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2章 溃败
汉军在步步为营、持续的向前推进,前排的步兵在凶猛的挥舞着手里的兵器,将那些行动陷入不便的匈奴骑兵斩杀。
后排的汉军骑兵也在努力,他们依然在不断的张弓搭箭,在持续压制着匈奴人。
至于日逐王不是已经想逃了,而是已经开始了逃窜,他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坚持下去了,败局已定,现在要考虑能够带回去多少人、能够挽回多少损失。
这一次他败了,败的非常彻底。
右贤王的奇袭之策没有奏效,反而落入了汉军的陷阱。想要用疲敌之策让汉军不胜其烦、掉以轻心,结果计策被识破损失惨重。
后卫变前锋,后排的人马先逃出去、拉开距离,才可以让前方的兵马也跟着逃出去。
按照这样的战术安排来说肯定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问题就是在执行方面绝对不容易。
在草原上的时候,大家都是最勇敢的战士,面对弱小的部族等等,他们可以高歌猛进、狰狞着挥舞着武器收割生命。
可是说到底大家也都是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恐惧,面对那些知道不可能战胜的对手时,也想要求饶乞求活命。
更重要的是在匈奴除了极少数精锐算是职业军人之外,更多的都是牧民等等。
平时放羊牧马,在大自然的考验下、在民风的影响下,他们也会练习骑射,有一定的战斗力。
可是令行禁止,这对于他们来说有点难了。哪怕战时也有阵型等等,可是相比起汉军的阵型等等,要求还是低了不少。
张安世和赵充国激动不已,指挥着手下的士兵们挥舞兵器。
“向前!”赵充国不顾甲胄上插了几支箭,亢奋的大喊,“材官、材官上前!”
不远处的张安世站在队列后,厉声大喊,“马腿,快砍马腿!勾住匈奴人武器,拖下来!”
一个匈奴骑兵刚被拖下马背,汉军的枪兵就开始乱枪直戳。偶有同袍倒下,立刻就有人补上位置,不管是持枪的还是持盾的,都在紧密的维系着阵型。
战功在不断的积累,这对于汉军来说当然无比亢奋。
此前打了车师等西域国家虽然也有战功和斩获,但是这些战功也分三六九等。西域人比不上匈奴人‘值钱’,杀死匈奴人得到的战功更高、赏赐更多。
大部分的士兵可能不敢奢望成为将军,可是这一次出征之后,他们获得的赏赐可以让一家子人安安心心的过两三年的日子,这就值得他们卖命!
“校尉,匈奴人要逃!”一个屯长大声对赵充国说道,“他们的箭少了!”
不只是箭少了,更因为听到了一些马蹄声、喊叫声,和先前的喊打喊杀的声音有很大区别。
赵充国可是懂很多‘外语’,匈奴语、羌语,这都是他掌握的能力。
“你速速让人去禀报大司马!”赵充国立刻说道,“继续向前杀,杀的越多功绩越多!”
不能让匈奴人轻易的跑掉了,阵型一直都是紧紧的和匈奴人撕咬在一起,这就是大司马的军令。
除了是为了不让匈奴人骑兵有发挥的余地,也是在充分利用汉军武器更好的因素。
最重要的是紧咬着匈奴人,就不给他们转身逃跑的机会,可以最大程度的杀伤匈奴人。
匈奴人很有可能要逃,很多将士对此一点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好意外。
仗已经打到了这个份上,匈奴人继续坚持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们的败局已定。除非猛然间出现什么不可思议的重大变故,他们才有机会绝地反击。
听到前方传来的军情,霍嬗果断下令,“令会匈奴语者大声呼喊,降者不杀!降者下马跪在道旁!”
霍嬗不是道德素质多高的人,可是杀降这样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
更何况他的军中还有不少人是匈奴人,汉匈之间就是这样,打败了就降是很常见的事情。有汉军败了降匈奴,有匈奴人败了就降大汉。
大汉对匈奴降兵还算不错,不少人都是被编入军中。那些主动来投靠的匈奴贵族多数能够封侯,他们在大汉也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霍嬗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匈奴人不一定就非得是全都杀光。削弱匈奴,也不一定是只靠战争,瓦解分化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决战时刻已经结束,接下来该做的事情就是秋风扫落叶、打扫战场了。
赵安国颇为振奋,对霍嬗说道,“君侯,前头看样子是决出来了胜负。匈奴人若是开始逃窜,我等骑兵就该上前了!”
霍嬗也是这么想的,说道,“还是不可大意,我率重骑冲杀,让其不得安宁、不能集结人马,你率部跟着掩杀。令步兵跟着,收降降兵。”
随即继续下令说道,“令田仁等快些准备箭矢、落石,以作接应。”
日逐王大败而逃,现在就该是汉军乘胜追击的时刻,自然也是需要考虑持续的扩大战果,这一场仗好像是没有输的可能性了。
不过霍嬗依然保持着足够的警惕,还是需要考虑到一些可能的变故,山谷两侧的伏兵不只是不能动,还要作为接应,免得后路被断。
这也算是霍嬗用兵比较稳的地方之一,哪怕现在看似是赢定了,也需要考虑到被翻盘的可能性,绝对不能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浪起来。
前方的匈奴人在撤退,汉军也是在一边杀敌一边在瓦解着匈奴人的军心,在不断的劝降。
效果肯定是有的,不只是因为匈奴人感觉到苦战不利,更因为他们的身后没有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