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李世民身侧的燕淑妃,她也认真地把这首诗看完,语气带着几分惊愕说道。 “韩国公尚且年轻,而且近些年仕途又高歌猛进,怎么会有这种悲哀的感悟?” “如果这首诗是宋国公所作,倒还有几分应景。” 宋国公萧瑀已经被五次罢相,他有诸多感悟不足为奇。 可杜荷近些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有什么可哀愁的呢? 完全是臆想出来的愁绪罢了! 武媚娘捂嘴说道:“作诗之人不一定是自己的感悟,可通过其他朝臣的事迹,亦或者听到相似的故事,便会有感而发作出与年龄不符的诗篇。” “韩国公乃心思灵敏之人,他有此感悟也正常。” 大唐众多士子,压根都没去过边塞。 可不少士子作出的边塞诗,能够让人身临边塞之中。 李世民点头说道:“媚娘说的没错。” “诗词有感而发,灵感来了诗词便能信手拈来,没有灵感想再久也没用。” 听到李世民的话,武媚娘的眉头微微一动。 她快步走到御案前,从上面拿出一张宣纸,随后笑眯眯地走到李世民跟前说道。 “陛下,您作的这首《咏风》,臣妾认为同样是传世佳作。” 接着她把纸张摊开,并且抑扬顿挫地朗诵出来。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因为制定了开拓西域和天竺诸国的作战计划,李世民胸生席卷天下、威服四海的豪情,于是有感而发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也表露了李世民一统天下的雄心。 武媚娘念完后,燕淑妃当即鼓掌吹捧道。 “陛下乃天可汗,定能横扫四海,成为天下共主!” “而陛下一定能超越历代君王,成为千古一帝!” 她的这番夸赞的话,把李世民逗的哈哈大笑。 人都喜欢听好话,李世民这个千古一帝也不例外。 三人聊了一会天。 李世民挥了挥手道:“淑妃侍寝,媚娘你早些回去歇息吧。” 武媚娘的表情微动,她娉婷地行礼道。 “臣妾告退。” 回到自己的寝宫后,武媚娘的脸色变得无比复杂。 原以为陛下把她带在身边,有机会临幸她,没想到陛下的心思全都在燕淑妃的身上。 照这么下去,她何时才能怀上龙种? “不行,还得找杜荷帮忙才行!” 武媚娘低声呢喃道。 她那双充满魅惑的杏眼,此刻无比的坚定。 她在十四岁的时候就被选入宫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野心也与日俱增。 如果在陛下病亡之前,她还没办法怀上龙种,那么她将处于被动之中。 到时候杜荷要是不愿意帮她,那她真的只能在感业寺孤苦终生。 武媚娘不喜欢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上,她希望掌握在自己手里。 ... 自从李世民去终南山休养后,原本属于李世民处置的重大政务,现在全都落在李承乾和杜荷的头上。 明德殿内。 杜荷看着案几上的一堆奏疏,他欲哭无泪地朝不远处的李承乾说道。 “太子殿下,我身为臣子批阅奏疏不合适吧?” “要是被御史和谏议大夫知道,肯定会弹劾我。” “要不我先避嫌回去?” 听到杜荷的话,李承乾从一堆高高的奏疏后面抬起头。 他撇了撇嘴道:“杜荷,你想也别想,不批阅完这推奏疏,你哪也不能去!” “你有抱怨的心,早就把奏疏处理完了。” “东宫是孤的地盘,没人会知道你在批阅奏疏,你就放宽心吧。” 说完以后,李承乾继续低下头努力奋斗。 哎~ 杜荷暗中叹了一口气。 这段时间尚书省忙着筹备大战的事情,他们把相对重大的奏疏,一股脑地丢给李承乾来处理。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世民暗中授意的缘故。 杜荷翻看了一本写的密密麻麻的奏疏,通篇读下来后就一个内容。 “4月中旬,流经恒州的黄河泛滥,淹没五千余亩良田,受灾百姓多达820余户,请求朝廷拨款赈灾。” 可恒州刺史写的奏疏,却足足写了十页纸。 “真特么浪费时间。” 杜荷嘀咕一句,随后朝李承乾建议道。 “太子殿下,这些官吏写的奏疏又长又臭,浪费我们大量的时间。” “要不您下一道命令,让他们写的言简意赅一些吧?” “只需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清楚,我认为就足够了。” 这帮官吏为了秀文采,正事藏着掖着不说,那辞藻要多华丽有多华丽。 不少生涩的词,杜荷连见都没见过,还要绞尽脑汁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这让他怎么展开工作? 这不是给他添堵吗? 李承乾听到杜荷的建议,他眼神一亮,随后拍着桌子说道。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杜荷,你这个建议不错!” “你现在写几个范文模版出来,孤在明日朝会向百官下令,让他们改掉这个坏毛病!” 杜荷真不愧是他的好兄弟,连想法都跟他心里一致。 他早看这些长长的奏折不爽了! 每天浪费他大量的时间不说,眼睛都快看瞎了。 杜荷的嘴巴动了动,随后拱手说道。 “遵命。” 为了能够减少工作量,他只能把这个活接下来。 不然每天都要抽半天时间来帮李承乾批阅奏折,他整个人都要疯掉。 ... 翌日。 百官朝会。 等各部主官说完大事后,李承乾拿出杜荷写的奏疏范文,脸色严肃地对百官下令道。 “诸位爱卿,为了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处理政务的效率,孤对大家写的奏疏拟定了几个模版。” “在孤监国期间,所有人都得按照模板的格式来写,你们写的奏疏不得文字臃肿,堆砌无用辞藻。” “违令者罚一月俸禄!” 嗡~ 随着李承乾的命令下达,太极殿内顿时响起一阵议论声。 喜欢堆砌辞藻的文学大家褚遂良,他当即持着笏板站起来劝谏道。 “太子殿下,文武百官已经习惯了原来的公文载体,现在贸然改动,恐怕会影响甚大。” “还请殿下收回成命!” 不少年老官吏纷纷站起来,他们一齐劝谏李承乾收回此命令。 他们就是靠一手华丽的辞藻得到李世民的赏识,现在李承乾却想砸掉他们的饭碗,这怎么能行? 李承乾眉头一皱,随后朗声说道。 “你们可知道孤每天要处置多少奏疏?” “因为你们写的奏疏通篇冗长,半天表达不出核心要意,严重影响孤对事情的处理。” “此规定就此定下,诸位爱卿勿需多言!” 随着李承乾话音落下,杜荷、房玄龄、侯君集、马周、高士廉和李绩等一众重臣,纷纷站起来应和道。 “臣,遵旨!”喜欢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