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受益.匪浅(1 / 1)

不过既然王学意已经决定,他自然没有异议。 “明白!”罗群回答道。 许宁也没有理由拒绝。 虽然前期论证的资金在整个项目中占比很小,但对于课题组和个人而言,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讲奉献精神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实际利益。 “对了,王院士。” 刚坐下的罗群又问道:“这个招标是采用议标的方式吗?” 王学意点头表示确认。 许宁轻轻点头,说道:“是的,招标流程确实拖得太久了,我们得加快速度。” 议标不像公开招标那样广为人知,它更像是一种私下的讨价还价,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直接谈判。 这种形式在90年代还未被招投标法所禁止,而邀标则是指邀请特定的几家单位参与竞争。 即使这款预警机被研发为“低成本”型号,但相较于2.5亿美元的圆环工程来说,这个“低”字也只是相对而言。 毕竟,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不可能便宜,前期研发就要投入数亿人民币。 对于王学意这样的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和院士来说,涉及如此巨额资金的项目,立项可不是写份报告那么简单的事。 一个响亮的理由或契机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圆环工程之所以能启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湾战争带来的契机。 许宁心中其实已经有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将预警机项目与即将到来的9910工程联系起来。 9910工程是为了迎接1999年10月阅兵而设立的大规模筹备项目,涵盖了从坦克到军装在内的所有阅兵装备。 他转头问王学意:“王院士,我们现在生产这种相控阵雷达天线的效率怎么样?” 王学意坦率地回答:“不算快。” 他解释说,虽然半导体元件的生产还可以,因为可以与其他雷达共享,有一定的库存,但是t/r组件的封装需要使用高硅铝合金,目前只能靠人工加工,这限制了产量和质量。 “要制造你提到的那种四面阵天线结构,至少需要5000个组件,大概需要半年才能完成,再加上总装和调试,整个过程可能需要8到10个月。” 听到这里,许宁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尽管时间比预期的长,但他知道,在1997年的条件下,电科集团能够自主开发出这样的技术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直到2006年华夏才有了第一架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空警200预警机,而歼16战斗机则要等到2016年才开始批量装备同样的雷达系统。 王学意似乎看出了许宁的忧虑,作为前辈,他安慰道:“预警机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项目,小许同志,别太着急。” 许宁深吸一口气,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考虑的是,是否可以让预警机项目搭上9910工程的顺风车……” 这样不仅能够加快项目的推进,还能借阅兵的机会展示国家的军事实力。 对于成熟的装备,这个项目的关键在于确保供应;而对于正在发展的新型号来说,加入此项目意味着它们将获得加速发展的机会。 过去,许多重要的型号因为加入了这个项目而受益匪浅。 王学意看着手中的公文包,心中满是忧虑。 现在已经是1997年3月,距离9910工程的验收只有30个月的时间了,而他负责的飞机项目甚至连正式的图纸都还没有完成。 根据他的经验,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到首飞,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即使走特事特办的程序,也至少需要四五个月来完成审批,这意味着真正留给研发的时间仅有两年左右。 “如果雷达系统的开发能够跟上进度,那么载机平台的研发和改造应该不成问题。” 许宁说道,显然不愿意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阅兵对军事爱好者来说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节日,尤其是当自己的作品能够在其中亮相时,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 在前世,由于资源有限,华夏空军在9910工程中最大的成就只是为苏27战斗机建立了完善的保障体系,使这些飞机可以离开遂溪机场,在其他基地运作。 这次,许宁决心不再留下遗憾。 他希望不仅能够推进空警200预警机的项目,还有可能将歼10和歼11战斗机也纳入到9910工程中。 王学意最终被说服,决定追随许宁的步伐,以9910工程为目标全力以赴。 “既然如此,前期的项目论证工作?”王学意问道,担心时间紧迫是否会影响到项目的顺利进行。 “这一点您不用担心。” 许宁回答:“招标结束后,我们可以在金陵立即启动工作,计算结果可以直接送往涪城316军工厂的风洞进行测试,这样可以实现几乎同步的操作。” 许宁对此类高强度、多任务并行的工作已经驾轻就熟。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且,相比起加装圆盘,楔尾的研发相对简单,不需要频繁地与风洞测试团队沟通协调。 实际上,在前世,空警200从立项到首次飞行只用了大约20个月的时间。 如果没有那次不幸的空难,它本应更早进入服役。 虽然那时候的技术积累已经相当丰富,但如今,许宁手中握有的资源更多,他有信心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这个项目的初步规划并没有耗费太多精力,几个核心成员在半晚上的时间里就勾勒出了大致的方向。 对于许宁而言,这类任务早已驾轻就熟,无需过多依赖系统支持。 尤其是运8的相关数据早已经被172厂的团队数字化,可以直接调用,只需添加T形天线和尾鳍的研发,工作量相对较小。 徐舒与电科14所的工程师们虽然不是飞机研发专家,但他们在算法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也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最费时的部分是等待计算机处理结果,因为现有的计算能力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利用这段时间,团队可以着手进行楔尾预警机的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分析。 尽管研发吊舱时已经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减少了对硬件性能的要求; 电子干扰吊舱对于14所来说仍然是一个新颖的挑战,预计需要约半个月的时间来制造大、小两种工程样机。喜欢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末世:开局五种超能力,我无敌了 弹丸论破:黑幕游戏 JOJO:命运,真的如此牢固吗 黑暗召唤师:调教末世,为所欲为 末日狂潮:我的系统无敌了 星兔狂奔 【王俊凯】盛夏的黄桷树 末世征途,从寻亲开始 NBA:谁说我是最强克猩 猎魔龙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