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明成最近忙得厉害。
自从二王爷天谴而死,五王爷走上牌桌,他作为铁杆五王爷派,自然不用藏着掖着。
五王爷府大小事情都要经他的手,身份自然水涨船高,想要巴结他的人,更是排着长队。
要说五王爷这边缺人吗?
肯定缺啊。
当初都因为人手不够,主动去驿馆找纪楚帮忙。
现在正式接手政务,事情只会更多,更需要人手。
可贸贸然让不清楚底细的人帮忙,难免会出差错。
这种关头,万不能有什么错处,到时候有嘴都说不清。
所以薛明成日日都让人去找纪楚!
你能不能别在驿馆待了。
能不能出来一下?
能不能卷一卷。
在曲夏州的时候,一人身兼职,还能抽空扶持数科!
现在呢!
赶紧出来干活!
但纪楚明面上也不是五王爷的人。
他不愿意主动出来,自然也不好直接点名,总要有个合适的由头才是。
这种情况下,只有纪楚主动“找关系”去五王爷身边做事。
然后薛明成再强烈举荐,方能顺理成章。
可纪楚不出来!
就连五王爷都写信过来,他还是在驿馆待着。
现在忙成这样,真的需要你啊!
薛明成看向纪楚的眼神都有些怨念了,但纪楚肯定不会插手,更不能再有太深的牵扯。
说到底,二王爷的死跟他有莫大关系。
甚至连工具都是他带来的。
如今五王爷看他还算顺眼,以后呢?
杀皇储这种事,还是不要参与过深才是。
薛明成等真正的执行者肯定没关系,那都是人家自己人。
他这种半路杀出来的,最容易祭天。
正因为这样,同为曲夏州过来的官员,他们一冷一热,形成鲜明对比。
好不容易从宫里脱身的林元志听到这话,总觉得心里不舒服。
何必这样比较呢。
他们纪大人是不想掺和京城的事,否则必然有他一席之地。
林元志为曲夏州安丘县的学生,以前还帮纪楚种过官田里棉花,对纪楚更是一口一个老师的喊。
考上进士之后,按理说他年后就该赴任的,可京中事情太多,一直耽搁到现在也没见吏部发话。
知道纪大人来京之后,他便想过来拜见,只是翰林院这群人早就归为太子党羽,去哪都有人看着。
直到二王爷没了,他们才能自如行动。
能走动的第一时间,林元志毫不迟疑地跑到驿馆,看着纪大人淡定的表情,他差点落泪。
太难了。
在京城中太难了啊!
什么事都要小心思量,什么事都要步步谨慎。
可他们再怎么小心,依旧会被卷入里面。
纪楚笑着点头,谁说不是呢。
京中局势变化莫测,谁也捉摸不透。
想要在这做成事,真是千难万难。
好在他们这一趟,也是有成果的。
问到接下来的打算,林元志要等到吏部腾出空来,让他们这批官员赴任。
纪楚则要等到刑部,户部忙完,把曲夏州的事给了结了,那样他跟李师爷就可以离开。
“快了,顶多两个月时间,咱们耐心等待。”纪楚跟五王爷接触过,大概知道对方的脾性,不会拖延太久。
两人在这说着话,驿馆其他官员匆匆忙忙。
林元志好奇道:“他们干什么去啊。”
李师爷答:“走动关系。”
京中局势大家都清楚,现在正是走动的好时机。
说白了,就是想方设法,找找五王爷那边的门路,能不能投诚啊。
林元志啊了一声,挠头道:“大人,您也可以去吧,薛大人不是五王爷眼前红人吗,您跟他关系似乎不错。”
在曲夏州州城时,薛大人经常去找纪大人啊。
正说着,旁边有人道:“你这小孩说得轻巧,一朝龙在天凡土脚下泥,人家平步青云了,跟咱们这些人有什么关系。”
“对啊,不过是同僚,若想拉一把早就拉了。”
听说前段时间,还有人给纪楚写信,薛明成还过来走动,最近一段时间根本不来了,看来那交情差不多散尽了。
这些官员说着,还朝纪楚打招呼。
同为天涯沦落人啊。
偌大的京城里,他们既没有亲友投奔,也没有银钱买宅子,只能寄居在驿馆中,太难了。
纪楚笑着回礼并未多说,他还是对林元志道:“我记得你功名不错,怎么会外放到滇州府下的小县。”
那边也是山高路远的。
不过纪楚隐隐有个猜测。
林元志嘿嘿一笑:“大人,您知道的。”
别说纪楚知道,李师爷都清楚。
因为棉花。
纪大人曾经提过,滇州府那边,可能有更适宜黄河流域种植的棉花,而且产量不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