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天刚亮,江玉燕便坐在书桌前,蘸墨提笔,在纸上工整写下“工契”二字。 她写得极认真,每一条款都反复斟酌。 “一、工匠每日卯时上工,酉时下工,迟到半时辰扣五文钱……” “二、酱缸需每日搅拌三次,疏于照看致酸败者,照价赔偿……” “三、配方工艺不得外传,违者罚银百两……” 既然有罚肯定也有奖。 她笔锋一顿,想起昨日大哥那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不由摇头轻笑。 又在末尾添上一句:“勤勉能干者,月末加赏三日工钱。” 作坊。 十来个人排成两列,有江书屹带来的兄弟,也有张铁柱从村里招的壮劳力,还有年轻的妇人。 众人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刚刚完工的酱坊,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 江玉燕站在台阶上,一身素色衣裙衬得她格外沉稳。 江玉燕目光缓缓扫过院中众人,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清晰: “诸位既然入了我家酱坊,有几句话得说在前头。” “第一,坊中工艺配方,出了这个门就给我烂在肚子里。若是让我知道谁往外传——” “就给我去尝尝牢狱里的饭好不好吃!” 虽说坊中有工艺配方,但是关键步骤还是在江玉燕自己的手里,就算是有谁把这个方子谁出去了,也没办法做出真正的酱油。 众人顿时噤若寒蝉,连江书屹带来的几个兄弟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 “第二,”江玉燕走了两步,离众人更近些,“这些原料,粒粒都是血汗钱换来的。” “若让我发现有人糟蹋原料……” “或者把我家的原料往家里捎,捎多少我就让你赔十倍!” “你要是赔不出来,那就跟我去官府看看官老爷收不收你!” “最后——”江玉燕忽然展颜一笑,“每月十五,做得最好的三位,赏钱加倍。” 这话让所有人眼睛一亮。 她清了清嗓子,声音清亮:“诸位,如果认真想好了要来我们作坊干活,今日签了工契,便是我们酱坊的人了。” 张铁柱捧着朱砂盒上前,挨个让众人按手印。 轮到江书屹的小兄弟时,一个叫小五的壮实青年盯着契约直挠头,他问张铁柱:“东家,这上头写的啥?俺不识字……” 张铁柱也不识字,叫来江玉燕解释。 江玉燕不慌不忙,指着条款一条条解释清楚。 说到“罚银百两”时,小五吓得一哆嗦。 一百两他这辈子都没有见过一百两银子,那得是多少啊! 能买多少米面油了? “怕什么,”江书屹拍了他后脑勺一下,“你只管卖力干活,东家还能亏待你不成?”说着冲江玉燕眨眨眼。 江玉燕站在院子中央,阳光斜斜地洒在她身上,将她的影子拉得修长。 她拍了拍手,清脆的声响让嘈杂的院子顿时安静下来。 “现在,”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张管事带人去搬蒸锅,记住要轻拿轻放,新打的锅子金贵着呢。” 她又转向另一边的江书屹:“江管事,你负责分派活计。烧火的、挑水的,各司其职。” “未时我要看到第一缸豆子下料。”江玉燕说完,环视众人。 不知是谁带头喊了声“听东家的”,这声呼喊像一粒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院子的热情。 应和声此起彼伏。 连树上的麻雀都被这阵势惊得扑棱棱飞走了。 第一筐黄豆倒入清水中,酱坊正式开工。 江玉燕挽起袖口,亲自示范如何挑拣坏豆。 阳光透过新盖的茅草屋顶,在浸泡豆子的大缸里投下斑驳光影。 示范过后,众人都挽起袖子,分配任务,干活。 磨盘旁站着几个膀大腰圆的汉子,他们正往石磨上洒水;灶台边是几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正在整理柴火;女工们则围坐在几口大缸旁,开始挑拣豆子。 江玉燕站在台阶上,看着这幅热火朝天的景象,嘴角微微上扬。 江书屹把江玉燕拉到一旁:“妹子,你上次跟我说酿酒的事情,怎么个说法?干不干?” 江玉燕看了眼江书屹:“你要跟我一起干了?” 田里收了三亩地的稻子,江玉燕想着直接当粮食卖的话赚不到什么钱。 又想到米酒在这个时代广为流传,因其口感温和,价格适宜。 只是现在的技术比较落后,酒里的杂质很多,尝起来有很强的颗粒感。 要是能做出更清透、纯度更高的米酒,口感就能更醇厚,更温和。 自然能卖的银钱就高一些。 于是江玉燕就提出跟江书屹合伙做米酒的生意。 米酒要是真能做得更清透,价钱翻上一番不是问题。 可一低头看见账本上那几个可怜的数字,心就又沉了下去——上次合伙开作坊,几乎掏空了他的积蓄,眼下要是再投钱,万一砸了…… 所以他一直很犹豫,但今天却突然问起这事,江玉燕自然觉得很奇怪。 江书屹郑重地点点头:“不就是一个小小的米酒,这事,我看有奔头。” “没奔头也没关系,咱们还有作坊呢,也不至于裤衩子都输光。” 江玉燕点点头:“那行,那我琢磨琢磨这个米酒的事情好了。” “不过这事也不一定能成。” 这米酒的纯度怎么提高,江玉燕脑子里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蒸馏,把杂质都分出来。 可是如果是要酿酒的话,这个蒸馏装置就要搭的很大了。 现在这个条件,江玉燕没法说到底能不能搭出来。 江书屹拍了拍胸脯,爽快地说:“妹子,你放心大胆地干!需要什么材料就跟我说,我去想办法。” 江玉燕沉思片刻:“那行!” 要是想做个蒸馏装置,需要大铁锅、铜管、木桶…… 不过铜管可不好找啊,据她所知那东西金贵着呢。 铜矿资源稀缺,开采和冶炼成本较高,卖的自然也就贵。 既然铜管不好找那就找个替代品,可以用竹子代替。 江玉燕眼睛一亮想到后山那片竹林里的老竹子,粗细正合适。喜欢穿越后,我家成了最大的蛀虫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越后,我家成了最大的蛀虫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