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79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79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2 / 2)

直接来了一个挖地三尺般的搜刮,连佛祖道祖身上的金子,都给刮走了。

大量的金银财宝,都被北元的流亡朝廷,给带到了草原上。

其二就是盛产铜的西南,如今还未收复,被北元的梁王所把持。

其三就是,经历了元末乱世,百业凋敝,不仅人口流失严重,钱财也一样如此。

其四就是,新兴的大明已经稳定下来,正在迅速复苏,对于钱的需求量,也随之急速增加。

这主要的几条,再加上其余一些不算重要,但同样切实存在的原因,导致如今的大明出现了厌恶钱荒。

而这件事,也非常难以解决。

不论是灭掉西南梁王,夺取铜矿大量铸钱,还是进军北元王庭将之一举覆灭,把众多的金银财宝这些给夺取回来。

都不是一朝一夕间,能够完成的事。

且想要做到这些,还需要诸多钱粮进行支持。

不解决钱荒的问题,许多事情处理起来,都不顺畅。

钱荒的问题,已经在事实上,影响到了大明的诸多方面,制约了大明的发展。

也是因为,皇帝之前才把主意,给打到了宝钞上面去。

忙活了大半年,如今终于弄出合适的宝钞了,可以大规模发行了,皇帝居然突然喊停了!

这到底是什么操作?

皇帝不过日子了?

不发行宝钞,哪里来的钱?凭空变出来吗?

“钱总归会有的。”

朱元璋出声说道。

胡惟庸听的暗中狂翻白眼,这不说的纯屁话吗?

钱肯定是有的,比如接下来夏粮一收就是钱。

但根本上的问题,不是还没有解决吗?

他倒是想要看看,这想一出是一出的皇帝,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解决钱荒的问题。

朱元璋倒并非如同胡惟庸想的那般,说的是屁话。

关于如何来钱这事,他也有所考量。

比如废除海禁,重设市舶司,发展对外贸易。

比如拿下倭国,把那石见银山这些地方,都给收归大明。

这些都是很好的。解决钱荒的办法。

只不过,这些事情和灭掉北元梁王,收复西南,用那里丰富的铜矿来铸币一样,都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

所以,现在只能是另想他法。

“现在还剩下多少钱?”

“给中都的众劳役们,进行了足额的补偿之后,还剩下不足三十万贯。

扣除掉日常开支,以及往边塞那边送去的一些钱粮,至多支撑到三月底,就会彻底没钱。

夏税六月才开始收,最快的一批钱粮,也得六月半之后才能送到应天这里……”

中书省居于六部之上,作为中书省现在唯一的一位丞相,胡惟庸可谓是大权一把抓,诸多事情,都有权过问。

对于户部的情况也很清楚,此时皇帝询问,他对答如流。

按照原本的预算,朝廷这边留下的钱财,其实是够用的。

不仅够用,还能多出来一点的盈余。

但出了中都城的事后,皇帝为了补偿中都城的众多劳役,费了太多的钱财。

导致钱财上,出现了一个不小的缺口。

“也就是说,按照这样来算,至少还需要二十五万贯,才能渡过这次饥荒?”

“差不多,有二十五万贯钱财,再勒一下裤腰带,这段儿时间就不成什么问题了。

可以成功挺到夏税收上来。”

按照胡惟庸之前所想,皇帝之所以敢在中都城劳役上,出手这般的阔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知道宝钞都提举司那里,快把宝钞给弄好了。

马上就要开始发行宝钞。

印钱可比通过收税等手段,来钱快太多了。

只要宝钞一开始发行,这点缺口根本就不是事。

结果哪能想到,现在皇帝瞎搞一气,居然出人预料的,喊停了宝钞的发行……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朱元璋点了点头,陷入到沉思之中。

二十五万贯,说多不多,却偏偏卡在了这个关键时刻里。

必须将之给解决了才行。

只是……该用哪个办法来解决好呢?

朱元璋在心里衡量想到的几个解决办法的利弊,一时间没有言语。

“上位,要不……先暂时把移民的事情给停下来?

这样的话,基本上钱也就够了。”

见到皇帝为此而苦恼,作为丞相,胡惟庸自然要充当贴心小袄,将皇帝不好开口的话给说出来。

这是他经过急速的思索之后,觉得最为可行的事。

移民是一个长久的、持续性工作,北面荒芜的地方太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而如今的皇帝,对于移民的百姓,给的又稍微多了点。

导致这个事,成为了财政的一大支出项。

而且还是持续不断的支出。

现在钱财出现缺口,先暂时把这事停下一段儿时间,让朝廷稍微缓口气,也不是不可以。

从各方面来考虑,这都是影响最小的,属于可以付出的代价。

只不过,唯一不太好办的,是这位放牛娃出身的皇帝,总是喜欢把百姓给挂在嘴上。

此前还不止一次的说过,往北面等人烟稀少的中原腹心之地等地方移民,乃是百年大计,一定要做好云云。

如今遇到了事,被架在了这里,不好拉下脸。

那么在此时,自己这个丞相,就需要很懂事了。

“移民乃是百年大计,极其重要,一刻都不能停,看起来只是停下三四个月的时间,不算太长。

但至少会导致少移民五万百姓。

五万百姓,可是能发展出不少东西来的。

这个时间段移民,不耽误百姓来到新地方,赶紧耕田,种些粮食,从而保证接下来的口粮。”

朱元璋果断摇头。

“上位说的是,但这也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虽会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也不会那般大。”

胡惟庸还在继续劝。

这等不好言说,明显和皇帝之前的说法背道而驰的事,皇帝肯定不会一口答应。

三辞三让嘛!

自己多劝几次,皇帝才会顺水推舟,勉为其难的答应。

这点他还是懂的。

“咱说的是实话,移民的事,的确不能耽误,更不能因为区区二十五万贯钱财而耽误。

移民的事不能停,而且对于移民的安置这些,也同样不能降低标准。

一切照旧!

胡相,咱与你说的是真的,非是要搞什么辞让的把戏,咱不是那种人。”

还要再说些什么话,对朱元璋接着进行劝说的胡惟庸,顿时闭嘴。

自己又会错意了?

皇帝到底怎么了?

最近一段儿时间,做事情怎么往往不按照常理出牌?

这般难伺候了?

一向自信的胡惟庸,都自信不起来了,禁不住的在怀疑人生。

“是臣想错了,臣必然会按照上位的吩咐来,盯紧下面的人,让他们在这事情上,不出任何的差错!”

胡惟庸立刻沉声表态,态度非常坚决。

“只是……这钱财的缺口,又该怎么填上?”

朱元璋道:“这个不着急,咱来想办法,绝对不会耽误正事。”

胡惟庸得到皇帝的准话,便不在这事情上多言语。

很快就从武英殿这里离开……

返回到中书省,进入到独属于自己的公房内,坐到那张红木桌案前,回来时还笑着向与他打招呼的人点头示意的胡惟庸,猛地一巴掌拍向了那红木桌案!

不过,手掌即将和桌案接触时,忽地又收了力道,只是发出了一声不大不小的声响。

这是担心动静被其余人听到。

胡惟庸面色阴沉的,在这里坐了好一会儿,忽然一笑,满满都是讥讽。

他倒是想想看看,朱元璋这家伙,到底能用什么办法,填上这二十五万贯的缺口!

可别窟窿越弄越大,最终还是选择了发行宝钞,或者是暂停移民就好笑了!

……

“哈哈哈……”

宝钞提举都司这里,赵鼎来到没有人地方,再也憋不住笑了起来,心情格外的畅快。

胸中的郁闷之气尽数消失。

让胡惟庸这狗东西不当人,抢夺自己的功劳,前去找皇帝表功!

现在直接撞马蹄子上了,舒坦了吧?

圣明无过于上位!

不过,赵鼎的开心很快就消失了,因为皇帝那里来人了,传来消息说,宝钞还要接着改。

如今的宝钞太大了,不便于携带,需要大幅度缩小,面额最大的一贯宝钞,改为长五寸,宽两寸。

其余面额的宝钞,也都要缩减。

除了这些外,其余图案这些倒不必再进行改动。

已经进行过多次改版,改的想要吐的赵鼎还能说什么?

只能接着开始掉头发的路程了。

好在胡惟庸这个丞相在这次的事情上,又吃了一个亏,能给他带来很大的安慰。

其余官员,得知皇帝推迟宝钞印发的消息,诧异之余,很多人也禁不住长松一口气。

他们又能少遭受一些损失了。

户部尚书刘歆明显也有些意外,但意外之后,却也没有太多其余反应。

宝钞终究还是会印发的,只要印发,那些致命的问题就会出现,根本无法解决。

不是说推迟印发就可以的。

而他此时也从胡惟庸那里,得知了皇帝对于二十五万贯银钱缺口的态度,亦是心中冷笑不止。

等着看皇帝能弄出什么‘高明’手段,将之给补齐了。

不是说他看不上皇帝,实在是皇帝在财务上的水平,低的让人想要发笑。

不过,也正是因为皇帝在财务上胡乱搞,才能让他这个户部尚书如鱼得水,在哪哪都是窟窿的财政里遨游……

朱元璋没有让这些人久等,三日之后,就给出了属于他的解决办法……

(本章完) ', ' ')

最新小说: 汴京诡案手札 火影:从叛逃木叶开始 港片:宝箱系统助力警界传奇 欢喜知意:陆少后悔退婚了 秦时:最强毒士,嬴政直呼活阎王 穿书做神医,清冷世子为我折腰 永恒权杖在哪,冒险开始 不是,你说你在搞纯爱? 京圈公主,竟跟我回乡直播种田 我在幕后,创造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