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扬名华人圈(2 / 2)

“区区不才,正是在下。”此话一出,立刻一片哗然。

特别是“海运”剧社的社员们,一窝蜂地涌了上来,一副“终于见到真人”的样子。

“没想到岩子在美国都这么受欢迎啊。”

王安逸不禁感慨了一句。

白若雪却诧异不已,一问陈若曦才知,华夏的各大戏曲团经常到海外巡演,旧金山、纽约、西雅图等地的华人每次都会去捧一捧场。

到场的媒体,除了《旧金山晚报》等以外,自然也有《华侨日报》等华文报纸。

每当接受采访时,戏曲团总会把“世界戏剧体系”、“三大表演艺术体系”等理论搬出来,而提出这个理论的“方言”,自然也被反复地提到。

随着各大华文报纸的报道,方言这位“青年戏剧理论家”,渐渐在华人圈里,小有名气。

话题围绕着方言,白若雪和陈若曦尽管是第一次见面,却仿佛一见如故,闲聊了起来。

“我听萧老说,你和方言在美国出版了一本小说?”陈若曦语气里透着好奇。

“喔,还有这种事!”

江楠看了看被包围的方言,又望了望白若雪,就见她摆了摆手,谦虚地说:“小说是方老师独立完成的,我只是替他做些翻译工作。”

萧乾笑道:“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翻译跟创作没有高低轻重之分,两者都很重要。”

文洁若欣然同意,甚至陈若曦直接搬出余光中的说法,“翻译也是一种创作,至少是一种‘有限的创作’,我非常地认可这个观点。”

然而,江楠的关注点并不在此。

“你们写的那本小说叫什么?”

“《拯救大兵瑞恩》。”

白若雪从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书。

“能借我看一看吗?”

陈若曦接过手,饶有兴趣地翻阅起来。

…………

过了15分钟左右,接风宴正式开始。

陈若曦刚看了个开头,就被情节深深吸引,问道:“小说已经在美国开卖了对吗?”

方言点头说:“有一两个月了吧。”

“是嘛,那我可要买一本,好好地读一读。”江楠一开口,在场不少人也纷纷地响应。

方言莫名地有一种天桥卖艺的感觉。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而陈若曦不但要捧个钱场,还要帮着宣传,既向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的成员们推荐,也要在《华侨日报》等报纸上,点评这本书。

“那敢情好啊!”

“谢谢,谢谢陈女士!”

方言一听《拯救大兵瑞恩》会出现在华侨华人海外创办的报纸上,心里又惊又喜。

正愁着小说该如何在美国打开局面,这不就来了嘛,真的是瞌睡了,都有人来送枕头。

“不用客气,举手之劳。”

陈若曦告诉他,自己在美国生活了这么多年,得出了个体会,那就是“一个作家,一个艺术家,第一要有祖国,第二要有世界。”

“您说的一点也不错,第一要有祖国,第二要有世界!”方言举起酒杯,邀众人干杯。

“干杯!”

在欢声笑语中,举杯相敬,碰杯的瞬间洋溢着情谊,整个餐馆里充满和睦愉快的气息。

两天后,《华侨日报》上率先登出了《拯救大兵瑞恩》的点评,同时还附上了方言的简介,年纪轻轻,就拥有着一连串耀眼的头衔。

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们的广泛关注。

接着,同样在旧金山的《北美日报》、《亚洲人周报》也纷纷捧场,高度评价了方言和《拯救大兵瑞恩》,向华人华侨推荐这本书。

在旧金山的华人数量有几十万,《拯救大兵瑞恩》在圈子里,渐渐地传开,甚至于旧金山华语广播电台,把这种现象当新闻来报道。

一经宣传和曝光,销量随之上涨。

而此时,方言早已离开了旧金山,途经过丹佛等城市,每一次,都有当地的华人组织招待,《拯救大兵瑞恩》都会登上当地的华文报纸。

就像在巡回演唱会上推广专辑般,每到一座城市,就把小说宣传到那座城市。

挣钱嘛,不寒碜!

很快地,即便方言没去过的城市,《拯救大兵瑞恩》也在华人圈子里流传开来,像西雅图的《西华报》,纽约的《中报》、《华语快报》等华文报,相继地替方言免费做宣传。

销量一高,不少地方的书店开始缺货。

随后,兰登书屋接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电话,接听员一脸茫然,《拯救大兵瑞恩》?

还是华夏人写的小说?!

今天可不是愚人节!

(本章完) ', ' ')

最新小说: 惊!七零美娇娘是个大力士 全能大佬在综艺圈飒爆了 重生反派的信条 低如尘埃,也要野蛮生长 庆团圆 快穿之从七零年代开始 爱与租约 重生九零:收拾收拾,准备拆迁 全人类飞升 不朽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