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0章 敢欠我的饷
七月十五号,沈阳中卫城。
东边的浑河方向,数不清的后金俘虏被长绳连成串,分列成两条长蛇,向着沈阳城迤逦而行。
队伍前端,后金抚顺关的诸多将领正被关在囚车上,蓬头污垢的等着大明朝廷将他们砍头。
“脚下放快,别他娘墨迹!”
骑马明兵用马鞭抽着赶路不积极的辫子民。
沈阳城东门,守在铡刀处的李昊等着来自抚顺的战俘。
过去一个月里,明金战事规模大大降低。
八旗仅存的旗主们终于悟出大规模野战对付不了上百箭都射不死的李昊,守城也守不住,因为不仅有骇人的投石机,城内各种汉民也伺机反正。
于是八旗很明显分成了两大波。
以阿济格、济尔哈朗为主的守山派将领率军退回抚顺关内,重新以萨尔浒、界凡、赫图阿拉等地附近的山区为依托。
凤凰城、本溪城等山中大城也在他们手里。
第二伙自然是以黄太吉、岳托为首的北退派。
辽阳重归大明后,他们在沈阳一带派出分散的小股骑兵袭扰北上攻打各村堡的明军,并逐步收拢各旗正身旗丁与家属,带着余粮、物资一路北撤,试图经营开原、铁岭与更北的地盘。
沈阳城原先就被李昊糟蹋过一次,城内民壮不多,存粮也没多少,八旗兵也守不住,黄太吉干脆派人毁了城门和几段城墙,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给烧了。
并将附近村堡里的汉民尼堪杀得没剩下几口人,既减少粮食消耗,又不给大明留下壮丁。
所以带着各路降兵、明军营兵推进到沈阳城下的李昊不得不面临北征还是东进山区的选择。
而大明的后勤在稳定了两个月后,总算是按惯例出现了娄子,自登莱等地转运的前线军饷只够两万军队的运转。
加上新归降的兵卒、几千东江兵,李昊能指挥到的兵卒已经超过了三万。
就这还不算被抢走了口粮的降民。
结合那时困局,辽东前锋镇总兵一口气来了下狠的,带着数百精兵奇袭了后金汉将李永芳等人镇守的抚顺关,抢到了一批粮食,然后召兵东进,将降民、粮食押送到沈阳城。
“禀干爹,抚顺降兵有三百七十四名,民众有一千五百三十余人,不能干活的老头已经被做掉了。”
一身戎装的吴三桂骑马赶到东门口,侧着身子下马后,向主帅回禀了降民数量。
“办公事的时候称官职!”
李昊先纠正了他的称谓,然后呵斥道:“以后做老头这种事情,必须先禀告我。”
吴三桂低头称是。
他的伤没好全,行动时还有点影响,但指挥兵卒行军不成问题,李昊就经常给他派押运俘虏、降民的活计。
“还是老规矩,留头不留辫子,留辫子不留头。给俘虏讲清楚吧。”
前锋镇总兵又派小吴去干活。
自占据辽阳,而海州城外的阿济格等人东撤到了山区后,大明在辽东的优势开始显现,李昊也开始实行剃辫子政策。
无论是蒙古兵,还是女真人,全都得剃了三搭辫发或者金钱鼠尾辫,然后与汉民一样蓄发,否则留辫不留头。
当然,所有女真姓氏也得改回来,如富察氏改回汉姓冯,依尔根觉罗氏改回赵姓、瓜尔佳氏改回关姓、马佳氏改回马姓等。
这些姓氏的女真人原先就是自山东、辽东等地逃荒逃到山区的汉民,被土著民一影响,不到十代居然就成了蛮夷,这实在是不像话。
一句话,辽东新收复的土地上既在积极恢复耕种秩序,又在大力恢复汉化。
趁着明兵给俘虏们宣扬剃辫政策,李永芳等重要人物也被压到总兵面前。
听闻大汉奸被压到了沈阳城,东门附近聚集了不少百姓,指着李永芳破口大骂的不少,要不是李大帅在,他们能冲上来活撕了这群汉奸,然后分而食之。
“大帅,我还有用,我能去赫图阿拉、去铁岭骗开城门……”
死到临头,他的求生欲望突然迸发,嘴里急呼各种帮助明军攻占后金城池的计策,以此来显现他的用处。
可惜没有人听他的。
四名营兵直接将他抬到了总兵的铡刀前,李昊干脆利落压着铡刀落下去。
几乎没废多少力气,李永芳的首级就滴溜溜滚到了台下的泥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