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百户回军营之前, 还特意去纪楚家中吃了顿便饭。
大家都是熟悉的,也不用太客气。
黄百户直接道:“说起来,咱们跟关外部落也有十好几年没有打过大仗, 如今棉花是个由头,让他们蠢蠢欲动罢了。”
这是在安慰纪楚, 并非为棉花的过错, 实在是局势如此。
边关时常有摩擦,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纪楚心里明白, 但黄百户过来则是跟其他人表明态度,军中才不会因为棉花的事, 跟纪楚有嫌隙。
所以纪楚更关心的是接下来要怎么做。
时时防备?
还是找个机会,让对方吃些苦头,打消念头。
黄百户笑:“这就不用管了,反正边关百姓安心过年即可,有我们常备军在,不会出太大问题。”
也就是说, 做两手准备。
常备军该给对方教训, 会给对方教训。
同时曲夏州, 以及陇西一带,甚至朝廷, 则要想个解决之法。
军中治标, 政策治本。
两者要结合起来才是。
州衙门其实给了主意, 说要不然他们收购一些羊毛羊皮。
曲夏州百姓虽然暂时用不到, 内地却有大把人等着购买。
可这个提议刚说出来, 就被大家一致否决。
交易是要做。
收购羊毛羊皮更没问题。
但如今的关键,不能这样收。
倘若对方打过来,就立刻顺着他们的想法, 来解决贸易失衡,岂不是会让他们觉得这一招很好用。
以后但凡想要点什么,便带着人马过来骚扰,必然麻烦不断。
说白了,贸易失衡,并非平临国的错,更非自家百姓的错。
要让对方知道,贸易往来这种事,平临国想做就做,不想做拉倒。
用这种强硬的态度逼他们就范,肯定要予以还击。
等把对方打服了,才能重谈贸易之事,而且如何交易,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在关外集结兵马,意图抢东西的时候,事态已经发生变化,不再说单纯的贸易便能解决。
曲夏州坐镇的廖知州,以及新任兵司主事,对此十分熟悉。
其他几部主事意见差不多,谈判也有个谈判的步骤,暂时还没到谈的地步。
纪楚这会问常备军准备怎么做,便是想知道他们的态度。
黄百户此刻什么都没说,又像什么都说了。
他咬定不会打扰本地百姓过年,便是对此很有信心。
那信心来源,只能是一场胜仗,没有比这个更能短时间能让大家更安心的了。
纪楚点头,笑着道:“但有所需,一定开口。”
说起这个,黄百户笑:“肯定有需要,等着你重启火器呢。”
岳将军他们肯定也在上书,而且早就认定让纪楚来做这事。
纪楚倒是有点心虚。
因为他已经在做了啊!
只不过不能说出来而已。
故而纪楚只是再次点头:“希望到时候,不会让大家失望。”
“怎么可能啊。”黄百户脱口而出,“若信不过您,那还能信谁。”
当初西北常备军还未张口,纪大人就往军中送棉籽。
让兄弟们去年就穿上棉衣。
今年又为广宁卫弟兄们辛苦赶制衣服,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就算这样,今年沾桥县被服作坊都没忘了他们,还送了一批棉被到军营中。
有这些东西在,他们天然就比关外人有力气。
冰天雪地里,暖和便是战斗力。
所以曲夏州百姓们放心吧,这个年依旧能过得安心。
等黄百户回军营没几日,就传来几个好消息。
先是军中暗地里出兵,把抢商贩的货物都给“拿”了回来。
之后按着他们的头硬做交易,拉回来几百头羊。
不仅如此,还把他们抢到手的棉衣再次夺回来,一干人等全都交给敌对部落。
这些事做得干脆利落,让原本沉寂的曲夏州百姓瞬间松口气。
好消息传来,近半个月都不敢出门的百姓们终于敢逛街了。
“听说了吗!打赢了!”
“还把东西都给要回来了。”
“出兵五千,就把那个部落的人全部都抓住。”
“该!应该锉骨扬灰才是!”
对于这个结果,曲夏州官员们并不意外。
岳将军让人过来传话,就是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
但大家同样知道,这不过是个序幕而已,算是扬汤止沸,暂时稳住局面。
以后这种冲突跟摩擦还会存在。
除非一槌定音,让对方永不敢来犯。
平临国官员们在这“居安思危”,殊不知关外多数部落都快被吓死了。
不过是抢了的点商贩的东西,不过是几股兵匪去试图抢粮。
都被你们打回去了吗,怎么还要报复。
如今关外日子愈发艰难,贸易还断了,这让他们怎么过这个冬天。
那么点东西,根本不够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