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纪楚被喊进去时,对许知州要说的话,心里已经有了准备。
许知州看向纪楚,直接便道:“京城的消息过来,让我跟裴大人他们一起回京,等到年后,就有新知州过来了。”
说着,旁边通判微微点头,接话道:“放心,曲夏州官员变动虽大,但我还在。”
这确实让纪楚安心不少。
如今曲夏州的情况不用多说,自然是很好的。
只是许知州一走,本地的情况,却不好说。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下面的任地也多半如此。
县令去某个任地,都要带自己班子,何况一地知州。
新知州过来,也不知道脾气秉性如何。
有通判这句话,证明以后的变化不会特别大。
说起知州跟通判这两个官职。
前者管着本地大小事务。
而通判则有监察州内长官的职务,故而话语权也不小。
按理来说,通判会比知州权柄更大一些。
但许知州是特事特办,故而如今的通判不会多言语。
再新来一个知州,通判便不会那么好说话了。
纪楚认真再拜向通判,这位通判名叫沈博扬,今年四十三,进士出身,前年调来的曲夏州,也算跟着曲夏州一起成长。
许知州这会当着沈通判的面这样讲,便是给纪楚再找个靠山的意思。
这些事情说完,知州通判对视一眼,笑着道:“不用紧张,以后你也算朝中有人好办事。”
身后的长随递上知州大人的名帖,上面赫然写着知州在京城的住址。
千言万语,不如这一个举动,许知州已然把纪楚当作自己人。
只要有这封帖子,纪楚的信件随时都能递到许知州的家中。
许知州如今又得太子器重,回到京城也是另有一番天地,庇佑一个小小的纪楚,那还是很轻松的。
许知州起身,感慨道:“曲夏州这一行不易,本官是真怕此地会反。”
纪楚并未说话,那通判也叹口气。
谁说不是呢。
肉眼可见的,只要再像之前那样,此地必反。
匪贼环绕周围,敌国群狼环伺,这种边关地方若是要反,就会极为麻烦。
故而许知州在曲夏州这四年来苍老不少。
这也是他得知安丘县有个纪楚时,格外厚待的原因,对他很多事情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之后把他调到州城衙门,也是知道,他能为百姓做更多事。
许知州还笑道:“说起来,还要感谢敬安你,不是你在这,曲夏州能恢复三成生机,便已经可以了。”
谁料不仅恢复生机,还变成富裕地方。
油菜,蜂蜜,棉花。
只要经营好这三样东西,便可保曲夏州万世太平。
甚至还有个看不清的数学联盟,潜力也是无限。
许知州再也不掩欣赏,走近拍拍他的肩膀:“大胆去做吧,有我在京城给你保驾护航。”
纪楚颇为感激,立刻称谢。
有这样坚实的后盾,他确实敢做得更多。
说到最后,许知州又对他道:“邓成年前就要去常备军了,你们要多多联系,常备军那边很需要帮助。”
常备军?
许知州没有再说,让下一位官员进来。
他年后就要离任,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
纪楚略带沉思,干脆去找邓成邓捕头说话。
不过他走路带风,又开了门,冷风顺着门缝就溜进来,让不少拒绝棉衣的官员冻得够呛。
一路去衙门正堂,差役书吏们基本都换上棉衣棉裤,看着就暖和。
纪楚一来,众人喜笑颜开:“纪大人来了。”
“看这棉衣,特别厚实。”
“这都要多谢纪大人。”
“听说外地都抢着买棉衣棉被啊。”
“哎,谁让咱们这能种呢。”
大家既是夸赞棉被服,也是夸纪大人。
这位力排众议,又是种棉花,又是做弹花机的,要不是他,本地就算种了棉花都不会用。
纪楚不敢揽功,只道:“咱们曲夏州本就种白叠子,算是把老祖宗的手艺捡回来。”
“弹花机则是数科的功劳,也不敢揽功。”
纪楚说着,邓成已经来了,笑着道:“你可别谦虚,谦虚过后,大家都不信你这话了。”
邓成邓三少爷也是一身棉衣,外面则是羊皮衣,看着格外壮实,他大概知道纪楚的来意,让他去屋内谈话。
邓成在衙门的东西基本已经收拾好了,随时都能去常备军。
等两人坐定,就听邓成道:“西北常备军武备松弛。”
纪楚瞪大眼睛。
不至于吧。
常备军的岳将军不是很厉害吗。
虽然没有正面接触,但他们也算有所往来,他手底下的兵将都有本事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