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尚书的奏折,在京城的权贵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特别是那些外戚,一个个惴惴不安,苦思邓尚书的用意。 乐善公原本也有些惶恐,不过在听到张统领的分析后,他认为自己的担心实在是有些多余。 邓尚书是工部尚书,妥妥的朝廷高官,自己这个混迹在军营的家伙,同他哪来的可比性? 而且自己的几个儿子舞枪弄棒还行,让他们参加科举? 算了,科举是神圣的,不容抹黑! 勋贵们觉得意外,文官集团更加意外。 如果不是太子同内阁交易,这尚书的官帽,无论如何也落不到诚阳公府。 所以,对邓侍郎变成邓尚书,文官集团的抵触情绪极为浓厚。 不过邓尚书的这一举动,倒是博得了他们的好感。 侯爵的爵位,说放弃就放弃,就算文官集团的大佬,也未必有这个魄力。 等到邓尚书前往内阁议事的时候,他明显感觉出那些同僚态度的变化。 他的奏折,皇帝不但准许,还赐给他一座皇城内的宅邸。 过不了多久,他就会离开诚阳公府,搬进自己的尚书府。 东宫! 书房内! 太子正死死的盯着在书案上摊开的舆图。 自从邓尚书接受太子的建议,他便不再关注此事。 他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了西边。 受制于恶劣的气候环境,高原人必须在秋收前下山,然后在入冬的时候返回高原。 换句话说,如果徐王不去救援,高原人发泄一番后,依然会退回到山上。 太子想在无主之地,给高原人找一个据点。 只要高原人在无主之地安上一根铜钉,徐王就再也无法忽视他们的入侵。 许久之后,太子伸出手指,在无主之地的某处轻轻点了一下。 胡堡! 从高原的南边下山,有好几条路可走,不过胡堡的这条路最为平坦。 高原人在上山的路上设置数道关卡,无主之地的庄园主同样在山下修建了堡垒。 胡堡,不是一座堡垒,而是堡垒群! 之所以称为胡堡,是因为庄园主姓胡。 堡垒易守难攻,将下山的道路死死的拦住。 如果高原人能拿到胡堡,进可攻退可守,再也无需准时回家。 心中有了主意,太子命金畅入内,将舆图收好,随后慢慢走出了书房。 太子并不武断,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詹事府,命詹事府召集羽林卫和锦衣卫共同讨论。 让锦衣卫参与,是因为一旦定下,锦衣卫就会前往胡堡,助高原人一臂之力。 虽然生活在无主之地的人,相貌与帝国的百姓相似,不过太子认为高原人与无主之地的冲突: 是狗咬狗! 对于帝国版图之外的任何地域,太子皆是一视同仁。 将问题抛给詹事府后,太子打算问一问恒记的官司。 鼎记的产业,按道理来说,都应该用来弥补太子的损失。 顺天府尹不方便出现在东宫,太子只好请平郡王来东宫喝茶。 凉亭内,不等太子询问,平郡王便主动提起。 顺天府尹虽然出自安国公府一脉,不过一来关系已经十分遥远,二来顺天府近来成绩斐然。 这位强项令,逐渐得到了朝中大佬的支持。 内务府的三位红衣太监轮番上阵,向顺天府施压,张府尹皆是横眉冷对,寸步不让。 碰了一鼻子灰后,三位红衣太监再次向刘总管请示。 刘总管表示会与内阁沟通。 谁料到,顺天府根本就没将此事向内阁禀报。 在几位学士略带鄙夷的眼神中,刘总管拂袖而去。 回到内务府,刘总管将三位副总管唤来,骂了个狗血淋头。 三人的心中无比清楚,刘总管再也不会过问此事。 求人不如求己,三人开始寻求外援的帮助。 成国公家的旁支是指望不上了,成国公府的世子亲自带着那位男爵,前往顺天府给张府尹致歉。 不过内务府同宗室勋贵打交道的机会极多,三位副总管一起发力,还是有许多糊涂蛋愿意卖他们一个人情。 除了这些,他们还偷偷找了有过勾结的御史。 弹劾的对象,自然是顺天府尹。 如今,弹劾的奏折大概已经出现在御案之上。 “除了李凤阳,另两位副总管都是谁的人?” 对二人不惜得罪自己也要支持李凤阳,太子觉得十分奇怪。 “唐副总管是启祥宫的人,杨副总管是已经故去的皇贵妃的人。” 故去的皇贵妃,王氏! “要注意措辞,她是答应!”太子正色提醒。 平郡王脸色一变,急忙冲太子拱手。 一个小小的失误,恐怕都会招来大祸。 “王答应倒台,这位杨副总管就投靠了储秀宫?”太子微微皱眉。 “太子哥哥英明!” “这样说来,李凤阳在内务府的实力不容小觑。” “除了温大永,就只有郝庸是刘总管坚定的支持者。其余三人都是滑不溜手的墙头草。”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郝庸,是刘总管的干儿子。 “老刘就这点手段?” “太子哥哥,刚开始臣弟也是这么认为,不过在内务府这么长时间,臣弟倒是有些理解刘总管。” “哦?” “内务府,是父皇的内务府,刘总管若是将它变成了一言堂,父皇怎能安睡?” 平郡王身体前倾,刻意压低了声音。 “你的意思,老刘是故意为之?” “刚开始肯定是故意的,这么多年也一直没出什么大问题,不过李凤阳的出现,打乱了刘总管的安排。” “只要皇贵妃稳居储秀宫,老刘就很难扳倒李凤阳。” “臣弟与堂叔也是这个看法。” 平郡王口中的堂叔,指的是赵方纯。 “告诉堂叔,万万大意不得!” 说完后,太子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你也一样!” 平郡王欠身应下。 “老刘固然重要,你与堂叔同样重要。若是被李凤阳抓住把柄,让御史参上一本,宗室里就会有人借机发难。” “宗室里想要取代你二人的,不知道有多少!” 太子表情严肃,还特意放慢了语速。 “臣弟明白!”平郡王再次乖乖的应下。 平郡王猜得没错,此时的御案之上,已经摆放着弹劾张府尹的奏折。 但是—— 三木之下,要个口供能有多难? 顺天府,已经结案了!喜欢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