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6章 让宰相下海
朱元璋放下这宋朝时期,日本天皇赠与赵匡义的帛书。
相比于宋朝,现在的日本对大明的态度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让朱元璋感到很是不顺心。
同时也将自己此行找来滕毅的目的给说出来。
“大明与日本相隔不过一个东海距离,从朝鲜出发更为接近,然而大明建国十几载,咱三番五次的派人到日本去,却反而被日本天皇坑杀羁押,事后日本不仅对大明无礼,还无视咱这正统得来的皇位。”
越说,滕毅心头就感到惶惶不安,当初朱元璋派遣杨载,吴文华等使臣领着大明文书到日本,通告对方,现在中原王朝又重新回到到汉人手中,希望日本能跟以往如何对待宋朝一样对待大明。
却不成想,这日本胆大包天,直接将杨载一众人给羁押起来,还坑杀了不少随从。
事后若不是朱元璋重心在北方,不想跟日本既往不咎,否则他早就发兵日本了。
现如今朱元璋突然召集自己,接着提及此事,说明这背后肯定的有大动静。
“滕卿,你作为吏部尚书,对朝廷文臣武将想来比在咱们了解的更加多,咱打算派遣一个人去日本,有两个目的。
一来是到日本问罪,二来是想要知道日本对咱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根据咱的了解,日本现在分为南北两个天皇权力。
依滕卿所见,咱应该派遣谁到日本去?”
听到这话,滕毅略微沉思片刻后,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询问朱元璋的意思。
“敢问陛下,您想要派遣什么样的人前往?”
“咱认为,此人必须武艺高强,有统兵之能力,年龄也不能大,需身高八尺,相貌堂堂,能代表大明在外的形象,否则让他国看到我大明武将略微矮小,这实在是不体面。
你们觉得如何?”
这是朱元璋最初的想法,他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直接说了出来。
至于剩下的,则是由朱标进行补充。
“启禀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朱元璋没有任何犹豫,抬手示意道:
“标儿有话就直说吧。”
得到父亲肯首。
朱标开口道出自己的看法。
“儿臣认为,除了父皇的派遣武将出去壮大我大明之外,还需要一位文臣,跟一些商人到日本进行文化上的交流,加上日本先前曾经对大明使臣有过加害行为,为了以防万一,此次出行,必须要率领两千人以上的大明水师以防止遭遇不测,多种武器也要配置,以提防日本保藏祸心。”
早就在前些日子,朱元璋就私下跟朱标商讨,应该派遣谁到日本去这件事。
只不过当时父子两人讨论许久,都没有能讨论出一个大概。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来不够客观,二来现在大明需要费脑子的事情太多了,这件事本就操劳,如果再强行加到父子两人身上,谁都受不了。
为此朱元璋才将滕毅找过来,同时让朱标一起提出要求,再让对方从文臣武将里面进行提取。
唯有如此,才能客观的找到最为合适的人选。
朱元璋面带微笑,看着自己儿子能说的这般有道理,他心中感到十分满意,转头道:
“标儿所言十分有道理,滕卿认为,应该从朝廷里面选拔谁到日本进行问罪?”
闻言,滕毅略微沉思片刻,稍加思考过后,这才过筛出两个最佳的文臣武将。
首先就是武将,滕毅认为,当前大明的曹国公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文忠作为开国第二个年轻的武将,他的功绩可以说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存在。
当初李文忠还是一名孩子的时候,朱元璋的二姐夫就开始让自己的儿子去朱元璋手底下的起义军做一些打杂的事情。
当时的李文忠也不心急,而是老老实实的帮自己这位小舅干活,努力跟前辈学习如何上阵杀敌,排兵布阵。
得到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的传授之下,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这也让他逐渐在起义军内崭露头角,令人侧目不已。
随着军功的积累,李文忠一举成为开国六公里面较为年轻的存在。
开国后李文忠就被封为大都督府左都督的军职,获得曹国公的头衔。
到现在,李文忠都一直在都督府参赞国事。
按照老朱的要求,前往的武将必须年轻有为、身高八尺有余,出门在外,能体现出大明国威的形象,远远一看就能让他人觉得大明的将军不好惹。
很显然,李文忠就符合这个形象,无论是自身本领,还是外貌条件,一个都不差劲。
对于日本有所了解的滕毅已经能看到,身高八尺的李文忠到日本国行走一圈,那些三寸丁矮小的家伙到底会怎么仰视这位大明威武将军的场景了。
至于文臣
滕毅认为,整个大明王朝,恐怕绝对没有比胡惟庸这个宰相更为合适的存在。
按照道理来说,作为中书省权力巅峰的胡惟庸,滕毅应该是不敢碰瓷对方才对。
丞相还没有被朱元璋取消之前,中书省就是朱元璋的智囊团队,团队里面权力最大的胡惟庸有手段对付朝廷上所有的一品官员,哪怕是六部尚书也不能跟胡惟庸顶嘴。
然而滕毅却倒反天罡,敢在心里面冒出这个想法,其原因就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整个朝廷都能感受到朱元璋似乎对这一位宰相的态度有些明显的变化。
这事还要从杨晨发生的镇江府开始说起来。
杨晨肃清镇江府一切肮脏的勾结,周时中被羁押诏狱,所有人都知道,周时中曾经跟胡惟庸走的很接近,这里面两人肯定有利益纠葛。
看到自己手下被关押,胡惟庸就想要去看一看周时中,结果没想到,胡惟庸的擅自行动让朱元璋感到很不开心。
以往类似的事情不是没有,只是朱元璋根本就不是很在意,这一次却不同,胡惟庸因为擅自行动让朱元璋感到大动干戈,直接在朝廷上通知胡惟庸封闭一个月。
没有他的命令,不准离开宰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