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说蔡夫子没有埋怨过安都事吗。
那倒也不是。
他去年回到咸安府, 不少人都知道他要来曲夏州做夫子了。
那些人一方面不想让他走,一方面又觉得他不配进官学。
就连跟他关系最好的安都事,都是这样的想法, 这让他微微叹气。
也是预料之中的。
所以那会起,蔡夫子就决心自己到曲夏州, 就算带人, 也少少带几个,就怕到时候真的丢人。
谁又能想到, 他不仅被曲夏州官学接纳,还真的招到学生了。
十五个学生, 都是能通过县试的水平,年龄从十八到二十七的都有。
不管大家过来的目的是什么,只要到数科撑撑场面,就不算他这事白做。
这时候再看到安都事,自然毫无怨言。
只当是他确实为难,不再多想。
而且计较那些事总没有意义, 还不如老老实实做好眼前的事。
作为官学夫子, 他要忙的事情可太多了!
其他三位夫子教理论, 他这边可是教实践,是带着大家一起完成工司给的任务。
安都事心情复杂, 看着蔡夫子, 再看着纪楚, 只好稍稍摇头。
他心中的偏见, 确实太严重。
就连安都事带着众人回咸安府, 心情也不算美妙。
不过他带回去的方案,倒是让咸安府户司众人满意。
能以稳定的价格收购油菜,那再好不过。
曲夏州也不会跟他们抢磨油的事情, 看来以后合作会很愉快。
再得知这里面也有纪楚的手笔,有人皱眉道:“能力不错,就是不识抬举。”
安都事并未附和,只道:“尽快把事情吩咐下去吧,让本地磨油作坊安心。”
此话一说,众人领命离开。
而此时的曲夏州,纪楚跟小宋训导刚刚松口气。
数科有十五个学生了!
终于有学生了!
小宋训导都想抱头痛哭,他来数科这样久,学生从来没有这样多过。
至于中间的教导,肯定由三位夫子负责。
他们会把理论跟实践都传授到位,同样会在闲暇时间,编纂蔡先生的书,以及改进弹花机。
最后一项,也会让学生们参与进来。
只有参与得更多,才能更了解数学在其中的作用。
纪楚定然是不会管这些细节的。
术业有专攻,这种事情,还是交给最适合的人去做。
甚至接下来,他都不用经常来数科了。
毕竟事情很有条理,只要按部就班交下去就行。
小宋训导知道他身上事情多,连忙道:“放心,我跟你不会客气,要是有什么事,肯定第一时间去找你。”
旁边纪振跟李师爷都快笑出来。
你这还真是不客气啊!
纪楚知道不用说这些虚的,点头:“好,反正看着不出问题就行。”
其实纪楚最害怕的不是其他事。
就是担心大家学不进去啊!
这可是数学!
无数人头疼的数学。
别的不会还能硬学,数学不会,那是真的不会。
但他也知道,自己是多担心了。
之前的筛选过程,就是把一看到数学就头晕的人,直接劝退。
现在留下的人,至少有点兴趣吧?
那十五个学生住到新数科的宿舍里,还有些晕晕乎乎。
啊?
他们真的来官学读书了吗。
虽然进到州学读书,是每个县里读书人的梦想。
可也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住进来啊。
大家下意识看向安丘县的两个书生,他们两个还是堂兄弟两个,名叫祝亚祝耘。
两人也是这批学生里,文章最好的。
有人还说,他们如果再考一年,大概率能考上的。
可祝亚却道:“我今年二十五,不想再考了,就算考上去又有什么用。”
“秀才功名不算什么,便是考到举人,也难以做官,至于进士,我没那水平。”
祝亚对自己的分析非常冷静到位。
弟弟祝耘同样如此,两兄弟早就合计过了。
他们都不是真正能科举的料,要是能考上秀才还好,至少有个功名。
今年秀才也没考上,干脆换个思路。
正巧知道纪大人扶持数科,两人商议过后,便下定决心到数科学习。
所以他们两个,是真心要在这读的。
听到他们的话后,其他人叹口气。
文章最好的两人,都觉得科举无望,他们还想什么呢。
数科,或许真的有出路?
他们说话的时候,还有人坐在角落里,一眼不烦,这人啃着指甲,如饥似渴地看着手中书籍,手里还写写画画的。
“他极爱数学,以前荒废经文也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