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千里镜能清晰的看到苍山战船尾部水轮转动时搅动出来的浪花,似一朵朵蘑菇,像一处处喷泉,向后涌去。
涌浪线延续出百余米远,与两侧青山绿水交互相应,如同一条围绕着战船嬉戏的白龙。
又是半炷香的时间,战船已经越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渔船。
传令官看着苍山战船上的旗语,有看了一眼桌上的自鸣钟,朝着一边的书记官沉声道:“记,启动到最大速度,用时……六分三十八秒,计一炷香又三十三息。”
待书记官记录完毕后,传令官将纸张呈给了崇祯,躬身道:“陛下,苍山战船上已经传出旗语,速度已经达到最大了。”
崇祯接过扫了一眼,轻轻的点了点头。
按照自鸣钟的时间不到七分钟,还算不错。
如果在战时,编队航行时,肯定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速度了,再到达最大速度,时间可能要缩短用时的三成左右。
如果速度够快,这个时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想到这里,轻声问道:“速度多少?”
“目前不知道,还在测试中,第九号渔船到第十六号渔船之间的距离是五里,来回走四次,算一个平均速度。”
“嗯!”
崇祯不再言语,紧紧的盯着冒着浓烟、高速航行的苍山船。
船体冒着浓烟和白雾,带起的涌浪线朝着周边扩散,让远处的渔船都在摇晃着。
高速远去,即便是透过千里镜,战船都看的不太清楚了,但看着猎猎作响的战旗就知道速度绝对极快。
一趟……一趟……又一趟。
不知道过了多久,战船终于停在了码头上,众人将目光收回,又落到了书记官身上。
只见书记官在快速的计算着,但计算速度在崇祯看来实在是过于‘感人’,方式太原始了。
又过去半炷香的时间,书记官在核实了数据后,起身呈送给了传令官,传令官又转呈给了崇祯。
崇祯并没有接,而是沉声道:“直接念吧,诸位爱卿也听一听!”
“是!”
传令官微微躬身,高声道:“陛下,臣会报两种计时,自鸣钟的计时和转换成华华夏计时。
第一趟用时十一分三十二秒,每秒约为三米六,转化成华夏时间,一个时辰约为五十二里。
第二趟用时十分四十三秒,每秒约为三米九,转换成华夏时间,一个时辰约为五十六里。
第三趟用时十一分又七秒,每秒约为三米八,转换成华夏时间,一个时辰约为五十四里。
第四趟则和三趟相差无几,四趟平均下来,每趟用时十一分又七秒,折合一个时辰五十四里。”
听完传令官报的数据后,工部尚书范景文看向传令官,急促问道:“若是本官没有记错,苍山船的最快速度是每个时辰四十八里吧?”
“正是!”
传令官立刻给了回应。
PS:「明朝战船的航行速度没有查到确切的记载,但在《武备志》中的描述,郑和下西洋时顺风时每个时辰最大速度为七十四到一百一十里左右。
现代有人复原了苍山船,航行了一百里,平均速度在每小时二十二里,也就是每个时辰四十四里左右。如果有小伙伴查到真实数据,麻烦@一下,作者再修改!」
呼……
众人呼吸瞬间就急促了起来,脸色潮红,浑身因为激动而轻微的颤抖着。
双眼死死的盯着停靠在船坞的苍山战船,恨不得冲下去,体验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