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数量一下子比原先多了十倍……
贾大隐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
自从听得陈青兕的改革方略,贾大隐当即改旗易帜,认真写着感言,向陈青兕表达忠心。
陈青兕自然知道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的道理。
贾大隐的父亲太常博士贾公彦是他的同僚。
任人唯亲,这是一个贬义词。
但在关键时候,想要稳住局面,就得任人唯亲。只有选择亲近的人,才能最快的稳住局面。
当然有个前提,这个“亲”得有一定能力。
陈青兕选择在考功司干了十一年的贾大隐为副手,很快就稳住了考功司里的考功令史、书令史,远比他从考功令史、书令史中选择心腹更快捷。
贾大隐因为最初站位问题,对于陈青兕心怀愧疚,以态度作为弥补,能力态度皆有,得到了陈青兕的信任。
“不要激动,更别高兴,现在笑还太早!”
陈青兕见过大世面,很快就恢复了冷静,说道:“两万人,知道意味着什么吗?我们需要一个容纳两万人的考场,需要负责两万考生的治安问题,需要有足够的阅卷官,抄录官,大到制度,小到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我们解决。现在离开考还有两个月。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两个月时间解决这些问题。”
贾大隐只想着全新的制度大兴,还未往深处想,陈青兕这一盆冷水浇下,直接让他透心凉,问道:“属下一时得意忘形,陈先生恕罪。现在怎么办,属下听先生的。”
陈青兕起身道:“这已经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事情了,我立刻进宫,向陛下禀明此事。”
对于此次科举大兴,陈青兕并不意外。
尽管在京畿之地,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反对的声音源源不断。
他陈青兕原本的风评一落千丈,但他却知道放眼天下来看,褒奖者占据多数。
毕竟相比天下的庶族寒门,士族终究居于少数,且士族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旁支是享受不到家族福利的。
科举改制对于这类人而言,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且只此一次,故而自荐参加者不计其数,应从者云集。
当然,科举不可能只此一次。
只是这种制改会伤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从陈青兕被抨击就可看出,已经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所以很多人并不确定今年的科举改制会不会延续下来,来年朝廷或者新任的主考官会不会如陈青兕这般,顶得住压力,延续这个制度。
庶族寒门就期盼着一个机会,现在出现了他们不敢赌也赌不起,所以他们根本不敢奢望来年还会有这样的制度,还会有陈青兕这样的主考官,哪怕是刀山火海也要聚在一处闯他一闯。
陈青兕也是庶族寒门出身,很能理解这种心情,提前预料到此次科举人数会远超过往。
可是如此人数,有些不寻常。
陈青兕嗅觉敏锐,李治的态度强硬,不管多大的官,哪怕是侍郎级别的,哪怕是他儿子的几句话,都给驱逐出朝廷。
自然没人敢触李治眉头,在李治这里,从来没有什么法不责众这个词。
大不了再扶持一个李义府。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从科举本身动手。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