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众人相互寒暄,彼此熟络起来。 此时,二楼传来悠扬的琴声,一位女子正熟练地拨动琴弦。 她的音律造诣极高,令人听之心旷神怡。即便是徐闻这等见多识广之人,也忍不住微微点头,赞叹不已。 “徐兄,听得如此入神,莫非被琴声所迷?” 韩克忠笑着打趣到:“近来徐兄可是声名鹊起,清平县在你的治理下日新月异,那清平乐的麻冤案更是让你名扬四海,如今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啊!” “韩兄过誉了,只是侥幸而已!” 徐闻回过神来,谦逊地笑道。 朱凡闻言,神情一怔,看着徐闻笑道:“原来徐兄便是那传说中断案如神的徐县丞,真是失敬了!今年清平县因为徐兄可是出尽了风头啊!” 朱清也在一旁笑着说道:“是啊,我听闻清平县的赋税出众,超额近两倍完成,并且全县的百姓商户,没有丝毫的怨言,着实难得啊!” “都是虚名,都是虚名!”徐闻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他细心观察朱家兄弟,发现他们虽然是凤阳府人士,却操着一口熟练的京师口音。 说起某个东西时,甚至听出有些是北平那边的方言。 这让徐闻好奇不已。 年纪轻轻一身贵气,举手投间仪态自若,显然是自幼接受礼仪训练。 凤阳府人士.......京师口音.......北平府方言....... 再看那个叫朱凡的胖子,圆嘟嘟的身形起码二百五十斤。 徐闻猛然惊醒。 莫非......此人是燕王世子朱高炽?! 按照历史的脉络,此时此刻,朱高炽、朱高煦兄弟正在京师作为质子。 而眼前这两位气度不凡、恰好姓朱的青年,让徐闻不禁心生遐想。 细细考量,他几乎可以肯定,眼前这两人便是未来能够左右大明命运的洪熙皇帝朱高炽,以及汉王朱高煦。 “徐兄无须过谦,以徐兄之龄,能取得如此成就,实乃人中龙凤,才华横溢!” 化名朱凡的朱高炽笑语盈盈,目光中满是对徐闻的钦佩之情。 清平县在徐闻的治理下,政绩斐然,已然成为朝堂之上众人瞩目的典范,皇爷爷甚至还提到过。 “呵呵,世事纷纭,传言难辨真伪。世人皆有爱惜羽毛之心,难免有时自我夸耀,徐兄以为呢?” 一旁化名朱清的朱高炽,似乎有些不认同,在一旁淡然插话,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质疑。 徐闻呵呵一笑,没有说话。 这两兄弟的一番话,性格迥异,跃然眼前。 更让他确信,这俩货便是史书中所载的朱高炽与朱高煦兄弟无疑。 史书记载汉王朱高煦,喜欢军营生活,最是看不起读书人。 “既然如此,徐兄既享大名,小弟有一疑惑,愿请徐兄赐教。” 朱清接着说道:“前段时间,边关将士巡边时,发现草原道路上散落着大量车轮辐条,若徐兄身为边军将领,当作何处置?” “二弟,咱们是应试的举人,在此论军事作甚?何必为难徐兄?” 朱凡眉头皱了一下,看着自己的弟弟劝说道。 “大哥此言差矣,朝廷科举选才,要的是文武安邦之才,光会读书有什么用?难道能用书本把敌人砸死吗?” 朱清固执己见,言辞间透露出对军事的重视。 徐闻闻言,心中已明,此乃汉王对他的考验。 回答若失当,恐影响前程; 但若应对得宜,或能赢得汉王青睐,为仕途增添一份助力。 略一思索,徐闻神色从容,缓缓开口:“辐条散落,必是北元鞑子频繁往来之迹,恐有侵边之虞,若我为边军将领,当立即加强戒备,侦察敌情,以防不测。” “哦?为何?” 朱清眼眸微张,显露出一丝惊讶,他万万没想到徐闻竟能如此迅速地洞察到这些深层含义。 这不仅超越了一般书生的见识,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未必能如此敏锐地作出判断。 朱凡见徐闻回答得颇为中肯,便不再急于劝解,而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紧锁在徐闻身上,心中好奇这位才子究竟有何等见识。 “鞑子狡猾,此举应是故意为之,意在示弱于我大明,诱我军深入,设伏击之,因此,应迅速上报朝廷,请陛下圣裁。” 徐闻再次开口,眉宇间没有丝毫书生的怯懦,反而洋溢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仿佛胸有沟壑,志在四方。 朱清紧迫不舍,又问道:“北元鞑子如丧家之犬,若敢犯边,我大明九边将士岂能容其嚣张?若徐兄身为兵部主官,将如何筹划出兵之事?又该如何打法?” 此言一出,周围不少举人都忍不住眉头紧蹙。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哪有固定的策略? 再者,他们皆是举人,未曾亲历战争,对军事知识知之甚少,这接连的追问确实有些过分。 “这位兄台,你是否与徐兄有隙?还是故意为难他?先问军事,又问统兵作战,未免太过了吧?”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啊,我等未曾上过战场,如何能回答这些问题?” “我看这位兄台怕是心存不善!” 众举人纷纷为徐闻抱不平,而朱清却仿佛充耳不闻,一双眼睛依然紧紧盯着徐闻。 徐闻之前的回答已经让朱清对他产生了几分好奇,否则以他的性格,绝不会如此纠缠不休。 “多谢诸位兄台仗义执言,徐闻感激不尽,不过今日只是闲聊,无妨大碍。” 徐闻先向周围为他说话的举人抱拳致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说这么多还是为他,这个人情他要记下。 随后才看着朱清继续说道:“若在下主政兵部,当向陛下建言,令燕王殿下选精卒壮马抵大宁,会合宁王兵马,沿着边墙侦察鞑子军队的位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突袭。” “同时,为避免北平、大宁两地防御空虚,命周王殿下率河南都司的精锐部队前往北平边塞巡逻,如此双管齐下,定可转危为安!” 此话一出。 朱凡跟朱清两兄弟顿时眼睛一瞪,宛如见到鬼魅一般震惊的盯着徐闻。 这个结果简直就是当头一棒。 因为他皇爷爷就是如此决策的! 去年的时候,宁王朱权汇报此事,说恐有鞑子来犯。 朱元璋担心鞑子设伏,于是命燕王朱棣会同宁王朱权率兵北上,沿着河套边墙巡逻,步步推进。 不久之后,朱棣在彻彻儿山遭遇鞑子,大战一番后擒其首将孛林帖木儿等数十人,一路追杀到兀良哈秃城,又遇到一批蒙古鞑子,再战再捷,后班师而还。 这场战斗,朱高煦也参与了,随父亲朱棣出兵塞外,斩杀鞑子,引以为豪。 因此拿此事考验徐闻。 没想到,这徐闻竟然还原了朝廷调令! 要知道,此乃军事机密,只有皇帝、燕、宁、周三位藩王,以及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高层知晓。 旁人不得知。 徐闻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丞而已,断然接触不到这种机密。 但他居然能完美的推算出!简直可怕! 若非两人来头惊人,可以肯定事情没有泄露,他们都要怀疑徐闻是不是在哪里听过这个处理方法了。 “经世之才!”两人的脑海中同时浮现出了这么一个念头,彼此也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却不知徐闻是县丞,每天有阅览朝廷邸报的习惯,而且他主管清平县粮草。 根据朝廷粮草运送路线,他大概推断出了朝廷出兵路线。 结合历史上明初的塞边制度,以及燕王巡边的历史事件,徐闻大概推断出,此战是燕王朱棣带队,周王协助防守北平。 大明初期,是九大塞王节制边军,所有军事命令,也都要藩王执行。喜欢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