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勃在昨天晚上,专门和所里的几个同事跳进刘湾水库,痛痛快快地洗了一个澡,浑身上下为之一爽,就是为了今天能聚精会神地听面授辅导讲座。 省政协礼堂,灯光柔和,电扇吊在天花板上,呼呼地转动着,舞台上放着一排桌子,铺着白色的台布。礼堂的正门面朝东,南北两面都有配楼,大白天,里面也显得灰暗。礼堂中一排小木桌,椅子是木制支架,弹簧沙发垫子,并不豪华,若论起规格档次,尚不如某些小企事业单位的会议室。 这座礼堂确实显得破旧了,看四周一幢幢新楼,相比之下,李勃觉得政协那帮老头老太太们,守旧不图新。同时,也有些莫名其妙,他们难道就没有一点想法吗? 面授是鲁迅文学院函授部组织的,第一个被请上台的就是省作协的主席田中禾老师。 田主席四十七八岁的样子,面色清癯,戴一副黑塑料框的眼镜。上台第一句话就是:“文学的功能就是欺骗青少年。” 在场的学员来自周边4个省份,100多人,现场立刻一片哗然。 田主席结合自身经历做了一番解释,大家才有所顿悟,大都释然了,会场也安静下来。而后,田主席步入正题,开讲“文学的困惑和人生的危机”。 李勃从没有接触过文学名家,这也是第一次可以面对面聆听专业作家的讲授,许多见解都是闻所未闻,观点也新颖别致,实在是一堂生动的文学讲授课。 省文联主办的《当代人报》执行主编顾丰年老师介绍了编辑部内部的一些事,引起了李勃浓厚的兴趣,使他对作者投稿,编辑收稿、审稿、定稿、发稿的一套流程了然于胸,这对将来写稿、投稿大有裨益,犹如有了一盏指路明灯。 省作协的青年作家郑彦英,以自身的经历,讲述了从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专业作家的心路历程,对李勃和一众学员很有启发,也很有示范作用。 函授部的付堃老师向学员们介绍了鲁迅文学院的历史和函授部的使命。他说: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丁玲等一批从延安来的革命作家,即向中央政府呈报了《创办文学院建议书》。明确指出:‘按文学艺术各部门来说,文学是一种基础艺术,但我们有戏剧、音乐、美术各学院,恰恰缺少文学院,所以有创办文学院之必要。’ 经过半年多筹备,1950年10月,中央文学研究所在鼓楼东大街103号一座四合院里宣布成立。出席成立大会的有郭沫若、茅盾、周扬、沙可夫、李伯钊、李广田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巨星。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央文学研究所的吸引下,郭沫若、胡乔木、周扬、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老舍、曹禺、艾青、何其芳、张天翼、田间等一批卓越诗人、作家、理论家、教育家、戏剧家走上研究所的文学讲台。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迅速脱颖而出。马烽、西戎、陈登科、唐达成、邓友梅、玛拉沁夫、张志民、苗得雨,以及《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红色娘子军》的作者梁信等使中国文坛变得多彩而活跃。作家梁斌,在这里边创作边工作,写完了《红旗谱》。 1954年,中央文学研究所改名中央文学讲习所,归属中国作家协会。 1958年,讲习所被停办。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文学复苏,文讲所又开始恢复。但因没有固定校舍,到处租房办学。 1984年,文讲所更名鲁迅文学院,在朝阳区八里庄南里27号建立校舍。 鲁迅文学院成立后为‘培养文学新生,壮大文学队伍,繁荣文学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家、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文学编辑人才和管理人才。 我们的函授班也是培养作家的文学殿堂,主要面向广大文学爱好者,特别是业余作者。 我们这一期函授班已经是第五期一年制培训班了。这次面授,得到了河南作协的大力支持,我代表函授部和全体学员对河南作协的领导和授课作家表示衷心地感谢!希望我们这一期学员中,能够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家,大家共同努力,繁荣文学创作!” 为期两天半的面授结束了,其它地区的学员都围着函授部的付堃老师一起照相。 李勃和郑州的几个学员却在一起谈论起来,说要经常联系,定期交流,固定一个时间点,可以是每周六的晚上7点到10点,主要是为了照顾宋建军和李常两个军校的学员,他俩只能这个时间可以出来。 省文化厅幼儿园的陈松樱,是个幼儿教师,成了几个人的核心。她说,她们幼儿园的办公室是个好地方,周六下午孩子们不上课,非常僻静干净,非常适于大家座谈研讨。她把位于东里路的地址给了大家。 李勃他们还没有言语,密县密北水泥厂厂办秘书梁京非常活跃,抢先说:“要不,今天下午咱就聚一聚,好好聊聊。说不定,下次就没有机会和大家见面了。” 于是,大家约定,下午三点在文化厅幼儿园集合。 李勃中午到农大去与即将毕业的李红松见了一面,吃饭时多聊了一会儿,下午赶往集合地点时,又遭遇堵车,因而迟到了半小时,连忙给大家道歉。 参加聚会的刚好六个人,分三对坐,面对面交流,讨论热烈。当马火星和李常介绍他们不平凡的遭遇和流浪生活的艰苦时,李勃等4人都对他俩有这样丰富的人生经历徒增羡慕之情。宋建军和陈松樱对秘书梁京说:“你把这些稍作加工,就是很好的一篇作品。” 梁京却转向李勃说:“李警官,你在劳教所,那里人情复杂,更应该是文学创作的富矿,可比我们水泥厂强多了。你要努力去开掘啊!” 李勃抿嘴一笑说:“人生大不同,生活多棱镜,咱们共同努力吧!” 大家谈兴很浓,天黑方才散去。喜欢城一代的奋斗史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城一代的奋斗史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