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亲后,楚询和穆靖安的关系似乎有了变化,又似乎没有。两人在一起,谈得更多的还是公事,倒是偶尔的腻歪和黏糊不必避人,倒比从前随意很多。她们在安阳也没待太久,赶在春耕前给穆将军留下了足够的新粮种,然后便赶回了楚京。显然,在决定重建楚京后,这里才是楚询势力的中心。至于安阳,哪怕穆家军已经决定归附,这经营多年的地方也依然是穆家的地盘,楚询并不适合久待。两人一来一回,再次回到楚京时,春耕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始了。所幸随着楚京重建,楚询的名号又传扬了出去,楚国的旧臣陆陆续续前来投奔了不少。有这些人辅助,再加上王元的统筹,楚京的春耕没有丝毫耽搁,进行得十分顺利。而当两人回到楚京,又赫然发现,城中比起她们离开时又繁荣了不少。辛勤重建的百姓,走街串巷的货郎,驾车往来的商队。人头攒动的街头,依稀可见几分昔日繁茂。楚询和穆靖安牵马走在朱雀大街上,左右环顾一番,有了定论:“人好多啊。城外还有不少人耕作,楚京的人口这两个月又添了不少吧?”可不是,听说楚京的百姓管吃管穿管住,那些早就流离失所的难民怎么会不来?原籍楚京的百姓早就回来了不说,外地的流民也在陆续赶来,而且这种人口流入还将是源源不断的。除非楚询再拿不出粮食来养活这些人,否则只是卖力气而已,谁都愿意过来混口饭吃。眼下各地的势力也不阻止难民的流出。虽说这年头人口就是生产力,但要是养不起这么多的人口,那多余的人可就是麻烦了……他们都很想看看,楚询到底有多少粮食够养这些源源不断的流民?也想看看她被流民们拖垮的未来,那必然十分可笑。于是在各方势力不阻拦,甚至有意的宣传鼓动下,每天涌入楚京的人口简直不可计数。别说城中新建的那些屋子了,就连烧毁的废墟都早被这些流民清理出来安身。也亏得楚询她们经过的是朱雀大街,如果两人再往偏远一点的地方走一走,就能发现楚京现在爆满的状态。直到两人回到官署,撞见了第一个小吏——这人她们只是面熟,依稀记得好像是管登记户籍的。当初刚决定重建楚京时,就是这人领着手下一帮文书起早贪黑的给人登记户籍。几个月不见,他好像更憔悴了,面色苍白眼底青黑,走路摇摇晃晃一副随时都要倒下的模样。所以说撞见,也是真撞见,这小吏差点一头撞楚询身上。所幸小将军见机得快,及时拉了楚询一把,这才避免了一场事故。饶是如此,对方也恍惚的盯着楚询瞧了好几眼,才把楚询认出来。紧接着小吏脸色一垮,一副要哭不哭的样子,拽住楚询的衣袖便嚎道:“主公,主公您终于回来了啊……”楚询被他吓了一跳,赶忙把自己的衣袖拽了回来,稍稍远离了对方两步这才问道:“怎么了,城里出事了?我看着不是好好的吗?”小吏顿时大吐苦水:“主公,您管管胡先生和王先生啊。自从系将军说粮食管够之后,他们便说来投的百姓多多益善,每天大批大批的人往城里涌,我手下就那么点人,根本登记不过来。上回也不知哪儿混进来了细作,险些点着了粮仓,又怪我没甄别出探子来,我哪有那本事啊?”他一说起来便是滔滔不绝,等楚询好不容易打断他,问起楚京现下的人口,已经整整五六十万,顶得上楚京最繁荣时的一半了。可那时统计的人口包括了周遭乡镇,可如今这五六十万人却是全塞进了这座空城,就连楚询也无法想象,这些身无长物的流民要如何在此安身。当然,站在楚询的立场上,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么多人要如何养活——虽然已是到了春耕,但城外的耕地是有限的,粮食从种下到成熟更需要时间。而楚询每天白养的人数都在增加!就连知道楚询一些底细的穆靖安,也不由向她投去了担忧的目光:你的钱还够不够买粮啊?要是不够的话,我再带兵去附近找找山贼窝。楚询自己也被这人数吓了一跳,她和穆靖安回安阳后,就把购买物资的事全部委托给了系统。再加上此去安阳发生的事也不少,已经许久没有查看账户余额了。这时她忙打开淘宝看了眼余额……还好,还好,淘宝上的粮食足够便宜,余额缩水还不多,坚持个一年半载的不是问题。她先是向穆靖安投去一个安心的眼神,然后又安抚了小吏,最后才派人去请胡先生和王元。胡先生先到一步,见到二人归来,便笑眯眯一拱手:“恭喜主公,恭喜将军,祝二位早结连理,共成大事。”客套话说完之后,还没等楚询质问,他紧接着便放下个大雷:“主公,您该称帝了。”楚询到嘴边的话顿时一噎,磕巴道:“称,称帝?!”第121章 准备“称, 称帝?!”楚询说话都结巴了:“这是不是太快了?”虽说复国是终极目标,但称帝对于楚询来说,还是太遥远了些。毕竟楚国偌大的地盘, 她现在也就占了十分之一, 总不能因为楚京到了手里, 就觉得自己有称帝的资格吧?当然, 心里没点数的人也多, 比如梧州崔氏扶持的那个傀儡皇帝。可那明晃晃的出头鸟早就被郭薇解决了, 她也完全没有步对方后尘的打算——眼下各方势力依旧没有得到整合, 有资格有实力称王的人都少,她这一称帝不又是一个明晃晃的靶子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