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姑向来聪明,她有所准备沈淮并不意外。 他关心的是,“表哥,此事你们有何打算?” “我娘想趁着这个风头,办一场品书宴,但需要表弟协助一番。”林致远说,“我跟我爹都没研读过齐民要术,只知道此书是讲农事的,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却是不清楚的, 表弟研读过此书,清楚其中内容,不知品书宴那天能否过来帮忙?” 沈淮不答反问,“打算邀请哪些人?” “凡是对此书感兴趣的读书人,都可以邀请。” “在哪里举办?” “我们家果庄。” 林家果庄在城外二十里,庄上养有鸡、鸭、猪,各类蔬菜,山上分区种了李果、桃子、梨、柿子、柚子这些,保证水果自由。 沈淮没去过,但听沈大姑说过几次。 齐民要术是农书,在农庄上举办品书宴,倒也合适。 “三郎来啦,快到大姑这边来。” 沈大姑见沈淮来了,一边招手一边拉旁边的凳子,“大热天的,快坐下,喝碗绿豆汤解解渴。” 绿豆汤是用井水冰镇过的,喝下去冰冰凉凉的。 沈淮喝了半碗,“大姑,品书宴的事情,表哥都跟我说了,那天需要我做什么,你尽管开口。” “品书宴那天,你只管分享一些心得即可。”沈大姑面色亲切,“此事我已经知会你爹了,多拿些黄芽菜、腐乳和白酒过来。” 沈淮笑着竖起大拇指,“大姑英明。” 借品书宴,给沈家产品打广告。 “若是品书宴办好了,有你们大有好处。” “多谢大姑。”沈淮作揖,“等会回去,我便去串门。” 沈大姑挽留道,“吃了晚饭再走。” 沈淮留下来吃了晚饭。 中途,还跟林二爷讨论一些细节。 比如场地布置、菜品酒品、投壶游戏、书画展示等。 临走前,沈淮问林致远,“表哥,你知道哪里有花植卖吗?我想买一些花草去点缀新房的庭院。” “急吗?不急的话,等品书宴结束,我带你过去挑选。”林致远说,“我姐养的花大半都在他家买的。” 沈淮想了想,“等品书宴结束再去看花吧。” 新房他还没去看过,得先过去瞄两眼,才知道要种什么花。 “行,到时候我带你过去。”林致远把人送到门口,“表弟,你慢点啊,有什么我们明日再聊。” “那明天见。” 落日余晖,晕染半边天。 沈淮踏着傍晚的凉风,慢悠悠的回宿舍。 “师弟回来啦。”埋头抄书的陶行简抬头,“方才许仪章送来一些糕点,我给你留了两块。” 他指着桌上的食盒,“据说是郡城的糕点铺买的,味道挺不错的,师弟不妨试试。” 沈淮打开盒子,看到里面躺着两块糯米桂花糕。 吃起来味道不错,软糯中带着浓郁的桂花香,涂抹的蜂蜜让口感更加有层次。 “方师兄落榜还有心情送糕点,说明他心思豁达。”沈淮吃人嘴软道。 “举人的含金量,相信师弟也知晓,若非天才,很难一次过。”陶行简放下笔,起身活动筋,“何况许仪章还年轻,还能继续考。” “像许仪章和方启贤这样,以后是不是不用来县学了?”沈淮问。 “是的。”陶行简说,“家远的学子,可在家一边养家一边苦读,逢年过节或者有聚会之时,才会寻人解惑。 像方启贤这样住县里的,可定期过来听课请教。 也有的人选择外出游学,拜访名仕。” 秀才和举人之间,隔着一道鸿沟。 也可以说是瓶颈。 光靠学习是不够的,得增加阅历。 “条件允许的话,游学挺好的。”说话间,沈淮把糕点吃完了,“对了师兄,过几日有个品书宴,你有没有兴趣参加?” “什么品书宴?” “这不是最近有许多人去林家求书么,我表哥和姑父想着,不如办个品书宴,大家一起探讨‘齐民要术’的内容,若是有人从中得到启发,也算是功德一件。” “妙啊,届时大家一起探讨,交流看法经验。”陶行简来了精神,“师弟,你早年便研读此书,有很多感悟吧?” “谈不上感悟,只是侥幸比你们早看几年罢了。”沈淮谦虚道,“师兄若感兴趣,等你抄完第一册,我们交流交流?” “正有此意。” 第二天下课,沈淮邀请班上的同窗参加品书宴。 甲班是乡试苗子。 他们的年龄比沈淮都大,而且很多人都已成婚,甚至有的孩子都七八岁了,沈淮是班上最小的。 他们之间是年龄有差,交流起来没有代沟,但少了同龄人的那种亲近。 不过这并不影响。 所以沈淮刚开口,大家都很给面子,表示一定到场。 林致远进县学早,认识的人更多,他那边除了同班,还邀请了童生班的,以及外面的私塾夫子。 除此之外,他还请了方启贤帮忙。 沈淮这边也请了许仪章帮忙。 事情传得很快,不到一天时间,大家都知道林家要举办品书宴,有沈淮这个小三元又上了县志的噱头,大家都很期待。 林家这边,已经就绪。 农庄的装扮,以‘自然之美’为主,用鲜花装扮,绿植衬托,主打的就是一个清新自然。 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菊花。 刚进农庄,便能看到满院的菊花,闻到浓郁的花香。 鲜花装饰的长桌上,摆着精致的糕点、果盘、酒水。 沈家的黄芽菜和腐乳也出现在上面,自酿的几种白酒,换了好看的瓶子装上,旁边贴着标签,方便众人知晓。 天色微亮,沈淮便过来帮忙了。 看着陆陆续续进来的人,林二爷高兴坏了。 许是经验欠缺的缘故,没有人主持,也没有什么开场白,人来了便请到里面赏花、吃东西。 等位置坐的差不多了,林二爷这才出来说两句。 之后一桌发一册‘齐民要术’。 大家纷纷翻阅,看到里面的内容全是关于农事的时候,立即评头论足起来。 尤其是看到里面怎么播种、选种、沤肥的时候,有些人就觉得此书不过尔尔,一点含金量都没有。 甚至有人吐槽沈淮,说他为了博人眼球,不惜夸大其词,哄骗众人。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