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目标依然是普通的老百姓,普通百姓被抢以后更是雪上加霜,可该给地主的租子依旧不能少,这些人可没有什么人道主义。
百姓走投无路,再次选择落草为寇,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匪怎么剿都剿不完,因为没有从根源解决问题。
也就是土地兼并,没有土地百姓就没饭吃,就会做盗贼,做了贼就会接着抢百姓,百姓没饭吃就会接着做贼。
循环往复,还是资源分配问题。
可现在刘欣无能以为,他又不能凭空增加出土地出来,中央也做不到向当年武帝那么霸道了,只能不断用宗室中央的土地。
然后接着被豪强兼并,资源继续集中,朝廷继续出卖土地,慢慢的,朝廷再也没有多余的财富,全部集中在豪强身上。
这是每一个王朝末期都要面对的,治标不治本,最干脆的办法就是屠一波,可这只是设想而已。
皇帝不能当强盗,需要依靠豪强来治理地方,需要团结他们,换句话说,朝廷和豪强是盟友,大家一起压榨百姓。
豪强的压榨力度超过朝廷,朝廷就也会在基层上找补,这样百姓就活不下去了,均衡被打破。
朱春见状心中有了几分把握,说道:“臣的建议就是加大部分刺史的权力,以此来处理盗贼和异族豪强不尊号令问题!”
他作揖:“臣以为,废史立牧,可得一方安宁!”
此言一出,群臣无不哗然,开始交头接耳谈论起来,州牧这个东西他们当然有所耳闻。
总揽一州军政大权,彻底凌驾于太守之上,相当于真正意义上的诸侯!权力之大,能够尽数调动一州的全部力量。
太守和刺史再也不是平级,而是上下级关系!这就可能导致地方不听朝廷命令了。
地方做大可都是亡国的前兆啊!
所以群臣议论纷纷是肯定的,他们也害怕,太守会养寇自重,难道州牧就不会了?
若是这么做的话,影响将更加恶劣!
一郡之地,不影响赋税民生的情况下,拉出万余有战斗力的精锐就是顶天了,可一州之地足以拉出十万兵!
如果选择穷兵黩武,发动叛乱的话,能够拉出二三十万人!到时对于国家将是灭顶之灾!
“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地方做大,此乃取祸亡国之道也!影响极其恶劣!到时候这州牧与昔日的赵王刘如意吴王刘濞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些非刘姓中人的风险更大,他们如果联合造反朝廷如何抵挡?中央的军力可远不如文景的鼎盛时期了。”
“朝中也没有在长安城下力挽狂澜徐昭徐太尉,也没有单刀赴会,斩吴王头的圣师徐恭!”
王根出列,拱手说着。
他当然是反对的,主要是这地方是徐家的天下!如果废史立牧,那占便宜的就是徐家。
因为,州牧这种重臣肯定是不能普及的,只能让忠臣担任,而徐氏子肯定就是最佳选择。
他们的权力会更大,对王氏没有任何好处。
反倒做事更加束手束脚,很难想象,荆州牧冀州牧能拉出多少军队出来!
“臣附议,陛下这是亡国之相啊!”
“不错,当年赵国之乱的前车之鉴还不够清楚吗?”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群臣大部分都出列持反对态度,有些甚至不是王家的人。
因为谁都知道,地方做大万万不可,自古以来,这种情况只出现在开国和亡国时期。
如今新帝初继位,大家对刘氏的希望还有不少。
当然不希望,他就这么亡了。
“徐相怎么看。”刘欣沉默了许久,然后才看向了徐华。
徐博病重,此时已经停止上朝了,取而代之的是他的接班人,徐华。
自从王凤死后,另一个派系的领袖也立刻病倒了,似乎是了无牵挂,可以说又一场大变马上就来。
不过,徐家的变动应该是远比王家小的,因为王凤死时,徐博还活着,震慑了很多人。
这次王凤已死,王根王商还没有展现出多大的才能,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臣认为,可也不可,好处与坏处并行,若是择一忠臣为州牧,那么能大大增强朝廷权威,相反的,如果是奸臣,那么无疑将是灭顶之灾!”
徐华不想发表过多建议,而是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
首先,这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但对朝廷的风险更大,因此他才这么选择。
还是要看陛下。
刘欣点了点头,他其实是想设州牧的,但不废除刺史,找一些忠臣到不听号令的州任州牧,确实能大大改善地方局面。
降低风险也很简单,那就是让州牧做临时性的官职,解决问题就立即取消。
这样一来就不需要顾虑那么多了,刘欣觉得自己还是有忠臣可以用的,比如地方的徐忠等人,都是忠于自己的。
让他们当州牧,大概不会脱离掌控,同时还能起震慑作用。
同时还有一点,那就是制衡中央的王根王商等人!让他们投鼠忌器!
刘氏皇帝也不是无兵可用,一发血诏,能够拉来几十万的勤王大军,这样就不是孤立无援了。
经过深思熟虑后,刘欣还是说道:“诸位所说确有道理,朱刺史说的也不是完全不在理,这地方同样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这样,各退一步,不废刺史,只是立一部分忠臣为暂时性州牧,如此一来,地方混乱问题可解,州牧叛逆风险也可缓解。”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