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声声鸡鸣,唤醒了沉睡的村庄,也唤醒了沉睡的郑沅。 郑沅伸着懒腰走出房门。 昨晚睡得很好,所以今早鸡一打鸣,她也就起来了。 太阳刚刚从山后冒头,温柔的晨光透过晨雾洒向村庄,整个村庄朦胧而静谧。 不同于白天的燥热,此时的风清冷温柔,从人的脸上轻轻拂过,整个人都清醒了过来。 孩子们下了地,她仍旧和三妮在家里收拾煮饭,连四柱也被她揪了起来让他喂喂鸡扫扫地。 刚起来的时候还有起床气,气气哄哄的不愿意干,但是郑沅说这就是他的任务,做不好没有饭吃,才不情不愿的拿起了扫把。 昨晚放在灶头上冷却的油浸肉坛子,此时油已经全部凝固了,白花花的铺满了坛口。找来盖子密封好之后,郑沅把坛子抱到了角落里。 郑沅刚把大米洗好放下锅,就听见外面有人叫,走出去一看原来是陈老太太。 “娘,你咋来了,快进来。” 见她出来,陈老太太也不啰嗦,唰的一下把手里提着的布包甩了进来,然后转身就走。 “我不进来了,这点灰面你拿了给大伙吃。” 郑沅刚想去开门呢,从天而降一个口袋,正巧打在她的脑袋上,细小的灰面颗粒经过这一砸弥散出来扑了她一脸。 郑沅满头满脸面粉,拎着布袋看着陈老太太飞快离去的背影哭笑不得。老太太,你就不能递给我吗。 走进灶房,三妮正好剁完猪草起身,看到门外走进来一个脑袋灰白的人,差点吓得叫了出来。 待看清楚是郑沅之后,忙走上前给她拍身上沾上的灰面:“娘,你这是怎么了?刚刚我听见好像是奶奶的声音,怎么你出去一趟全身都是灰?” “这不是灰,是你奶给的灰面。”郑沅都不知道如何解释,她奶奶给的灰面会扑在她身上的事,只能说老太太动作很快,她也没看清楚这是什么操作。 知道娘没有和奶奶干仗,三妮也就没有多问,忙帮着郑沅把脑袋上的面粉也拍下来。 收拾完毕,郑沅看着这小口袋灰面不由发笑,这公婆一家倒是实诚的,自己给他们送了肉,他们礼尚往来给自己送来了灰面。这灰面她们自己怕是也舍不得吃,却选择了礼尚往来给她们送过来了,他们没有觉得自己送东西过去是理所应当的。 正好家里没有面粉,昨晚炼了油渣,今天下午就拿这点灰面做个油渣荠菜包子吧。 早饭吃的是浓稠的白粥,昨晚留下的一点新鲜肉炒了小炒肉,配上清爽的凉拌苦麻菜,简简单单就是一顿。 现在家里的油水上来了,孩子们的饭量倒是没有那么大了。 吃完饭,郑沅和段敏敏仍旧和孩子们去了地里。这田里的草虽然拔完了,但那山地上可还有不少活计呢。 这个时代没有高效化肥,只能靠种地的人勤劳一点,把草除干净,不让杂草抢了粮食的营养。 两家的田离得比较远,这山地却是挨在一起。正好省去了两边跑,一起就把活干了。 到了地里,大伙排成一排,从底下缓慢的朝上边推进。 弯着腰穿梭在苞米地里干活相比于在稻田里干活又是一种辛苦。 虽然有苞米叶子的遮挡比较凉快,但是苞米叶子锋利,把人身上划得一道一道的。偏偏天气又热,不一会细细密密的汗珠顺着划破的伤口渗进皮肤,那滋味,简直酸爽。 干到中午,众人都有点疲累了,好在三妮和四柱给他们送来了水,一口水下肚,稍微缓过来了一点。 本来想回去弄个中午饭吃,但是一想到下去了还得爬上来,郑沅腿肚子就开始打颤。 下去吃掉饭再上来,大家这股气泄了,估摸着下午更难熬,干脆决定一口气干到下午早点回去整饭吃。今天只是除草,没有什么重活,还不是很饿。 孩子们自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之前无论干多重的活也没有再吃一顿中午饭的说法。 三妮和四柱也留在了山上,把她们割出来可以喂猪的猪草收拢放在了背篓里,今天的猪草也就解决了。 暑热逐渐散去,微风带来一丝丝凉意。郑沅从苞米地里直起了腰,看了看太阳的位置,约摸着已经下午五六点了。 “你们再干半个时辰左右就回家哈,我先回去弄着饭。” 交待完之后郑沅顺手掰了几包苞米,背起一背篓猪草,就带着三妮回家了,把饭弄好,地里的人回来也就能吃了。 早上临出门前,她已经嘱咐了三妮去山里掐了一篮子嫩一点的荠菜回来。这会子回到家,荠菜已经被三妮挑拣好并清洗干净放在了灶头上。最意外的是,许久不用的蒸笼也被三妮洗得干干净净的放在桌子上晾着。 郑沅真想给三妮一个大大的拥抱,好闺女,真贴心,省了她不少事。 三妮把火给郑沅烧着,就提了猪食匆匆去后院喂猪去了,她还得去段大娘家那边喂猪呢。现在两家一起生活,段敏敏家的锅还被他们给拿过来了,十分不方便。索性就约定着下午三妮喂完这边的猪之后一起负责把那边的猪也给喂了,省得她们回来还得麻烦。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沅拿出今早陈老太太送来的灰面全倒进了盆里只留了一点待会粘手,蒸包子是个麻烦事,要蒸干脆一起做完,明天上山正好也带一点去做午饭。 加水开始揉面之后,郑沅突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时代还没有酵母啊! 啊这,郑沅大脑都要宕机了,水都放进去了,也不能再装起来了。 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之前看过的美食视频,倒是也有人提过有一种东西叫做面引子。古时候北方人做面的时候,会留出一小坨面让它在自然情况下发酵变酸再晾干备用。等下次做面食的时候,就把面引子碾碎用温水泡开,便得到了发酵用的酵母。每次做的时候都留一点,如此循环往复便可以一直使用。 以前街上叫卖的老面馒头,大抵就是用这个方法做出来的,郑沅买过一次,挺甜的。 可根据这几天的观察,郑沅推测老槐箐应该是属于南方,因为饮食习惯和前世她们那里很类似,主食大多是以大米、小米配合着苞米为主,几乎没有人家里天天吃面的,哪里会有人专门留这个面引子。 另一个办法就是揉好的面粉放在太阳下直射,空气里本身就有野生的酵母菌,温度适宜面粉本身就会发酵,只不过时间比较长效果比较差而已。 现在没有办法了,只能赶紧将面粉揉好放在灶后烘烤着,祈祷它发酵快一点。喜欢穿到古代和闺蜜一起做富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到古代和闺蜜一起做富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