在除了他之外,还需要一个文官。
既然是战争,怎么会还让他身边跟着一个文官呢?
李文忠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
为此他选择沉默,作为跟随在朱元璋身边时间不算短的人,李文忠很清楚自己这个舅舅到底有多么聪明,所有的一切决定都能找到有迹可循。
“陛下!武将已经决定了,那么文官又是谁前往?”
就在众人讨论的热火朝天之际,胡惟庸主动站出来开口说道。
顷刻间,所有人目光都落在他身上。
胡惟庸最近一段时间可以说是相当倒霉。
先是被朱元璋冷落不说什么,更是在禁闭期间,被所有人无视。
今天突然能出现,倒是让不少人感到奇怪,同时也想看看,陛下接下来会怎么对待他。
朱元璋龙目紧盯着胡惟庸,脸上笑意堆满了一张脸道:
“原来是惟庸啊,前些日子让你受苦了,不过放心,从今天开始,咱对你有大大的重用!
刚才武将已经决定是曹国公了,咱原本打算是让李善长出山,毕竟他也是一个国公,武将出使日本是国公,文官若是身份太小,就显得不能够相得益彰了对不对?
可是惟庸你是知道的,韩国公这家伙都已经老的走不动道了,要是让他出山坐船出使日本,咱恐怕还没到半路,这家伙就被船只给颠簸要了半条命。
到了那个时候,咱也对不起他的后人对不对?”
话说到这里开始,胡惟庸猛地反应过来,后背不停渗透出冷汗,身体不受控制的僵硬起来。
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且怎么也开不了口。
直到朱元璋把他就是代表文官出使日本的消息给说了出来。
“所以,惟庸啊,咱想要让你代表大明的文官出使日本,走一趟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此话一出,百官瞬间惊呆了。
“我去!陛下这是想要干什么?胡相居然要被派遣去日本?他可是宰相啊!”
“你懂什么!这说明陛下很看重胡相,胡相真是有福了,居然能代表大明出使日本,若是这个机会能落到我头上,真不知道该有多好啊。”
“好个屁!我看你们都是傻了吧!陛下这是正式跟胡惟庸说明白,咱们大明已经不需要他这个宰相了,也不会知道胡惟庸到底是怎么得罪了陛下,居然落到这般境地。”
“胡说八道!你们谁敢说陛下这是抛弃了胡相!我看是陛下想要给胡相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你们就算吃屎了,陛下也不会放弃胡相的!”
每个人都说自己的看法,中而言之,在他们看来,胡惟庸这下子是彻底糟糕了。
特别是中书省的人,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辛苦干活半辈子,没想到宰相本人居然要到外边世界去。
一般而言,出使的任务落在武将身上,那就说明是武将要去攻打对方,倘若是文官出使,都是带着目的去的。
就好比如汉朝使臣,为了能让朝廷有一个师出有名的机会,汉朝使臣每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开始使用各种办法来激怒对方。
最好是能让对方痛下杀手,最后落下一个身首异处的结局。
如此一来,朝廷就有了发兵的理由。
“惟庸啊?你怎么不说话了?难道是不喜欢咱对你的这个安排不成?”
看到胡惟庸没有说话,朱元璋明知故问的说了一句话。
从愣神之际恢复眼神清明,胡惟庸哭笑不得向朱元璋表达自己的意见:
“启禀陛下,臣如今都已经快要五十了,若是在前往日本,恐怕也不太好,况且臣现在还是中书省的宰相,没有了臣在,想到陛下一个人处理这么多政务,臣的这个内心就感到十分痛苦.所以.”
“所以你是不想要出使日本了?”
朱元璋瞪着眼睛,目光直视胡惟庸弯着腰的身体,想要看看这家伙敢不敢当着群臣的面拒绝他。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