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倘若想偷奸耍滑,耍小聪明,他会让你知道军棍的厉害。
没错,军棍,新知州带了两个师爷幕僚,其他都是军中出身的兵士做随从。
不少人听得牙酸。
文官当长官,跟武官当长官,真是两种情况啊。
州城衙门正在磨合的时候,广宁卫董千户跟永锦府马掌柜正好过来。
也不怪第一时间见不到人。
双方都有点忐忑。
棉花这东西,在曲夏州不算稀奇,但在其他地方却是罕见的。
倘若能买到,就是他们的幸运。
两方递完名帖,正好还碰到了。
只是双方都不知道来意,对彼此还很客气。
谁让僧多粥少,给了这家,那家就会少很多。
双方比较起来,还是马掌柜更有信心。
董千户有邓成的信件,知道邓成跟纪大人关系好。
只是关系好,也不一定能成,他们广宁卫的银钱不多,还要加上运费,只怕更艰难。
而马掌柜则有知府幕僚的介绍,而且许知州临走之前,还给永锦府写过信,提过棉布买卖的事,算是有许知州的意思。
总之一句话,都想拿到曲夏州去年剩下的棉花,以及今年产出的棉花。
没错,大家已经开始预定今年十月份的新棉了。
要知道,如今还不到三月。
棉花的好是怎么也藏不住的。
两位留下名帖之后,就在客栈里等着了。
纪楚还在等着给知州汇报情况。
去年裴大人专门让他们把秋冬棉花税收留了下来,没有做预算,就是为了让新知州过来之后,有支使的银钱。
也方便户司留个好印象,让下属们好做事。
现在的卓主事,纪楚,以及谢右都事,终于能去见新知州了。
新知州的来历不用再说,他来这的目的,纪楚也有猜测。
不过递上税收账册的时候,纪楚并未多嘴,只是听卓主事一一介绍,等着新知州给个话音。
新知州看到账册剩下的银钱,确实眼前一亮。
再看到仓库里的囤粮,又稍稍点头,最后目光放在棉花跟油菜的收益上,斟酌再三,开口道:“去年各项支出都按许知州的意思办即可。”
说着,又指了剩下的棉花收益,开口道:“这部分银钱,可有他用?”
卓主事答道:“棉花收益乃是去年的新进项,故而还未有分配,知州大人,您觉得放在哪里合适。”
新知州抬头看了户司众人一眼,原本严肃的表情,终于有了一丝轻松,开口道:“先放着吧,等本官知晓本地事务之后,再行定夺。”
一番交谈后,纪楚对新知州的性格也有了些了解,这位确实快人快语。
但能做大将的,必然也有其智慧。
新知州看着纪楚,忍不住道:“听说你做知县的时候,击退几百匪贼,当时是什么情况。”
这都是安建三十三年的事了,如今两年过去,纪楚都记不清楚细节,只把大概说了说。
新知州微微点头:“还是各地武备松懈的缘故,倘若各地军备整齐,不至于让匪贼如此行凶。”
话说到这,大家也都知道棉花的收益,知州想用到何处了。
纪楚更是了然,他毕竟听薛明成薛大人讲过知州的履历,大致知道他重点会关注哪些事。
倒是卓主事收了账册,还有点不明所以,还是纪楚稍稍使眼色,户司主事才试着道:“棉花收益放着也是放着,不如填充到军备上?”
毕竟这位一来,就说城门口的士兵们不够紧张。
想要让士兵们有气势,武器装备,军饷口粮,一样都不能少
算账这块,卓主事还是没问题的。
卓主事迅速理了前几年兵司治安巡防的账目,一时泪目。
这些年只顾着发展经济,他们这边的银钱还是那般贫瘠,着实有些可怜的。
最近发的福利,也只是顺便发了棉被服,还是之前兵司主事提议的,其他并无太多。
新知州听着,最后在兵司用度上签了字,再等沈通判核查后,就能照办了。
户司等人走出知州书房,才稍稍松口气,也算了解对方的想法。
卓主事还道:“多亏你提醒,没想到知州这样重视兵司。”
“也是,他之前就是兵部出来的。”
重视兵司。
新知州的第一笔预算,竟然是给兵司的?
这事根本瞒不住,很快传遍衙门。
兵司主事自然高兴,连带着刑司的刘为民刘大人都过来打听消息,刑司有没有沾光?
答案自然是有的,刑司那边的捕快等人,同样会有武器装备的提升。
这些消息证明一件事。
新来的知州,要主抓本地军马了。
这让很多官员并不适应。
虽然知州全知州事,但一般知州知府,都会着重管政务,比如许知州就是典范。
现在着重抓兵马,真的好吗。
尤其是许知州刚离任,他便大刀阔斧,实在不妥当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