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败的土地庙无法久居。稀薄的粥棚救济只能吊命,无法支撑五人恢复体力和应对即将到来的严冬。刘辩(刘彦)深知,必须在斥丘县这冀州魏郡的边缘之地,尽快找到立足点和生存之道。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掌握足够的信息——关于天下大势、本地详情以及潜在的机遇。 黎明时分,斥丘县那不算高大的土城墙在晨雾中显露出轮廓。城门口已排起了长队,有挑着柴草的农夫,推着独轮车的小贩,以及更多像他们一样、眼神茫然的流民。守城的兵丁比乡邑的更加精悍,盘查也严格得多,不仅看路引文书,还会搜检货物,甚至对年轻女子多看几眼。 “分开行动,目标明确,午时在土地庙汇合!”刘辩低声部署,将团队有限的资源做了分配: 1. **鲁大(鲁达):** 目标 - 铁匠铺、工匠区。 * 携带物品:他那把精心保养、明显优于普通农具的斧头(展示手艺的敲门砖),以及最后几枚铜钱(应急)。 * 任务:深入观察本地铁器水平(冶炼、锻造技术),打探工匠行会或私人作坊的雇佣情况、工钱、规矩。留意是否有废弃工坊或需要修缮的大型器具(如水车、磨坊)。 * 伪装身份:流落至此的匠户,寻找活计。 2. **郑禹:** 目标 - 茶寮、酒肆、告示墙、衙门口。 * 携带物品:几片竹简和削尖的炭笔(记录),一点盐(必要时换取消息)。 * 任务:竖起耳朵听!茶寮酒肆是流言集散地,重点听: * 天下大势(袁曹关系?公孙瓒动向?朝廷(献帝)消息?)。 * 本地豪强(谁家势大?谁家缺人手?谁名声好/坏?)。 * 官府动向(新法令?徭役安排?通缉令?)。 * 留意衙门口告示(正式政令、悬赏、求贤?)。 * 伪装身份:识点字的落魄书生,关心时局。 3. **唐婉(刘婉):** 目标 - 布店、杂货铺、妇人聚集的水井/河边。 * 携带物品:一小块硝石(仅存,“奇货”),几根漂亮的野鸡翎毛(路上捡的,或可交换)。 * 任务: * 了解物价(尤其是布匹、粮食、盐)。 * 打听本地有哪些大户人家?是否雇佣洗衣、缝补、厨娘等短工?(女性视角的信息渠道)。 * 留意妇人闲聊中的“小道消息”(哪家老爷仁慈?哪家少爷纨绔?最近有什么新鲜事?)。 * 谨慎试探是否有“神仙托梦”、“奇人异事”之类的传闻(为未来展示“奇技”铺垫)。 * 伪装身份:逃难人家的女儿,想找点针线活补贴家用。 4. **老黄(黄忠):** 目标 - 流民聚集区、粥棚附近。 * 任务:继续深化“赵大郎亲戚”的谎言,装作焦急寻亲。重点打探: * 斥丘县及周边有哪些村落相对富裕、荒地较多或急需劳力? * 有无小寺庙、道观或废弃庄园可能暂时收容流民? * 本地人对流民的态度?哪些地方排斥,哪些地方相对宽容? * 留意是否有小股商队招护卫或脚夫? 5. **刘辩(刘彦):** 目标 - 市场核心区、粮行、牲畜交易点、书店(如有)。 * 携带物品:地图残片(谨慎隐藏),敏锐的观察力。 * 任务: * 宏观观察市场活力、物资流通情况(粮价是重中之重,反映民生和统治稳固度)。 * 留意是否有贩卖书籍、地图的摊贩(哪怕是最粗陋的地方志或农书)。 * 观察牲畜(牛马)的交易和价格,评估农业生产力和运输能力。 * 留意是否有招揽文书、账房先生的地方(评估自身知识可能的变现途径)。 * 综合各方信息,寻找潜在的、适合他们团队特点的落脚点或发展契机。 五人如同水滴汇入大海,融入斥丘县清晨的市井百态之中。 **鲁大在铁匠铺区:** *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此起彼伏,炉火熊熊,热浪扑面。鲁大装作看农具,实则目光如炬地审视着铁匠们的手艺和成品。 * **冶炼水平:** 大多是生铁或熟铁锻造,杂质较多,韧性不足。他看到一把刚淬火的柴刀在测试时崩了个小口,铁匠骂骂咧咧地回炉。鲁大心中暗忖:“比俺用公子教的法子炒出的‘钢’差远了!” * **锻造技术:** 以简单锻打和淬火为主,效率不高。没有看到鼓风机的改进(仍是皮橐),火候控制凭经验。 * **行业状况:** 生意确实不错,主要是修补兵器和打造农具。但作坊规模小,多为师徒或父子店。鲁大试探着问一个刚歇下来的老铁匠是否需要帮手,老铁匠警惕地打量着他壮实的身板:“后生,手艺哪学的?本地活计都紧着本乡人,外来的…难!”不过,鲁大注意到一家铺子门口贴了张红纸,似乎要招个力气大的帮工搬运铁料和拉风箱,工钱极低。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意外发现:** 在一个角落,他看到一架废弃的旧水车骨架,似乎原本用于带动锻锤,但设计笨重且损坏严重,无人问津。鲁大心中一动。 **郑禹在茶寮与衙门口:** * 花一文钱买了碗最便宜的粗茶,挤在满是汗味和体味的流民、脚夫中间。茶寮里人声鼎沸: * “听说了吗?曹孟德在兖州又打跑了股黄巾!势头猛得很!” * “猛有啥用?跟袁本初比差远了!咱们冀州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 “哼,粮草充足?税都快收到十年后了!我家那点冬麦…唉!” * “小声点!别让税吏听见!…不过说真的,袁公对咱们冀州本地士人,还是不如他那帮颍川老乡亲厚啊,你看县尊大人…” * “公孙瓒?缩在易京当乌龟呢!不过听说他手下还有几千白马义从,凶得很!” * “朝廷?嗨,小皇帝在长安,被李傕郭汜那两个西凉蛮子捏着,跟傀儡似的!啥时候是个头啊…” * 衙门口告示墙前,郑禹挤在人群中,看到: * 袁绍颁布的《安冀州令》重申赋税徭役。 * 一张悬赏缉拿黑山贼小头目的告示。 * 一张不起眼的、征集通晓水利或算学人才的布告(要求本地士绅作保)。 * 还有几张豪强招募护院、佃户的私帖。 **唐婉在布店与水井边:** * 布店里,粗麻布和葛布价格尚可,但稍细的棉布(此时棉花种植未普及,应为麻葛混纺或劣质丝绸)价格惊人。盐价更是高得离谱。 * 在井边,她帮一位洗衣的老妇人打了桶水,老妇人感激地和她攀谈起来: * “闺女是逃难来的?可怜见的…想找活计?城里王大户家前阵子倒是招洗衣妇,不过要本地保人,工钱还克扣得厉害!” * “东城外李家庄的李老爷,听说人还行,就是庄子离黑山贼出没的山口近了点,招佃户不容易。” * “要说心善,还得是城西青莲庵的静慧师太,偶尔收留些孤寡妇人孩子,不过庵里也清苦…” * “新鲜事?哦,前些天倒听人嚼舌头,说城南赵家沟有个后生,前些日子病得快死了,梦到个白胡子老神仙教他念咒画符,醒来就好了!还到处给人治病呢,也不知真假…” 唐婉心中记下。 * 她用一根漂亮的野鸡翎毛,从一个卖头绳的小姑娘那里换来了关于本地几家大户的更详细口碑信息。 **老黄在流民堆里:** * 他扮演的“寻亲老汉”惟妙惟肖,很快和几个同样寻亲无望的老流民聊到一起。 * “赵大郎?没听说过…魏郡这么大,难找啊老哥!” * “想落脚?难啊!除非去北边山里,那边有几个废弃的炭窑,地方偏,官府懒得管,就是离黑山贼的地盘太近,提心吊胆的!” * “南边二十里有个小河湾,荒地不少,前年发大水冲垮了堤,没人修,地也荒了。听说里正(村长)一直想招人垦荒修堤,但没人敢去,怕再来大水…” * “小商队?有倒是有,往清河郡贩皮货的,隔三差五招脚夫,工钱还行,就是路上不太平!” **刘辩在市场与书店:** * 粮行前人头攒动,粮价高企,怨声载道。他看到税吏拿着账簿和算筹(此时算盘未普及),在粮行里趾高气扬地核算着。 * 牲畜交易冷清,牛马价格昂贵,显示农业生产恢复有限。 * 在一个卖旧货的杂摊上,他惊喜地发现了一卷残缺的《魏郡地志》竹简和几片写有简单农谚的木牍!他毫不犹豫地用最后一点盐换了下来。 * 没有专门的书店,但他看到一个代写书信的老秀才摊前,摆着几本破旧的《论语》和《孝经》抄本,显然不是他的目标。 午时,五人带着满身市井气息和搜集到的庞杂信息,陆续回到土地庙。 信息汇总,如同拼图: * **天下大势:** 袁绍强盛但内部有矛盾(颍川系与本地士族),曹操在兖州崛起,公孙瓒困守,朝廷式微。袁曹关系尚在“蜜月期”,但底层已有微词。 * **本地详情:** * **统治:** 袁绍控制力强,赋税徭役沉重,民生艰难。 * **豪强:** 王大户(刻薄)、李家庄(偏远、近贼)、赵家沟(有“神迹”传闻)。 * **机遇点:** * **鲁大:** 铁匠铺招苦力(起点低);废弃水车(潜在技术展示点);本地锻造技术落后(技术优势)。 * **落脚可能:** 北山废弃炭窑(偏远危险);小河湾荒地(需修堤垦荒,有官方背书但风险高);青莲庵(临时庇护,资源少)。 * **其他:** 商队脚夫(临时收入,风险高);衙门口求水利/算学人才(需作保,门槛高)。 * **物价与民生:** 粮盐价高,生存压力大。 * **潜在伏笔:** 城南赵家沟的“神仙托梦”治病传闻。 刘辩铺开那卷残缺的《魏郡地志》竹简,结合众人描述,手指点向地图上的两个点:“小河湾…北山炭窑…” 他的目光锐利起来。落脚点的选择,将决定他们下一步的命运。是选择靠近官府、有荒地但需承担巨大工程风险的小河湾?还是选择偏远危险、但相对自由隐蔽的北山炭窑?亦或是…利用那“神仙托梦”的传闻,在赵家沟做点文章? 市井百态,信息如潮。筛选、判断、抉择,考验着这位流亡帝王的智慧。喜欢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