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183集:梦境家具的探索

第183集:梦境家具的探索(1 / 1)

木纹里的梦 凌晨三点,林深把第七张草图揉成纸团,精准投进三米外的垃圾桶。月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出细缝,像他脑子里那些理不清的纹路——唐代纹样数据库里的卷草纹太柔,宝相花又太繁,客户要的"盛唐气象",他画了三个月,始终差一口气。 桌角的褪黑素瓶子空了半截,旁边的智能手环震了震,屏幕跳出一行字:"您已连续72小时深度睡眠时间不足2小时"。林深扯下手环扔到一边,盯着电脑里那张被打了无数红叉的设计图,忽然想起上周在行业峰会上,那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说的话:"我们的梦境床,能让木头给你讲故事。" 一、蓝色脑波 苏氏企业的神经科学实验室在一栋玻璃幕墙楼里,阳光好的时候,整层楼像浸在水里。林深坐在检测椅上,头顶的脑电帽传来轻微的压迫感,研究员小陈在屏幕上指指点点:"林先生,您的β波强度是普通人的1.8倍,这就是为什么您躺下三小时还在想设计稿。" 玻璃对面,苏晓正看着实时监测数据。这位以砸过演示屏幕闻名的CEO今天穿了件亚麻衬衫,手指在触控屏上滑动,调出另一组曲线:"这是上周那位古籍修复师的脑波,他在梦境床上梦到了失传的宋代装帧手法。" 林深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椅面的木纹。作为业内小有名气的中式家具设计师,他比谁都清楚传统纹样有多难突破——唐代留存的实物不足百件,大多是壁画上模糊的影子,想要复原,全凭史料里那句"雕镂精巧,冠绝一时"的空话。 "试试吧。"苏晓的声音隔着玻璃传过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温和,"床架用的是秦岭老柏木,树龄三百八十年,我们在木材里植入了纳米传感器,能根据脑波调节温度和声波频率。" 当晚,林深躺在实验室的梦境床上,闻到一股淡淡的松脂香。床垫没有弹簧,却像有无数只手托着脊椎,他刚想翻身,枕头忽然微微隆起,恰好托住他的颈椎。天花板暗下来,浮现出一片流动的星云——那是根据他脑波实时生成的视觉效果,β波的躁动让星云忽明忽暗。 "放松,想象你在抚摸一块老木头。"耳机里传来小陈的声音,带着特定频率的声波。 林深闭上眼睛。他想起七岁那年在祖父的老作坊,阳光穿过窗棂落在一块紫檀木上,祖父用刻刀划出第一笔时,木屑像金色的雨落下来。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完整的"唐草缠枝纹",后来作坊失火,祖父带着纹样图谱葬身火海。 不知过了多久,他感觉床架在轻轻震动,像有人用指腹在背后的穴位上按压。脑电帽的数据传输线微微发亮,屏幕上的蓝色波形渐渐变得绵长——α波出现了。 二、红漆剥落 林深是被冻醒的。 不是寒冷的冻,是那种带着草木气息的清凉,像深秋清晨走进未扫的竹林。他猛地坐起来,发现自己不在实验室的白色房间里——雕花窗棂外是灰瓦连绵的屋顶,阳光斜斜地照在对面的梁柱上,勾勒出缠枝莲纹的金边。 "醒了?" 一个穿藏青色襕衫的老者正坐在案前,手里的刻刀在木坯上游走,木屑簌簌落在脚边的竹筐里。案上的木胎已经初具雏形,是一张榻,榻面的纹样让林深倒吸一口冷气——那些卷草纹不是平面的,而是像活物一样相互缠绕,每片叶子的尖端都卷出一个极小的如意头,正是史料记载中"唐贞观年间特有的'卷叶如意纹'",但实物图谱早在安史之乱时就失传了。 "这纹样..."林深的声音发颤,发现自己也穿着同样的襕衫,袖口沾着红漆。 老者头也不抬:"圣上要在大明宫设麟德殿,这榻得赶在重阳节前完工。"他放下刻刀,拿起一把小铲,沿着木纹轻轻一挑,一片卷曲的木片应声而落,露出底下暗藏的榫卯结构,"看到没?这里要留三分空,木头会呼吸。" 林深凑近细看,忽然注意到老者手腕上的玉镯——那镯子的裂纹和包浆,竟和祖父留下的那只一模一样。他想伸手去摸,老者却忽然起身,推开房门:"跟我来。" 门外是一片作坊,数十个工匠正在忙碌。有人用金箔贴花,有人在木头上涂漆,阳光穿过晾漆架上的薄木片,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最角落里,一个少年正在练习打坯,手里的刻刀不稳,在木料上划出歪歪扭扭的线条。 "那是年轻时的我。"老者说。 林深猛地回头,却发现老者不见了。作坊的景象开始扭曲,晾漆架变成实验室的金属架,工匠们的身影渐渐透明。他想抓住最后一片带着纹样的木片,指尖却穿过了幻影。 三、晨光里的线条 "林先生?林先生?" 小陈的声音把林深拽回现实。他发现自己浑身是汗,晨光正透过实验室的百叶窗照进来,在床对面的白墙上投下条纹。脑电帽已经被取下,旁边放着一张打印纸,上面是他睡眠时的脑波图谱——在凌晨四点十七分,原本紊乱的波形突然变得规律,像平静水面上的涟漪。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您昨晚进入了REM睡眠的第四阶段,"小陈指着图谱上的峰值,"这是深度梦境的特征,我们的传感器检测到脑波变化后,自动调节了床垫温度和房间湿度,模拟了您脑波记忆里最舒适的睡眠环境。" 林深没说话,踉跄着走到桌边,抓起铅笔。他的手还在抖,但笔尖落在纸上的瞬间,那些在梦里看到的纹样突然涌了出来——卷草纹的弧度,如意头的角度,甚至榫卯衔接的暗扣,都清晰得仿佛就在眼前。 三个小时后,小陈送早餐进来时,看到了一幅完整的设计图。图纸上的唐代榻没有照搬史料,而是在传统纹样里加入了现代家具的比例,最妙的是扶手处的衔接,用了半隐式榫卯,既保留了古风,又符合现代力学结构。 "这是..."小陈的咖啡差点洒出来。 林深抬头,眼里布满血丝,却闪着光:"帮我联系苏总,我要申请用老柏木做原型。" 四、木头会记得 苏晓第一次见到实物时,正在车间看新到的秦岭柏木。这批木材的横截面有明显的年轮,最中间的几圈带着淡淡的红色——那是生长过程中经历过火灾的痕迹。 "这处纹样,"她指着榻面的缠枝纹,指尖轻轻拂过,"和陕西博物馆藏的唐代陶俑底座纹样几乎一致,但线条更流畅。" 林深站在旁边,看着工匠们按照他的图纸加工。老木匠张师傅正在调试刻刀,嘴里念叨着:"这角度得偏三度,不然出不来那股劲儿。"他并不知道,这个角度正是林深在梦里看到的。 "我们查了您的资料,"苏晓忽然说,"您祖父曾是故宫的文物修复师,1972年参与过唐代墓葬的抢救性发掘,后来在一场火灾里失踪了。"她递过来一份泛黄的档案复印件,照片上的年轻男子正蹲在一堆烧焦的木料前,手里拿着半块刻有卷草纹的木片。 林深的手指抚过照片上的木片,忽然明白那个穿襕衫的老者是谁了。 原型榻完成那天,苏氏举办了一场小型展示会。当灯光打在柏木榻上时,在场的文物专家都愣住了——榻腿的"马蹄足"弧度,扶手的"云纹"走向,甚至木材的含水率,都精准地复刻了唐代工艺。 "这不可能,"故宫的周教授围着榻转了三圈,用放大镜检查每个纹样,"没有实物参照,怎么可能做到这种精度?" 林深没解释。他看着阳光透过榻面的木纹,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梦里作坊里的景象。 五、爆款之后 "唐韵系列"上市那天,林深去了苏氏的线下展厅。他设计的柏木榻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唐代壁画和设计图的对比。一个穿汉服的小姑娘正趴在榻边,用手指沿着纹样的线条滑动,她母亲笑着说:"你看这木头里的花纹,像不像故事里的藤蔓?" 展厅的销售数据在实时跳动,上线三小时,预售量就突破了五千件。客服后台的留言刷得飞快,有人说"躺在上面像回到了小时候奶奶家",有人问"能不能定制带自己生日年轮的木料"。 林深在展厅角落看到了苏晓。她正和一个老者说话,那是张师傅,厂里最老的木匠。 "这纹样的走刀角度,"张师傅的手指在榻面上滑动,"和我师父当年教的一样,他说这是唐代工匠传下来的手法。" 苏晓点点头,转身看到林深,递给他一份内部刊物。头版是她的署名文章,最后一段用加粗字体印着:"我们总说灵感来自生活,现在发现,它也可能来自木头里沉睡的记忆。" "这批柏木的年轮里,藏着三百年的阳光和雨水,"苏晓望着窗外,"而每个使用它们的人,也会留下新的记忆。" 林深想起自己的设计图,想起祖父留下的那只玉镯,忽然明白苏晓说的"记忆"是什么。那些在木纹里流转的,不只是过去的时光,还有人与木头相遇时,彼此留下的温度。 当晚,林深久违地睡了个好觉。睡前他摸了摸床头那片从原型榻上取下的木料,上面有他刻的小小卷草纹,像一个未完待续的梦。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民富商苏半城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苟剧情的古言虐文女七号 苏家嫡女强势归来 茅山讨债人 一笔玫瑰 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这个农女不好惹 玄学大佬她宠夫无度 离婚後,神豪身份曝光了 性福仙路 幽幽萱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